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2.
歌剧选段《我心永爱》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演唱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音、音乐形象两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给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作品《晴朗的一天》的曲式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这首咏叹调是中部分段展开,并有较长大的尾声的单三部曲式,这部歌剧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妇女“蝴蝶夫人”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4.
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是词、曲作家和演唱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要有动人的词句、悠扬的乐曲,更离不开演唱者力求完美的艺术表达。笔者拟从声乐艺术表演美学的角度,具体结合歌剧咏叹调《啊,我感到》的演唱分析,阐述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臻于完美艺术表达的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感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花腔》在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究中,贯穿了对革命与个人、爱与死、历史与声音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革命、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复杂而歧义的一面,显现了“历史的叙述不是为了接近对象,而是为了叙述本身”的历史诗学。  相似文献   

7.
人的处境悲剧性的一个方面即在于他挣扎着想使自己更象个人样结果反倒不象人样了。你看,人从本能地适应外界奋斗到理性地利用工具去占有周围世界,这才好不容易从动物家族中走出立起了人的门户。顺着这条人之为人的道路维续奋斗下去,似乎必然地就将受利用的工具从物扩张到非物诸如政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以《不幸的人生》和《故园恋》为例,从音色处理、语气处理、情感表达、气息控制、表演五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演唱差异,指出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演唱技巧和表演上,也表现在创作技法、文学内涵、伴奏形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名篇《百合花》通过护送女创作员、借被子、以生命保护群众等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年轻、高大、英俊、高尚的通讯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美好、光辉的典型形象。作品充分展示了创作员、新媳妇与青年战士之间深切感人的同志友谊,军民深情,人间挚爱。那美丽、崇高的人物形象,那美好、真挚的人间情爱,恰如新媳妇献出的新婚棉被上那洁白、美丽的百合花一般,交汇成感人至深的美与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0.
《一串葡萄》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有岛武郎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我"对颜料偏执的爱和老师对学生美好的爱的描写,表现美好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及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中国现代经典的一部民族歌剧。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歌剧中女主角金环的一个主要唱段,它热情讴歌了主人公金环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追求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歌曲旋律优美、情绪起伏跌宕、音域宽阔、气息深厚,具有很强的戏曲表现性。音乐紧扣歌剧的主题内容,文词含义深刻,从音乐与文词的角度诠释了剧中英雄人物金环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2.
电影《真实的谎言》是卡梅隆导演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有人说他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他的电影中从不缺勇敢的女英雄。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这部经典之作,通过对电影中女主角海伦的思想转变轨迹的分析,来揭示卡梅隆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电影中海伦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挣扎和探索,最终发现了内心深处蕴藏着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她身上体现出了当代女性坚强,勇敢,努力追求梦想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亦可充分利用"第三空间"的优势,综合利用两种文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跨越种族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关“罪”与“爱”的阐述既体现了宗教的神圣性,又对现实人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人性本恶出发,基督教认为人具有有限性,故需时时反省,忏悔。而耶稣被钉十字架,则表达了上帝对人的无尽之爱,俗人需以上帝为榜样,以博爱之心宽恕他人之过。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作为美国学史上的怪诞大师,其名字是和美国南方永远连在一起的。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时代之漫长,都堪称是美国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无论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思想内容及创造手法上都是一篇旷世杰作,而主人公爱米丽--一个多层次极富个性的女性,一个旧南方的殉葬品--嶂是一个永远“倒下去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6.
空间和时间同为叙事的基本维度。作为叙事艺术的大师,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对时间和空间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与时间相比,空间的诗学功能在福克纳研究中尚嫌不足。空间是当今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空间作为环境背景,不仅渲染了气氛,还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而作为一种能动的叙事力量,空间也成为人物之间社会关系或身份的建构者,是情节组织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顺着潮流一味地漂浮,却失去了回到岸边反观自身的能力.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则用电影<三色>独特的电影语言关注着个体的精神世界,践履着反思与关怀的使命,注视和完善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本文试从影片中的色彩光影的呈现与情节的处理的读解角度发现<三色>中的美与爱.  相似文献   

18.
阮薇 《海峡科学》2012,(9):76-77,80
该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例,根据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如何将电影字幕中的情感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使外语观众获得与原语观众尽可能一致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的一生悲惨、孤独、空虚,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以男权为绝对中心,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以及对贵族阶层的过分要求,贵族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不能与平民尤其是北方佬恋爱、结婚。作为女人和贵族女人的双重身份,爱米丽深受其双重统治和压迫,最后终于杀死她唯一的爱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一源头分流至非洲和中国,结合各自民族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观照社会现实,形成同“源”不同“流”的迥异风格,但是并未由此流散而去。研究两部作品的家园书写主题,可以探究两条不同的“流”经由相异的国度重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共同憧憬和探索理想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