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流言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微博的出现为消除网络流言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微博与网络流言的关系以及政府微博对网络流言的作用,指出政府微博应对真假流言时效果并不明显,政府微博并不能担负起遏制网络流言的重任,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人w门总会被一些不时冒出的所谓"科学常识"所左右,而这些常识的背后,都是种种误读有数不胜数的"科学"流言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活跃着。你被以下这些流言忽悠过吗?以下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流言,我们为你揭示它们背后的真相。想怀孕,少吃肉流言:一条被广为转发的微博称,"食谱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生殖系统中氨的含量就会相应提高,从而影响H19基因的正常印记和胎儿发育,并导致流产几率增加。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女性来说,蛋白质的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  相似文献   

3.
正"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召开12月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出席发布会。活动以"定格精彩记忆传播科学精神"为主线,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十大科学传播人"。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科界要闻     
正"典赞·2017科普中国"揭晓五大科普榜单1月29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承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网络科普作品、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十大科普自媒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  相似文献   

6.
正"自制水果酵素可瘦身美容、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使用植物油做菜会致癌……2015十大流言,你中招了几个?"2015年12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该榜单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联合  相似文献   

7.
正"蔬菜中农药残留普遍超标,农药一定会引发中毒,盐水浸泡或使用果蔬洗涤剂能去除农药……这些关于农药的流言,真的靠谱吗?"毒草莓、毒西瓜、毒豇豆、"套药袋"苹果……近年来,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吃货"们闻之色变。那么,蔬菜中农药残留真的普遍超标吗?农药就一定会引发中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流言是否真的靠谱?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扩展交换网络的故障检测器需要在保证扩展灵活性的同时提高故障发现效率并减少产生的信息负载,通过改进现有分层流言协议,提出了局部定向分层流言协议,并证明了基于局部定向分层流言协议的故障检测器可以解决可扩展交换网络的合意问题。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定向分层流言协议的故障检测器在故障发现效率和减少产生的负载两方面均优于基于现有的分层流言故障检测器。  相似文献   

9.
科普的对象是一般大众,不外乎希望社会人士能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阅读和理解与科学有关的时事或新闻,能不盲目从众。民众在面对各种生活流言时,是否能用基本的科学素养去做判断,而非一昧盲目的乱传流言。破解流言的新闻、科学报道及科普节目,是否能消除民众的疑虑?虽然在网络上也有各种破解流言的新闻及相关节目,但是似乎远远比不上流言的制造速度。该文以两个科学流言为例,探讨在数字时代科普传播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事件"在"演绎式"或"求证式"的文学史叙述模式中,常常要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而辩护,或者为文学史上的路线之争而出场;在这个语境中,文学事件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文学史意义.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史著作出于对这种叙述模式的反动,而有意淡化文学事件,但这同样会有损文学史的真实性和深度模式的建立.还原文学事件在文学史叙述中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还原历史本身.我们不但需要真实的文学史,也需要真实的"文学事件史",以此来重构文学史本来就具有的丰富和生动.  相似文献   

11.
平时流传的各种关于大脑的“流言”有科学依据吗? “大脑只被利用了10%”、“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吃鱼会变聪明”……目前,在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大脑的说法。其中也包括缺乏科学依据的流言,这些流言被称为“神经神话”。那么,要鉴别这样的流言是否科学,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是,获取关于大脑的正确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防护级别越高的口罩,越值得购买;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感染新冠病毒……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来看看流言真相究竟如何!NO.1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应该直接消灭掉?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出与蝙蝠有关联开始,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就几次三番被拱上热搜。随着人们了解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多,尤其是蝙蝠作为"病毒储存库"的特质,让大众对它们从恐惧到厌恶,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们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胁性,就应该直接把这种动物消灭掉。  相似文献   

13.
流言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信息的传播现象,而谣言是流言的特殊表现形式,以流言与谣言的联系与区别为立足点,分析了两者的心理学基础和形成机制。借助平均场理论,分别构建流言传播衰减模型和谣言传播衰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推导。提出了相关的假设命题并论证命题真伪。最后,提出了有效应对谣言影响的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模型不足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被问及对坎贝尔日记出版的看法时,布朗答道,"不会有时间来阅读这么厚的一本书",而且"繁重的工作比流言更加重要"。他还表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30日,中国科协发布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按流言或辟谣发生时间排序):1.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显示风电场与雾霾的形成之间有因果关系。2.自制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自制的所谓"水果酵素",其实只是水果发酵得到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可能会有多种酶产生,但是无法控制,也无法分辨那些酶能够有什么功能。3.55度水杯是温水神器?  相似文献   

16.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有很多曲折动人的传说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它们广为流传、人尽皆知,但却没有人清楚其依据或来源。这些流言有时像生活的调味剂,带给我们知识和乐趣;有时也像一层面纱,掩盖着事实与真相,最后变为三人成虎子虚乌有的笑话。于是,流言终结者这个门派应运而生,两位掌门人亚当和杰米誓以验证天下所有流言为己任。这天,他们收到了一封非同寻常的邮件。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文坛的才女作家。《流言》是她著名的散文集。没落家族走向崩溃的命运和影子似的下沉的时代,加之置身于中西文化强烈犯冲的环境,这些便形成《流言》艺术世界的特别风采:鲜明的乱世情结、独特的“私语”模式、新旧杂陈的意境。因此,张爱玲《流言》堪称现代散文百花园中一颗耀眼夺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发生规律的学科,其中规律是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来衡量的,从而概率的计算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古典概型"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是概率论的核心基础内容之一。"古典概型"虽然思想简单,但在应用时却常常出错。为了更好地理解"古典概型"方法以及准确快捷地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对应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剖析,总结出有助于理解以及合理应用"古典概型"方法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夜间太晚进食往往被认为会"伤胃"甚至引发胃癌。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多人认为,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为经常在夜间进餐会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引发胃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胃黏膜在夜晚修复?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