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脊髓的神经元仅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当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细胞缺失而新生神经元又不能产生。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丧失。致使其功能难以恢复。以往。许多学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本就脊髓损伤修复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新知短信     
人工神经接活实验鼠断腿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中村博亮与奈良医科大学的筏义人两位教授用人工神经成功接活了实验鼠脚上的神经。连接离断的神经采用一种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4,(12):12
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实验鼠体内能分化成精子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成精子,并用这种精子培育出了幼鼠。  相似文献   

4.
新知短信     
人工神经接活实验鼠断腿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中村博亮与奈良医科大学的筏义人两位教授用人工神经成功接活了实验鼠脚上的神经。连接离断的神经采用一种  相似文献   

5.
陈作栋 《科学之友》2003,(7):16-16,17
干细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婴儿脐带血中提取干细胞治病更是闻所未闻。干细胞是尚未分化的细胞,它们能发育成为血液、肌肉、神经、心脏等不同器官,其中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力最强。成年动物体内也存在一些干细胞,如果能够分离培育干细胞并控制其发育方向,就可能制造各种健康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用于移植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多种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脊髓损伤、脑退化等。此外,干细胞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变人类生存状态、延长人的寿命等潜能。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组不用干细胞,只借助老鼠的皮肤细胞就成功培养出了神经细胞。进一步还有可能培养神经以外的各种组织、脏器的细胞,用于人类可以开辟一条比干细胞更安全便捷的再生医疗新途径。科研组专家从培养的神经细胞中选出19种基因,将其中的3种植入出生3天的小鼠皮肤细胞中,随着细胞形状的逐渐变化.约10天后生成了各种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碳纳米管是指直径约为1纳米的空心碳分子,它们极为牢固,且导电性能良好,多年来一直被材料科学家所看好。研究人员现已证实,单壁碳纳米管能把电信号传导给神经细胞,这意味着碳纳米管可被用作神经修复元件(一种用来替换受损神经或缺失神经的装置)与人体之间的电接口。这对于那些希望用纳米管激活或替代眼睛、大脑以及脊髓中神经细胞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最近发布了对随航天飞机在太空生活13.5天的实验鼠的研究结果。这一接近两周的时间,相当于实验鼠一生中的1~2年。科学家发现,这些实验鼠的肝脏脂肪堆积速度比在地球上快得多,它们甚至已出现肝硬化征兆。在地球上,哪怕吃不健康饮食,实验鼠也要花数月到数年才会出现肝硬化。科学家警告说,对于载人深空旅行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辣椒中的活性成分--辣椒素能慢性激活实验鼠直肠内壁细胞上的一种受体,由此激发能最终降低患直肠癌风险的生化反应。科学家给在基因上容易发生直肠癌的实验鼠喂食辣椒素,结果有效降低了老鼠的患癌风险,老鼠寿命延长超过30%,这个效果比联合运用多种常规药物的疗效还好。辣椒素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镇痛药膏中。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表明,中风致残者或许有一天可用干细胞取代受损脑组织而获得治疗。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将治疗性干细胞精确移植到老鼠大脑中。一旦植入,细胞就开始形成新的脑组织和神经连接。这项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未能证明如瘫痪等中风症状可以得到扭转,但也已表明干细胞可以代替大脑受损部位失去的恼组织。  相似文献   

11.
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外源基因在其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唐炯  喻红  林丽珠  吴昊泉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0,45(21):2303-2305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已成为人们探索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成功地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和培养,并对其在胎鼠脑中的分布进行了鉴定,还证明带有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报告基因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后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研究最早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 ,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神经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成年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以及永生化细胞系的成功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人们 ,研究者们开始设想干细胞移植及开发转基因神经干细胞 ,以便为神经组织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全新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就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用原位杂交法观察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L4-6腹角运动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亚基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轴突损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内每个神经丝蛋白亚基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减弱。神经丝蛋白-L和M-mRNA的杂交信号仅见于脊髓运动上元胞浆中,而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内均有神经丝蛋白-H mRNA的表达。图象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后3损伤侧腹角运动神结凶内神经丝蛋白-L -M和-H mRNA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讯     
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实验鼠体内能分化成精子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成精子,并用这种精子培育出了幼鼠。这项研究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负责完成。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对成年动物而言,精原干细胞是能将自身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的惟一一种干细胞。此前科学家培育转基因动物的主要办法是在动物早期胚胎中植入所设计的基因。但是,通过在实验室里用精原干细胞培育精子,对其基因进行改造,再用这些精子使卵细胞受精,将会更容易培育出携带设定基因的动物。科学家评论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的上述成…  相似文献   

15.
<正>帕金森氏症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大脑疾病。美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的动物研究发现,这种疾病还可能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变化有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两组过多生成阿尔法-突触核蛋白的实验鼠,这种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祸首"之一。两组实验鼠的唯一区别是一组拥有完整的肠道菌群,另一组则是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系马蒂·敏茨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可模拟小脑功能的计算机芯片。将该芯片与患小脑损伤的实验鼠连接后,可使实验鼠恢复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杰龙生物医药公司(Geron Corporation)宣布.亚特兰大医院利用该公司培植的GRNOPCI人类胚胎干细胞,展开全球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的人体临床试验。以评估该公司生产的GRNOPCI人体胚胎干细胞.用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这是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  相似文献   

18.
正当太多淀粉体堆积在大脑中时会形成黏斑,而这些黏斑会阻止大脑细胞相互间的联络。科学家已经发现,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中的IL-33蛋白少于健康人群。最近的一项实验表明,把IL-33蛋白注射到痴呆鼠(它们有类似人类老年痴呆症状)大脑中,1周内痴呆鼠的记忆力和大脑功能就改善了,这是因为升高的IL-33蛋白水平调动了免疫系统清理实验鼠大脑中的淀粉体。这种蛋白还阻止了实验鼠大脑组织发炎,而这种炎症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通常在近交实验鼠中寻找致病基因 ,这种实验鼠比人类群体有更少的“遗传干扰”。通过近亲繁殖数百只至数千只老鼠 ,他们能寻找出与诸如肥胖症和高胆固醇相关性状的遗传标记。这种相关图谱能够识别称之为数量性状位点的鼠基因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包括控制这一特性的基因。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花费几年的时间仅能大致了解一个基因所处的位置。现在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法来加速这一进程。加州Roche生物科学公司的加里·佩耳兹 (GaryPeltz)以及斯坦福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的同事们对 1 5只老鼠近交系编制了 …  相似文献   

20.
在雌性Wistar 成年大鼠胸髓第10 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 然后在脊髓损伤区给予夹脊电针治疗, 为脊髓组织在电场的作用下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脊髓横断术后7 和14 d, 通过对大鼠运动功能的观察发现,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 脊髓损伤区的Brdu, Nestin, GFAP阳性神经元计数、Nestin mRNA 及GFAP mRNA 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也证实,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从而发挥神经元及其他功能细胞的修复作用. 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提高脊髓传导速度. 研究结果显示, 夹脊电针和夹脊电针预处理治疗方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