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完善城市经济结构,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畅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模式.最后对一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市的政策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农村的推力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解决了上亿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转移,他们需要培训,以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文章以百色市为例,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201-20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引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宏观经济环境、农民自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户籍制度、"留守老人"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资本论》的相关知识,数据和折线图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再以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以长期的眼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内蒙古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把草原生态保护作为牧区发展的切入点,而且要加强牧区法规与制度建设,健全草原合理化流转机制和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牧区全方位监理体系,确保基本草原红线,在建构牧区坚实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各牧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内蒙古的蒙古族、汉族以及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人口发展模型、发展特点和蒙古族、汉族人口未来发展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005--2009年宁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现状,预测了2010--2020年宁夏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宁夏沿黄城市带、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3大区域间人口转移的规模,从宁夏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人口的数量增长预测了宁夏区域间人口地域转移趋势,提出了优化人口空间合理布局的战略选择.结果表明,在“十二五”期间,宁夏中南部地区规划迁出27.41万人,区外迁入宁夏15.55万人,沿黄城市带规划迁入42.92万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俗化。树立正确的民俗旅游理念,积极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草原沿水分梯度选择16个样点, 测定22种优势植物根的形态和构型属性, 分析6种植物根属性(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强度和分支比)的变异及其对4种环境因子(年均降雨量、年均温、土壤含碳量和土壤含氮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1) 不同物种间吸收根直径、组织密度和比根长的变异为7, 9和15倍, 根直径与侧根长度显著正相关, 与分支强度负相关; 2) 吸收根和非吸收根对降水和土壤氮的适应方式具有明显的种间效应, 当利用不同根系属性组合刻画植物适应策略时, 由于随着环境变化, 不同物种根属性产生变异的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 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植物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遥感监测方法对内蒙古伊敏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回顾评价,解译了覆盖矿区的5期(1987年、1991年、1994年、2002年、2004年)Landsat—TM遥感影像,将1987--2004年划分为4个时段,对每个时段的监测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草地产草量与疏干地下水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比了疏干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外的变化差异.分析了疏干地下水对矿区及其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生产对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从市场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生成的原因,并从结构排斥、制度排斥和功能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约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交易效率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产生与扩散。内蒙古城市化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蒙古城市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内蒙古城市化是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科技创新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反应较大,而科技创新对城市化的冲击影响较小,城市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产出。内蒙古科技资金筹集、科技人员投入等几项指标也与科技创新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