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朱熹的上述诗句来形容近年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天南地北     
别致的录取通知书日本许多大学的录取通知别具一格,十分有趣。如大阪大学文学系的录取通知书是以诗歌来表示的: “白兔在吾妻山上跳舞”这句诗表示已被录取;若书上“吾妻山上风暴紧”的诗句,即表示没被录取。  相似文献   

3.
拟声(Onomatopoeia)是一种重要的语音修辞手段,它通过借助于相似的语音来模拟某种声音,以产生某种修辞作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给听众或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拟声主要是通过恰当使用象声词来实现的。 使用象声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我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家多长于运用象声词来描述事物,抒发他们强烈的思想感情。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以及《木兰辞》中“唧唧复唧唧”、“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等等诗句中都用了象声词。这些诗句风格朴实,语言通俗,音调优美,形象鲜明,这与象声词的合理使用也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象声词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茅盾在《雷雨前》中描写雷  相似文献   

4.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它告诉我们: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它总要把自己的勃勃生机展示给人们看。不信,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5.
4月间,纳米比亚群众在首府温得和克郊外和其他城镇,纷纷集会抗议南非当局玩弄新花招,即通过所谓“多党会议”建立“民族团结过渡政府”来“解决”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殖民主义阴谋。  相似文献   

6.
生命树     
“东风漠漠卷帘来,拂面惊魂梦乱怀”。这是冬末风寒雨冻之夜,猝然醒来,于枕边落下的诗句。轻吟着,再也难以成眠。于是披衣窗前,看簌簌夜色里风的撕扯,雨的肆虐。不远处,数棵高大  相似文献   

7.
安康 《世界博览》2011,(5):76-77
丹戎巴葛火车站原是新加坡境内的一块马来西亚“飞地”,当两国公布将于今年把这块土地归还给新加坡后,新加坡人纷纷来“赶搭历史末班车”。  相似文献   

8.
新文学史上,“文学革命”一词最早出自胡适之口。①因此,由胡适的文学观出发来考察新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建构,更能说明问题。1915年夏,胡适与任鸿隽、梅光迪等一班留学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度假时,胡适将自己关于“文言为半死的文字”的看法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并引发激烈的争辩。临别前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一诗中写出“神州文学久枯馁”、“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及“以此报国未云菲”等诗句。⑤诗乃言志,从这些诗中可看出他对旧有之文学的认识与评价(事实与价值判断)和对新的文学的期待与预设(重新建构),而这…  相似文献   

9.
“为问龙泉缘底事,潭心不改碧潺潺?”这是潘国琪同志选注的《近代咏台诗选》中台湾诗人赵益山的诗句。诗人畅游剑潭寺,触景生情,惜郑成功抗击侵略者、投剑入潭的典故,以“潭心不改碧潺潺”来比喻和颂咏执著不移、碧波丹心的可贵精神,不期这也正是潘国琪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在2001年9月期刊登了题为《分销商夺路突围》的封面主题文章,详细报道了国内IT业三大分销巨头“神州数码”、“和光商务”和“佳都国际”纷纷夺路突围,时下这种突围速度仍在加快,和光商务就来了个从分销到直销的180度大拐弯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北和华北有一条沿途多大转折的蜿蜓巨流——黄河在奔腾着。当我们在西北和华北各地旅行,路过黄河,就能看到它是一条波涛汹涌、滚滚向前的洪流。所以唐朝诗人李白用“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诗句来形容它。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携带大量泥沙,所以叫黄河。  相似文献   

12.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句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诗句正在科技发展的进步下一步步的成为现实。天宫神九完成“太空之吻”之际,“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到7020米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疑义相与析     
便利《孔雀东南飞》中有“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的诗句。对于其中“便利”的解释,值得研究商榷。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把这里的“便利”作“就适宜于”讲。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对  相似文献   

1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别后相思,人情之常。《诗经》里有“一日三秋”(《王风.采葛》)、“甘心首疾”(《卫风.伯兮》)、“惄(ni)如调饥”(《周南.汝坟》)等语都形容相思之深。为把相思这种心理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诗句,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  相似文献   

15.
“曲尽人情”赞杜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许多能够揭示出普通人心理,并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诗句。这些诗句在题材上主要有四类:揭示有关世态人情方面的社会心理;表达战乱时期苦难百姓的心理;抒发游子情怀及离情别绪;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渐衰。在艺术手法上则具有口语化倾向和以议论入诗的特点。而杜诗能够达到“曲尽人情”效果的原因,在于诗人所经历的战乱、漂泊生活及其真挚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6.
这是去年年底来中国的印度尼西亚农业考察团团长穆罕默德·阿赫雅先生所写的一首“友谊颂”中的诗句,诗句表达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国人民之间的共同感情和愿望。在这种感情和愿望的推动下,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正在巩固和发展。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本巳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在汉朝(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二二○年),中国就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以物易物的关系,中国以“杂绘”(丝织品)换取印度尼西亚的香料、金、银、大米等物品。公元五世纪初叶,晋朝的高僧法显从印度归国,途遇飓风,漂流到耶婆提(现在的爪哇),后来随商人的大船回到广州。由此可知,当时瓜哇和广州之间已常有商船往来。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年至九○七年)及唐朝以后  相似文献   

17.
~~夫”,“我稼既同”。前五次出现的“我”,皆农夫或织女之自称。唯独最后一次出现的“我”,即“我稼既同”之“我”,非农夫之自称。“我稼”之“我”若释作农夫之自称,不仅使前面诗句变得无法理解,其后面的诗句也变得莫名其妙。“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全成农夫自我陈述之辞。其意思也就成了,“白天呢我们就上山刈茅草,晚上呢我们就去搓绳索,赶快爬上屋顶修盖好房屋,将要开始了播种百谷。”[4]农夫竟然自己鞭策自己“赶快”替贵族修盖好房屋! 岂不知农夫是“无衣无褐”冒着“栗烈”的寒风而被迫去给贵族修盖房子的? 他…  相似文献   

18.
草的漫谈     
从植物科学上说,草就是草本植物。它自成一王国,(科学)内涵极为丰富。草与文学自古以来,不少诗人的诗句与草有关,借草抒怀。如唐代白居易的诗句:“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草衬托居室的清幽淡雅;而“绿满窗前草不除”,则反映诗人对草的挚爱。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对西北草原景色的描绘极为逼真。  相似文献   

19.
《前沿科学》2013,(4):88-89
“一沙一世界”是英国诗人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为人传颂的诗句。而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UA)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的科学家,在实际研究中提出并验证了“一树一森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科技界声音     
我的人生信条是杜甫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生”,“细推”是指要仔细考察.也就是说要重视学问本身的研究.至于像诺贝尔奖之类的功名其实都算“浮云”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