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防城港金滩和白浪滩居民为样本,将地方感、旅游成本、旅游利益作为居民的主要感知因素,以满意度为中介,构建了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模型,实证考察了居民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的地方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对选取、评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省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RSTD模型提出假设,运用SPSS 19.0和AMOS 21.0软件,构建居民满意度结构关系模型,探究居民感知与其满意度、支持度以及居民个人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省居民期望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社区参与与居民感知的关系不显著,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同样不显著;居民旅游获益及利益分配与居民旅游影响正、负感知的影响关系分别为正、负显著相关,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居民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感知,正面感知与满意度、支持度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负面感知与满意度、支持度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居民旅游满意度与支持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已不仅满足于观光这一基本需求,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也成为一项重要需求出现在旅游清单上,甚至于部分特色美食已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成为影响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的决定因素。文中在总结前人对游客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从美食视角研究单因素美食对游客情感及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该研究以Oliver的"期望-实"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游客满意度具体指标的测量,确定游客旅游前的期望满意度和游后实际所感知到的满意度,再将期望满意度与感知满意度与游客情感及总体满意度相关联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将游客满意度具体指标中的美食因素剥离出来,得出单因素美食对游客情感及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映美食、情感和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辉  王海春 《科技信息》2009,(32):254-25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人口学视角对石家庄周边旅游区居民的体育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性别的居民对体育旅游影响的感知不明显(sig﹥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来源的居民对体育旅游影响的感知具有显著性(sig﹤0.05);不同年龄的居民对体育旅游环境影响感知(F2)、社会文化影响感知(F3)、整体感知(F4)具有显著性(sig﹤0.05),总体表现为马鞍形状态,65岁以上老年居民对体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5.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马降龙村落”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同一遗产地内,处于不同空间区域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遗产地内部,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核心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各项公因子综合得分要明显高于缓冲区居民;影响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体现“空间”差异性的“核心区/缓冲区”变量;旅游业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影响居民旅游发展支持态度和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子. 旅游业参与制度的不公平性和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则是造成马降龙村落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宗教文化属性的调节作用,本文以崆峒山旅游景区为例,收集389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基于期望差异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游客期望、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期望负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宗教文化属性对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有显著调节作用.建议在崆峒山景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中重视普通游客(弱宗教文化属性游客)的期望管理,满足特殊游客(强宗教文化属性游客)的信仰需求,打造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旅游项目来提升游客满意度.本研究对崆峒山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居民感知和生活心态影响当地旅游发展质量,也关系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否满足.以黄山世界地质公园毗邻社区为案例点,探讨了旅游影响下的居民感知与生活心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各项感知总体偏积极,但居民的收支感知处于不平衡状态,且贫富差距感知较强;乡邻情感与业余乐趣感知偏消极;社区环境卫生感知得分偏低.2009-2019年,居民日常生活心态趋向更好,满意度提高10%以上,但对黄山旅游发展支持度下降了20%.基于分析结果,对黄山旅游管理者提出以下建议:1)开展旅游业经营培训;2)按期举办居民与游客互动的集体活动;3)丰富社区旅游徽文化元素;4)加强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研究将为推进地质公园周边社区带动作用、优化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旅游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之首,具有建设美丽中国、造福居民的天然优势,同时旅游业对居民环境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2014年、2016年和2019年三年间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环境生活方面认知影响的差异分析,发现居民对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环境生活影响在“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资源功能”“当地的噪音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的自然生态得到更好保护”“当地资源仍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旅游业总体带来环境积极影响”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旅游发展对中国居民生活总体发展影响的“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生活越来越重要”“旅游业社会总体效益大于总体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要从产品适当开发、严守生态红线、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旅游圈层、倡导大众环保教育、建立全民环保意识、实行旅游规范化、全民合作化、就地城镇化、全民参与化等方面进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员工对E-learning培训系统这一新兴培训方式的持续使用意愿是影响培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 IS)为基础,结合E-learning系统特有的体系结构,构建影响企业员工E-learning持续系统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交互环境、质量支持中的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交互环境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度、满意度对企业员工E-learning持续使用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整合型科技接受(UTAUT)模型所设计出的,高校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表明,感知愉悦性、社群影响、绩效期望和促成条件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愉悦性和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产生正向影响;促成条件显著影响使用意愿和努力期望,努力期望负向影响使用意愿;自我效能感通过感知愉悦性,间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不同性别和学段的高校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均无直接显著影响。建议学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加强学习资源建设,提升资源质量、趣味性,丰富硬件平台形式;网络平台开发者要加强推广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公园带来了深刻影响,作为主人的社区居民产生的感知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国家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将相对剥夺理论横向视角和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理论相结合,构建包括横向剥夺感知在内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模型.运用混合研究的发展法,以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三个典型社区为调研地,两轮分别采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访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可持续旅游感知、横向剥夺感知与旅游满意度和发展支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 除经济影响感知外,横向剥夺感知对于旅游满意度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2) 居民环境影响感知和旅游满意度正向影响发展支持度;3) 经济影响感知和横向剥夺感知可通过旅游满意度的完全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发展支持度,横向剥夺感知对发展支持度的间接影响更加显著.该文从理论上丰富了传统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也为国家公园旅游地社区治理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课程使用过程中存在学习完成率低、持续参与度弱等问题,以期望确认模型(ECM)为基础,构建网络课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满意度、心流临场感、感知有用性均能对网络课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和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学习支持、人际互动等方面则通过期望确认度和学习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4.
选取"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感知"、"居民满意度"3个结构变量,依托社区参与理论、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TD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居民满意度结构关系模型。借助构建模型与因子分析结果,对贵州省镇远县铁溪乡村旅游地居民满意度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溪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程度能够影响其"满意度"与"忠诚度",影响关系为正向,影响效果为"明显",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程度越高,满意度愈大;旅游地"社区参与"通过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而影响其满意度的效能不高,影响关系为正向,但影响效果为"不明显";铁溪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程度整体上对于其满意度影响较大,影响关系为正向,其中居民"正面旅游影响感知"对满意度影响显著,"负面旅游影响感知"对满意度影响效能较小。基于研究结论为铁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市城关区及其郊外的什川镇长坡村为例,对城乡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城乡差距是影响中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之一;(2)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个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居民对旅游的态度;(3)乡村旅游地居民和城市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基本上持有积极的态度.尤其是乡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普遍高于城市居民,他们对发展旅游抱有希望的态度,甚至渴望发展旅游;(4)在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相互感知与态度方面,城市居民不欢迎农村居民来当地旅游,乡村居民则对城市居民到当地旅游表示很欢迎.这样会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心里上的抗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地居民作为旅游重大事件举办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旅游者,其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以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的感知态度与期望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可能影响的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关系,进行旅游重大事件的居民感知态度与期望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和态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北京市什刹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胡同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胡同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1)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居民就业,但是也会提高物价水平;2)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包装扭曲了原本朴实的胡同平民文化;3)大量游客的涌入使本地居民感受到了多元化的外来文化,但同时也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本地居民的不安全感有所提高;4)旅游发展改善了胡同的环境卫生状况,但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基于此,从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胡同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同里镇居民基本特征、经济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态度和英语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进行了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工作、属地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为同里镇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旅游地居民的感知研究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就业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等方面,尝试进行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为当地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加强旅游环境管理以及进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事件旅游举办城市的旅游影响感知居民分类及影响因素在文献中讨论较少.以常州2013年中国花卉博览会为例,首先对事件旅游影响感知测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然后以5个事件旅游影响因子作为分类依据,利用快速聚类法对居民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采用多项名义变量逻辑斯回归模型分析居民事件旅游影响感知群体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可以将被调查居民分为淡漠支持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和热情支持者;居民分类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居住时间、与旅游业的相关程度、居住区域,同时结合深度访谈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机制.识别旅游地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可以最大化居民的支持程度,对事件旅游的成功举办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