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全面履行开放承诺.可以说,中国入世的5年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5年.全面入世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影响深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是科技兴贸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香港具有经济自由化、亚洲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优最主要的国际企业营运平台等突出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商贸平台。为此,提出推动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境外投资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融资平台作用;建立两地金融信息共享机制,为内地企业到香港银行贷款提供便利;在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过程中,配合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促使保险机构提供更广泛的保险支持业务;推动民间发布国别风险报告;建立方便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公共信息网站;出版《海外投资白皮书》;提升香港与内地合作层次,每年在内地召开一次企业"走出去"全国论坛;不定期持续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加大香港中介机构服务优势在内地的宣传力度,提升香港各类中介机构的增值服务;以香港商会组织为载体,加快吸纳内地商会会员,提升香港的国际企业营运平台优势;方便内地企业管理层自由进出香港,以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着国际风险、国内体制束缚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局限的障碍。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并健全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法律体系,提供金融和财政支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中国企业自身必须提升以风险管理能力、品牌竞争力、环境适应力等为内容的综合竞争力,突破障碍"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和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但由于在宏观上我国激励和保护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有待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也未建立,在微观上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竞争力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种种困难,前景不能盲目乐观。文章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12,(9):4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23日在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从国家支持、时代发展、企业实力以及人才情况等方面观察,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恰逢其时。黄孟复说,13个中央部委今年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意味着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战略。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需要大批跨国公司去整合  相似文献   

6.
智囊语录     
周敏 《科技智囊》2007,(3):85-85
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建品牌,另一种是走并购之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中国企业都会面对文化、市场、环境、人才、法律等方面的挑战。基本功: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管理的基本功还不到位。诸如,短期管理与长期战略不协调,预算与决算无关于经营战略,投融资体系无法支撑企业长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及研发管理等方面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成为热点,"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寻找机会,拓展市场的新选择。非洲大陆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贯彻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方针的不可忽视的阵地,非洲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点。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中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显著,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应积极支持社会组织"走出去"扶贫,传播社会组织扶贫的中国经验,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当前,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扶贫刚刚迈出步伐、经验不足,还面临资金、管理、社会认同等困境以及法律法规缺失的障碍。对此,政府应该将推进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扶贫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从资金、制度、能力、平台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同时培训受援国参与合作的社会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9.
财经剪贴     
<正>1中国赢得印尼高铁项目成铁路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本文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讨论走出去的必要性,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走出去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樊一江 《世界知识》2014,(11):13-15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一直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无论是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还是技术集成、产品门类,中国高铁都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具备全面"走出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高铁"走出去"发展,旨在打造"中国高铁"国际品牌,力塑"中国创造"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继2013年向泰国以及中东欧16国推荐中国高铁技术之后,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非时再次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引进来"的基础上,为提升对世界双向开放水准实施的更新一轮的重要决定。以"一带一路"政策环境下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讨论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走出去"企业升级转型策略的可能性。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引导、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贵州文化发展存在三类问题。第一类是涉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效推进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推动与释放和激活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之间存在"间隙";文艺院团的改革要取得突破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准备到位;机制、机构、人才同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够协同。第二类问题是自主发展的能动性问题:职能部门的能动性还有待加强;文化发展主体的能动性还不够;"第三方机构"缺位。第三类是文化"走出去"的条件性问题:"走出去"的主体的"远程经营能力"有限;"走出去"的内容质量有待更加提高;"走出去"的政策体系需要更加健全。针对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工作的建议;二是对文化"走出去"的建议;三是对政策修改或补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但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中国总是"引进来"的多,而"走出去"的太少,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扩张与霸权,以及文化的民族性与地区化日趋加强,使更多中国文化"走出去"便成为历史所需.中国翻译界应该顺应这一历史需求,调整翻译策略.本文以<围城>的英译本为例,提出了应以"异化"加注释的翻译策略为主,以使中国文化全面有效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国家间的联系越发频繁,交流日益密切,国家的软实力也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中国文化明显处于劣势,中国文学仍不为国外读者广泛知晓或喜爱,"中国文学走出去"面临一些困难。文章分析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困难的原因,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途径,为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战略是加快河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河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河北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整体投资规模小、投资集中于中低端产业、政策支持不完善等问题。为促使河北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应着力发展壮大"走出去"的主体,实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产业选择方略,开拓多元化发展的区位规划,创新探索直接投资为主的"走出去"市场进入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新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跨国经营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进程的研究著作。作者借助相关理论工具,系统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动因、风险及"走出去"的模式,并提出了系统的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海外并购、创办企业、开发资源和工程承包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要进一步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海外投资的立法工作,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积极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多方配合,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积极发挥华侨的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尽管近年来中资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发展迅速,但无论与中国经济增长状况、未来发展需要,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都远远不够。目前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制度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少配套服务和企业自身存在缺陷3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落实"走出去"战略的统筹组织工作;从企业需要出发,改善现有的投资、外汇和人员出入境审批制度;加大税收、融资政策等支持力度;构筑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加快海外投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莜  韩函  徐浩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59-159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跨国企业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和必要性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企业应该理性、自信的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对企业应具有的素质及政府支持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