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这将对中国的发展崛起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越是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越面临加快学习国际经验、汲取历史教训的压力,日益需要加强对国际政治演变,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战前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国战略竞争、美苏冷战经验教训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政治演变的研究,在积  相似文献   

2.
正大国竞争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主线之一。由于国内动员力和技术的局限,除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外,20世纪前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依靠常备军争夺领土等针对局部战略利益的有限战争。20世纪以来,大国战略竞争步入全新阶段,参与者不仅超越传统欧洲国家范畴,更通过政治与技术变革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之争。两次世界大战的地理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对于不同国家影响之深都表明,基于技术、经济和政治社会变革,大国掌握了前所未有的竞争能力,"总体战"成为大国竞争手段和结果。二战  相似文献   

3.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和中国的安全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国重新认识安全问题,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战略。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中国的人口和地域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如果发生世界战争,中国就难免被卷入其中。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都表明,无论中国是否愿意,世界战争一旦发生都可能被强加在中国头上。历史经验使毛泽东以来的中国领导人都把世界战争的危险作为第一安  相似文献   

4.
我是搞历史的。我打算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谈谈国际结构变化与重组,判断形势的好坏。20世纪国际关系出现过三次大的变化,其中两次导致了世界大战,又通过世界大战建立起新的结构。第一次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多极的军事结构。第二次建立了雅尔塔体系,这是以美苏两强对峙为标志的,维持了半个世纪多一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指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国际形势判断上的体现。下面我着重从美苏战略态势方面谈谈自己对这一科学论断的粗浅体会。在当今的世界上,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苏两家。因此,研究战争与和平问题,首先要剖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态势和战略意图。从美苏关系的现状看,我认为存在两个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制约的因素:一方面,美苏互为主要对手,相互角逐和争夺实力优势,因而战争的危险不仅确实存在,而且还在增长;另一方面,美苏全球争夺仍处于外围角逐阶段,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开始以来,苏美争霸态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双方互有攻守,争夺将更趋激烈,这是可能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因素。但与此同时,世界上防止战争的力量也相应增强,估计八十年代或稍长的时期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中,关于新的世界战争的议论多起来了。英国约翰·哈克特上将的假想战争“史”《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问世后,一些国家陆续发表了不少分析未来战争的著作,英国和日本等国还出版了假想战争小说。这些著作和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担任过重要的军职,或是战略、军事问题的研究、评论专家。他们的看法当然会受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国家、所处的地位和政治思想等的影响,或者带有主观的设想,而某些预言甚  相似文献   

8.
'一次新的大战不能避免了么?'我们是否必须跟俄国打仗呢?'一切战争的叫嚣是否仅是恫吓呢?'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阻止新的战争?'这是各方面问着的问题.他们这样的问是毫不足怪的.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喧聒噪闹的声音是越来越高了.在这些日子里,无论打开一张报纸,扭开无线电,或是倾听一位政府大员的演说,如要不听到关于第三次大战的话是不可能的.每天总带来了关于备战和战略活动的新鲜消息.  相似文献   

9.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缓和。但是,缓和仅仅是军事对峙下的缓和,战争的危险并未消除。我们仅从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讨论一下它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影响。第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既增大了战争的危险性,又成为战争的制约因素。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军事技术突飞猛进。从制成原子弹到生产氢弹和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核武器的运载手段则实现了制导化、小型化、发射能源固体化。近年以来,各种非核战略武器也相继走向成熟,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军用卫星、新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战略 C3I 系统与战略预警系统等已先后投入使用。这些核与非核战略武器系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和平与发展是一个历史主题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恒久的愿望,是在历史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自我意识和普遍认同的。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之前,世界政治的主流仍基本囿于“战争是维护和平的至为重要的手段”这一经典思维,两次世界大战就标志着人类为此进行的实践达到了巅峰。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似乎有悖其初衷,经历了数千年的逆向运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个转变同解决一系列国内重大而迫切的问题有关,同时也和国际形势变化及对此的新判断密切相连。邓小平在1977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军委会全体会议上指出:(目前)“国际形势也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的时间不打仗。……苏联的全球战略部署还没有准备好。美国在东南亚失败后,全球战略目前是防守的,打世界大战也没有准备好。所以,可以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它改变了过去长时间内确定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的估计,而把战争可能“延缓”放在了可及的视角之内。如果考虑到过去我们一定要把战争与革命联系起来,即,“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孕育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今天的学者们普遍承认,战争期间对宣传的研究与实践催生了传播学。资料显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传播学先驱们普遍参与了当时的宣传战、心理战和情报战。“二战”结束后,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播学先驱们在战略情报、颠覆渗透与外交政策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复杂形势下,为了揭示战争规律,从人类行为机理上研究战略作战是一种重要的途径.通过对现代战争的实质分析和认识,基于作者建立的战略作战的势战理论观点,在系统对抗观念下建立了战略势战的一个非线性自治交互模型,针对战略势战的发展趋势或结局,以战略运动的方法,进行了相平面分析,得到了4种典型局面的参数化描述,重点强调了战争的发展与追求和平局势(和平均衡)的机制,并给出了相关研究结果与启示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8月25日至28日,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中国中东学会和国防大学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局部战争学术讨论会。来自地方和部队的20多个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院校的近60名专家和学者,本着“研究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战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讨论了二战结束以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分析了局部战争的起因、发展趋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  相似文献   

15.
时间不饶人,马上又临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三十五周年。抚今追昔,上半辈子却有一大半是在战乱的年代熬过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场人类空前浩劫的整个过程,从它的开场到终场,我都适逢其会,以至身历其境,前尘历历,如在眼前,感受不免深一些。记得三十五年前,日本在美舰密苏里号签署降书的墨迹还未干,庆祝胜利的欢呼声还在耳边荡漾的时候,新的世界大战会不会马上爆发的猜测,一时又甚嚣尘上。现在三十五年过去了,尽管局部战争频仍不断,第三次世界大战却未爆发。但是,随着苏联堕落为社会帝国主义,并逐渐取代美帝国主义,成为新的战争最危险的策源地以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霾日益浓厚。特别是这几年,从安哥拉到埃塞俄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一九七八年夏末在英国出版。主要作者、英国退休将军约翰·哈克特(John Hackett),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莱茵兵团和北方集团军司令。该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北约现职高级官员的帮助和支持。这本书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复活节出版的。作者采取历史回忆的手法,通过虚构的政府文件、报告、作战计划和参战人员的回忆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描写得有声有色。本书出版后,受到西方舆论界和军界的重视,许多著名报刊和军事评论家纷纷发表书评,认为它是“一部要人们从中吸取教训的书”,“提出了一些有力的政治论点”。此书情节虽属虚构,但其中提出的对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世界形势的分析、美苏双方的战略考虑、未来战争曲打法等,反映了西方部分军界人士的看法。这些看法当然掺杂着许多主观臆断。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和受到西方舆论界重视这一事实,反映了美国和西欧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危险性,认识到欧洲(包括中东、波斯湾和非洲)是苏美争夺的重点,也反映了西欧和美国对苏联军事威胁的担心。由于这本书触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痛处,使得克里姆林宫十分恼火。苏联宣传机器对它一再评论,大加指摘。这也从反面证明,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现将该书内客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宋教仁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特点和战争本质都有深刻的新认识。他在20世纪初敏锐地预见到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认为日、关、英等国在亚太地区的激烈争夺,必然导致日美之间的战争;同时剖析了欧洲德、奥、意“三国同盟”与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与矛盾的尖锐化,认为这必将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他提出,中国应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配合世界性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新潮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45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人把20世纪称为“战争的世纪”。残酷的战争给人类留下难以弥合的创痛。二次大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就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这正是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钱其琛在外交学院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资料本刊资料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以“9.11之后的美国及中美关系”为题做了一个讲话。很快这一年又过去了,应该说,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复杂的变化,而最重要的令人关注的事件就是伊拉克战争。我今天想谈的题目就是“伊拉克战争和美国”。主要想从更大的国际背景来看这场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战略趋向有什么影响。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后后冷战时代”。冷战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美国和苏联对峙和对抗。苏联解体后,美国不再面临苏联的威胁,这就是“后冷战时期”。现在这个时期的标…  相似文献   

20.
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特有现象。同时,50多年来世界无大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究其原因,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伴随着人类用极端的世界级大战的手段对自己生活家园的一遍又一遍的洗劫,人类本身制约世界大战的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