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统治党中央达四年之久,给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党和共产国际也失去了联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长征最后确定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改变了以往红军被四面包围的地位,在西北根据地的基础上扩大、巩固和发展起来的陕甘宁边区,从19335年10月到1948年3月的13年中,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前线指挥所,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总后方。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和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最壮丽的篇章,也是我们党和人民不畏艰难、顽强奋战精神的象征。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四化建设的新长征时,重新纪念和学习长征精神,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要发扬长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的特点脚踏实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在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清除了各种“左”的干扰,进行了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从过去“左”的错  相似文献   

4.
论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过程中,转战在湘鄂川黔等省,调动、吸引和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义拟对红二、六军团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两军会合,相得益彰红二军团原活动在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3月,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技柘坪休整,改编为红三军,一度发展到3万多人。但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更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红三军主力被迫退出根据地,游击转战在湘鄂川黔边,寻求机动,以求发展。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中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长征时期,红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工作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红军战斗力的生成,并进而对提升红军的文化软实力、打造独特的长征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迫使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业绩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党和红军努力的结果也与少数民族的帮助有密切关系,而在发动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军在对少数民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如今“红”遍中国大江南北, 凡有中国现代革命足迹的地方, 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主题背景红色旅游如今“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凡有中国现代革命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今年两会期间,进京参会的“老区”人大代表也对红色旅游津津乐道。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和邓小平、朱德等伟人故里。红车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径70个县,加  相似文献   

8.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在它的鼓舞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纪念长征的胜利,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60年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极端危急的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厂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极其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拆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其基本精神,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也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体现在整个中国革命现代史和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扬长征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浩男 《科技信息》2013,(21):293-293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开始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先河;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军事路线;为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坚强后盾;而且是伟大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开始。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拯救了红军,并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新发展。帮助红军从危险逆境中得以生存,顺利地完成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使命,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危难时期抗日战争的新起点。遵义会议的成功坚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体制,引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领导了工农红军的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为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灵活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了准备,同时也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薈     
党在红军长征中的民族工作《中央民院学报》去年第四期的首篇文章对“党在红军长征中所做的民族工作”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概述:第一,宣传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的主张。第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爱护群众利益。第三,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寺庙、经典。第四,争取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第五,建立各族人民自己的革命政权。第六,建立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的革命武装。第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者写道:红军长征一  相似文献   

14.
《红星》报是长征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其中不少关于群众工作的报道。这些报道说明,长征途中,在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的情况下,党和红军从实际出发,迅速转变观念,通过全体红军战士的热情参与,以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严明的红军纪律获得了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黎平会议所制定的新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措施,就不可能有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党和红军也就不可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的航船也不可能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进。因此,如果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故关的转折点,黎平会议就是遵义会议的序幕和奠基石。一、战略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决定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亲自领导了创建陕北大本营工作,主要在组织上纠正了“肃反”错误;在军事上进行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大本营的建立,保障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并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后,在共产国际直接与间接指导影响下,红军战略方针经历了“湘西──四川──川陕甘──陕甘宁”的转变,经历了“求自身生存”、“打通国际路线”到“联蒋抗日”的巨大转变,最终确定革命大本营放在陕甘宁。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对外面的世界来说还十分神秘。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新闻记者最终到达了红军在中国西北的根据地,拍摄并把红军的照片第一次展现在世界面前。美国《生活》杂志在1937年1月开始刊发的这组文章和照片,是世界媒体第一次报道关于红军长征的内容,长征结束70年后,我们把它原汁原味地再一次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19.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但“左”倾领导人仍然要将红军带向死亡地带。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调整红军前进方向的战略决策,在王稼祥等人的努力下终于得以实现。历史不会忘记王稼祥同志对这一伟大转折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导火线;重庆三三一惨案是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政变”的预演;川东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川东游击军是川陕苏区即全国第二大苏区最初最早并伴随始终的开创者;万源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反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取得的惟一一场巨大的胜利;红军长征入川铸就四川成为长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抗战时期的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