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信法 《世界科学》1989,11(1):63-64
鱼油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病,以及免疫学的和其它健康失常。爱斯基摩人的心血管病、免疫学失调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很低,远低于斯堪的那维亚人或美洲人。又爱斯基摩人虽然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但血液胆固醇水平仍维持相对的低,而血液组分中能从体组织移除的胆固醇却升高。但当爱斯基摩人移居于丹麦后,则这种生理学上的差别则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亦见于日本人中。科学家又发现人们机体内有高度特异性的化合物,叫做拟花生酸类,系从奥米格-6脂肪酸而来。其机能为生化信使,介入于机体许多代谢机能中。美国科罗拉多及依渥华大学科学家研究证实,食饵脂肪可影响动物及人的拟花生酸类的相对平衡性。鱼油中的两个奥米格-3脂肪酸-EPA及DHA,能抑制花生酸类的  相似文献   

2.
郭力 《世界科学》2004,(4):31-31
最近,美国的一项关于胆固醇的研究结果可能在医学史上会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的结果预示着:一方面,在心脏病的治疗上将有重大的变革;另一方面,对正常人使用药物以降低自身胆固醇水平的做法会进行重新的评估。此外,这项研究在经济方面可以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彭图治 《科学通报》1990,35(19):1504-1504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化物质,对心血营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有关研究颇受人们关注。在胆固醇分子中,除去一般烷烃结构外,仅有一个独立的双键和羟基,经典极谱学认为,这一类官能团不能在电极上还原或氧化,即不具有电活性。作者发现胆固醇在悬汞电极上有明显的吸附现象,吸附后的胆固醇能够发生电极反应。本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胆固醇吸附的条件和性质,并对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胆固醇,许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厌恶感。确实,血清中胆固醇过高会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但从饮食中摄取胆固醇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胆固醇是支撑  相似文献   

5.
杨茉 《科学之友》2005,(8):74-74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许多英国人与一只小狗或小猫相处几个月后,原先的一些顽固性病痛,例如头痛、背痛及感冒等症状减轻了。根据1992年澳大利亚的报道,拥有宠物的人其血中的胆固醇含量的平均值低于类似生活方式但没有小动物相伴的人。因而,宠物主人的心脏病发病率也低于同类  相似文献   

6.
包括饮食、体育锻炼和其他方法在内的心脏病防治研究,在确诊危险所伏以及如何对症治疗方面,一再捷报频传。对于心脏病的四大危险因素,凡是稍为注意保健的人都能举出:高胆固醇、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高血压和吸烟。到九十年代,新的科学研究将为人类提供更有效和更廉价的诊断和治疗途  相似文献   

7.
胆固醇对心磷脂脂质体多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崎唔 《科学通报》1988,33(19):1505-1505
胆固醇是生物膜上重要组分,它在生物膜上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调节生物膜膜脂的流动性,影响膜的通透性等。关于胆固醇对生物膜上心磷脂多形性的影响过去报道极少,并认为胆固醇对心磷脂无明显作用。本文研究了胆固醇对牛心心磷脂脂质体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能促进心磷脂脂质体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Ⅱ结构。  相似文献   

8.
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胆固醇代谢调节机理而荣获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85年10月1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Michael S.Brown)和戈尔茨坦(Joseph L.Goldstein)两医生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胆固醇代谢的认识,从而使人们对血胆固醇水平过高所致疾病的治疗大为改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与一些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  相似文献   

9.
娄长春 《世界科学》1996,(11):20-22
安全有效的新一代降胆固醇药物娄长春编译1989年11月某周末的一个夜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约瑟城的警官罗恩·罗索(RonRosso)被一阵剧烈的胸痛弄醒。是心脏病发作吗?不可能!他仅45岁,且无心脏病的家族史。那么.一定是消化不良!他想,于是服用了一...  相似文献   

10.
周向东  郑辉  周维善 《科学通报》2002,47(24):1868-1875
以猪去氧胆酸甲酯4为原料,乙酰链甾醇11为关键中间体和改进的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为关键步骤,经9步反应,以56%的总收率和100%de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LXRs激动剂24S,25-环氧胆固醇1,并通过1合成了LXRα亚型选择性激动剂5α,6α:24S,25-环氧胆固醇2以及新配体5β,6β:24S,25-环氧胆固醇3。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世界医学权威刊物《柳叶刀》(2012年5月刊)报道:一个5岁男孩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不幸于3个月后夭折。经尸检后发现,患儿胆固醇浓度远远高于正常人水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蛋白质毒性"受质疑胆固醇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鸡蛋黄中的含量就很丰富)。胆固醇是英文"Cholesterol"的中文译名,是化学家本歇尔在1816年命名的。之所以命名为"Cholesterol",  相似文献   

12.
正奥地利研究人员发现,在冬季出生的男孩中,左撇子比例相对较大。对约1.3万名奥地利人和德国人的调查发现,在男性左撇子中,2月至10月出生的比例为8.2%,而11月至翌年1月出生的比例则达到10.5%。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睾丸激素水平偏高会使胎儿的左脑发育减慢,所以左撇子通常右脑比较发达。研究人员分析说,睾丸激素水平的高低与孕妇怀孕期间的日照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来被认为对健康不利的脂肪,如今却被科学证明能延缓心脏病和糖尿病发展。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淡饮食就是淡而无味人们在生病时几乎都得到过一个建议:清淡饮食。在临床营养学中,有高蛋白饮食、低盐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和低脂肪饮食等多种膳食模式,却唯独没有"清淡饮食"。可以看出,清淡饮食其实不是医学或营养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类生活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以高糖分、高油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2大国,患糖尿病总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还有许多少年儿童罹患糖尿病。尤其是在糖尿病后边有一支人数庞大的“后备军”,这些人餐后血糖水平偏高,却够不上糖尿病标准,称为糖耐量低减。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有糖耐量低减的比例为4.8%。如果认为糖耐量低减不是糖尿病而掉以轻心,不及早进行防治,迟早要转正为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糖耐量低减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徐沟作为三晋腹地,石碾、石磨的出现应该不会晚于秦代。碾、磨的发明和出现,划时代地细化了人类饮食质量,是饮食史上的一大进步。据老者估计,民国以前,徐沟地方凡一户五口之家,每月总需磨三两次面,推三两次米。据此估计,凡近千口人的村庄,便需有石磨坊五六处,石碾四五盘,以供村民使用。  相似文献   

16.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致心脏病的疾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种必要条件。在血液中以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转运胆固醇。这些颗粒通过肝细胞的内吞作用率决定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该过程主要由LDL受体及其2个配体载脂蛋白(apo)-B100和apo-E介导。然而,充分说明LDL受体基因缺陷所致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脂蛋白代谢,需存在有另—apo-E专一性脂蛋白受体。至今,apo-E受体还  相似文献   

17.
脂肪新知识     
脂肪,总的来说,对人体都不利,能使人发胖,腰围变粗。但是,不同的脂肪对人的心脏有各种不同的影响。 1.饱和脂肪酸,富存于肉类和奶类食品中。它有助于“劣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2.不饱和单脂肪酸和不饱和多脂肪酸,坚果(如核桃等)和植物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它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18.
你吃对了吗?     
<正>报刊、电视和网络上各种健康知识和饮食建议层出不穷,彼此矛盾的说法也比比皆是,那么孰是孰非?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五花八门的"健康常识"也随处可见。它们一会儿说咖啡对健康有益,一会儿说咖啡致癌;这个说鸡蛋是最佳的营养来源,那个说鸡蛋吃了升高体内胆固醇……越是听得多越是  相似文献   

19.
梁静佳  邵文涛  顾爱华 《科学通报》2023,(16):2124-2132
目前,已发现的靶向抑制肠道脂质摄取的降脂药物作用大多局限于胆固醇,达不到预期的降脂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能同时有效抑制肠道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取的新药物及新靶点是可行的新策略.为了寻找和筛选对肠道脂质摄取具有抑制效应的天然化合物,本文构建了基于脂质摄取和转化的荧光高通量体外双评价体系.经过对104个天然化合物的筛选发现,盐酸小檗碱(BBR)的效应最为明显,且对肠道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取的双重抑制作用均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此外,随着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 BBR可以显著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SOAT2)的表达.进一步通过SOAT2干扰实验证实, SOAT2特异性介导了BBR对脂质摄取的抑制作用,并发现SOAT2可能是同时调控胆固醇与脂肪酸摄取的关键靶点.因此,本研究通过利用高通量筛选体系,为降脂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策略,并提出肠道SOAT2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降脂新靶点,可用于筛选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也为BBR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信息和高通量表达谱技术正日益为营养和食品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所开发和应用。饮食和各种食品成份是影响基因组、转录本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主要环境因素,它们之间所进行的、与人相伴终身的反应,决定着每个人的健康或疾病情况。目前,科学家可以对食品和摄入食品的各种成分与人体各种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反应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鉴定各种食品或特定营养素的反应模式。以及各种生物标记物的表达谱和模式,开发出有科学根据的饮食推荐方案和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