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橙皮苷和锌金属盐为原料进行配合反应合成橙皮苷-锌配合物.以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橙皮苷一锌配合物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pH值10.0,反应时间45min,所得配合物产率迭72.50%.同时,通过橙皮苷和橙皮苷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三种自由基的对比清除实验,证明了橙皮苷锌配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橙皮苷.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实现了橙皮苷分离及其与Cu2 配位反应一体化的新设想,并借助离子交换色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离子交换色谱柱上能有效实现配体分离与配位反应的一体化,制备高生物活性中药配合物新药.其反应机理在于树脂相中软碱橙皮苷与溶液相中交界酸Cu2 间存在库仑力,容易发生配位反应,配体的分子状态和疏水状态因Cu2 对橙皮素的"集中效应"和芸香二糖对橙皮素的"包埋效应"而改变,故再生剂阴离子易穿过能斯特层与橙皮苷交换,并因电子云重叠而排斥橙皮苷至液相中,从而有助于分离、反应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铜与氨基酸配合反应的滴定量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定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离子与六种氨基酸配合物在298.15 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一级配合反应产物和二级配合反应产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讨论了铜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研究了镉和铜与人白蛋白(HSA)的配合平衡。证实镉与HSA形成了单核配合物Cd·HSA和Cd·HSA2,其稳定性积β11=5.7×104,β12=105×1010;铜与HSA仅形成CU·HSA,其稳定常数K=1.6×109,校正了平衡渗析法的测定值(K=1.5×1016)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在聚乙烯醇(PVA)胶体保护下,利用Cu(Ⅰ)-NH4SCN-RHB三元体系,在硫酸和磷酸混酸介质中,Cu(Ⅰ)和SCN-可形成络离子,此阴离子可与碱性染料罗丹明B(RHB+)形成稳定的缔合物,在595nm处具有明显吸收,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本法灵敏(ε=1.84×105),准确,精密度较理想(测定5μg铜6次RSD%=4.1%).实测了纯铝中微量铜并与AAS法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5 ±0 .1 ℃,离子强度为0 .1 mol/ L 的30 % 乙醇水介质体系中,测定了四种氨基酸酸解离常数及其铜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配体间相互作用对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三元配合物可能存在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8.
从陈皮中提取橙皮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用95%的甲醇作提取剂,从陈皮中提取橙皮苷的方法。用正交试验法选择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5℃,pH值为4,提取4h,纯度为85.7%。经两次重结晶,纯度可达94.7%。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所得橙皮苷产品的红外光谱图与橙皮苷的标准品红外光谱图相符。  相似文献   

9.
锌铜色氨酸配合物的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因此,氨基酸对人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体内微量元素如铜、铅、锌、钴、镍、钼、镁等为亲生物元素,主要通过与氨基酸的配合反应发挥其生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的分析方法,对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生成的配合物进行研究,对生命科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伏安分析法是一种简便而又灵敏的分析方法[1],利用伏安分析法对氨基酸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不断被报道.Josino[2]研究了组氨酸和铜生成的配合物的伏安行为,认为是溶液中先进行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三齿钳形配体2,6-二(4,4-二甲基唑啉-2-)吡啶与氯化铜反应,得到了开环不对称唑类配体与铜配位的六配位单核铜的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通过了红外,核磁等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香菇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提取法,并用氨基酸树脂对提取液中复合氨基酸进行纯化制得实验所需的复合氨基酸.对复合氨基酸与锌离子配合反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研究了温度、时间、pH值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为40 min,pH值为8.0.并在该反应下确定反应的最佳配合比为nZn2+∶n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以木犀草素和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制备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对木犀草素及其磷脂复合物进行紫外、红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反应生成了目标复合物,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室温20℃,反应时间2 h,木犀草素质量浓度为1 mg/m L,投料比为1∶1.磷脂复合物的溶解性高于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改善了木犀草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II)-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1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II)-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 [(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II)-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II)-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模糊数序关系意义下,将定义在所有实模糊数上的模糊距离推广到所有复模糊数集上的模糊距离.并以此为基础,定义复模糊级数的收敛性.并讨论了复模糊级数的收敛性的判别法及其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阿比特龙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素片的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片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乳糖15 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 g,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3%.通过优化制备的包合物片剂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极谱测定痕量铜的铜-2-巯基苯并噻唑新体系.在浓度0.40mol/dm3NH3·H2O,0.20mol/dm3NH4Cl,8×10-5mol/dm32-巯基苯并噻唑溶液中,铜-2-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该波的峰电位为-0.82V,二阶导数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1~200ng/cm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体系成功地应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矩阵与K-复数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矩阵与K-复数理论基础上,讨论了矩阵转置、对称方阵、反对称矩阵、矩阵的分解、方阵的行列式及可逆矩阵与K-复数的关系.获得K-复数用矩阵表示后,它的运算可以转化为矩阵的运算.所得结果是复数中相应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改进了一个化学综合实验,通过有机合成制备阿司匹林铜,运用红外光谱对阿司匹林铜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热重法研究了阿司匹林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对Cu(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结果壳聚糖与Cu(Ⅱ)离子的吸附配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25℃时其吸附反应速率常数为0.0685h^-1,吸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5.60kJ/mol。结论 壳聚糖与Cu(Ⅱ)能发生吸附反应,形成2:1(物质的量比)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润湿性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采用帆布沉降法测定了烷基多苷(APG)与目前常用的润湿渗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的润湿力,找出二元复配体系在各个浓度下的最佳复配比,并将该配比下的润湿性与常用的阴离子渗透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复配后的二元体系表面活性剂具有比一元体系更好的润湿力,该复配体系润湿性较优,说明APG与JFC在润湿性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