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GIS挖掘松树萎蔫病发病林型几何质心,利用空间计量统计的方法探求松树萎蔫病扩散的模式。结果显示:滁州地区松树萎蔫病的发生呈现随机分布的态势,空间均值模型和加权标准化距模型的计算发现松树萎蔫病发生的空间特征向量-空间均值点位与首次江苏省松树萎蔫病发病区域的江浦区有较近的空间距离关联,空间均值出现在全椒县东北方位、滁州县东南方位和江苏南京市江浦区西侧方位的区域,加权的标准化距(STD)为58.133km,理论上推断以该均值点为中心,发散范围可以达到周边以58.133km为半径的区域。根据加权标准化离均差椭球参数(SDE)模型拟合得出松树萎蔫病发病点理论扩散趋向为西北-东南方向与正北左倾为62.373的角度,理论扩散的范围为长轴46.75km、短轴20.34km的椭形区域。  相似文献   

2.
应用频次分析方法研究了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和林分中原有松树的空间分布型。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在马尾松林内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为波松-二项分布,林分内原有松树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说明松材线虫萎蔫病病死木的聚集分布不是由林分内原有松树的分布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熔融结晶分离提纯对间硝基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对位硝基氯苯和间位硝基氯苯在不同组成下的结晶情况,考察并分析了各种操作条件如降温速率、结晶终温和发汗终温等对熔融结晶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位组成为89.31%的最佳操作分离条件是降温速率0.05—0.055℃/min,结晶时间460~500min,结晶终温58—62℃,发汗终温82—83℃;间位组成为76.03%的最佳分离条件是加入晶核温度32.5~33℃,降温速率0.015~0.016℃/min,结晶终温26.5~28℃,发汗终温34~36℃.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与实验结果拟舍良好的数学方程,获得了有益的操作参数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4.
一 今春“倒春寒”概况 1、汉中市今年3月12-14日出现了一次明显“倒春寒”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在前期15.6度的情况下猛降到2.6—3.8℃,最大降温幅度达13℃。这三天平川最低气温达到-0.6~0.3℃,山区达到-5~-7℃。伴随这次强降温,各县区还出现了连续两天的中到大雪,积雪厚度大都在2~5厘米。  相似文献   

5.
松萎蔫病涉及各种真核与原核生物之间多种关系,其病理过程也受这些关系的影响。松树的病状不仅取决于松材线虫的数量、致病性、寄主的抗性,还受气象因子的影响。线虫与其携带天牛、致病过程、病死木的微环境同样受到这些因子的影响。笔者就病死树中的松材线虫种群及微环境和寄主抗性与菌根共生为例说明与松萎蔫病有关的生物间的复杂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决定了寄主树的存活和松萎蔫病的扩散。气象条件对这些复杂关系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高温和干燥条件加速了松萎蔫病的流行。为了有效防控松萎蔫病,必须对松萎蔫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烤烟小拱棚漂浮育苗十字期之前提高棚温、盘面温度有利益烟苗出土,增强烟株抗逆力,缩短苗床期,也是降低苗期管理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利用70%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于烤烟漂浮育苗盖膜内,使棚温提高0.28~0.81℃,盘面温度提高0.13-1.14℃,第7d发芋率增加11.07%,14d出苗率提高11.15%~23.26%,促进烟苗生长发育,对探索最佳播种时段具有较深远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Cr-Si-Al电阻薄膜,以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利用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电阻值.结果表明:薄膜在低于250℃热处理时均为非晶态;退火温度大于300℃时.薄膜中开始析出尺寸约l0~l5nm的Cr(Si,Al)2晶粒.其后,在退火温度为350~450℃时.析出的晶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当退火温度为600℃时,析出的晶粒大小及数量急剧增大,平均尺寸接近15nm.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薄膜电阻率先上升、后下降;薄膜电性能变化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可以用活化隧道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原料药中7种有机残留溶剂的分析方法.采用ZB-624熔融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3μm),FID检测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其中甲醇、异丙醇、异丙醚、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与甲苯的测定采用顶空进样法,柱温40℃保持9min,以20℃/min升温至200℃,保持1min;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测定采用直接进样法,柱温100℃保持5min,以20℃/min升温至200℃.结果表明各残留溶剂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2.4%~104.8%(RSD=1.41%-5.6%)之间,定量限为0.15—10.19μg/mL,3批样品中7种残留溶剂的量均符合我国药典要求.该方法可用于替加环素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46年临汾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临汾1962年~2007年0cm~20e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6年临汾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和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临汾各季节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显著的变化趋势(-0.07 ℃/10a~0.53℃/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平均每1-年升高0.15℃-0.26℃,以表层地温增温率最大;春季、秋季和年浅层平均地温表现为“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浅层地温春季、冬季多异常年份,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发生在2000年后,异常偏低发生在1996年;用滑动t检验法和Yarnamoto法发现地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突变,用M—k法发现地温在2002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气温升高是导致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和研究了纳木错局部水域的深度和水温数据。数据显示纳木错西南局部水域离岸间距7.5千米范围内,最深可达50米,湖底地形变化明显,梯度平均可达0.01。湖泊表面温度11.5—12.5℃,水温最低达到4.9℃。湖水基本分为四层,上2—4米的表层变温层,4-15米的均温上层,15—40米的中间温跃层。40—50米的深水滞温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