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考察《老子》产生的文化背景楚文化及创作主体的文化意识女性意识,领悟《老子》水意象中深层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3.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已成为文化传统因子的一部分,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原型是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经常出现的意象,运用原型批评对其进行分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有多面性,其多面性根结底是由事物的多面性造成的。“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人文骚客的长期锤炼,意蕴深厚,情感丰富。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见,在男尊重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就成为女性的特指;由于月亮有圆缺盈亏的变化,又引起人们思乡惜别及对人生世事的联想;月光不像太阳光强烈,它是朦胧而柔情的,这便符合古人的感伤,成为其吟咏人生的一个意象寄托。所以,“月”这一意象不仅有其特殊的意象范畴,而且它也蕴涵着中国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5.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用月意象来抒发感情的首创虽不是李白,但李白却是写月最多亦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李白对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决定的。李白诗中的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为李白的诗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李白赋予月亮全新的内涵,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与月亮为伴。  相似文献   

7.
散落在《庄子》中的神话材料通过考据与推理均可还原为神话原型,鲲鹏、浑沌、大木和神人为四大代表意象。庄子的神话思维借由意象而寻绎,亦随意象的走向而展开。庄子对神话的选择和锻造较为彻底地超越了传统的神话思维模式,其对神话的审美追求与神话式寓言的创作实践,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文学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国风》中涉及许多与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这些植物塑造的各种情感审美意象对后世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9.
诗歌即意象,任何翻译都不能以牺牲原作的意象为代价。意象的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本章首先对意象及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对等的内涵作了简单的探讨,进而在一些译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以更好地运用意象对等。  相似文献   

10.
有唐一代,自始至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战争发生。开始,是初唐李渊父子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战争;其后。是烽火燃遍北中国的安史之乱;再后,是藩镇割据以及平藩战争;最后,是唐末农民起义与唐王朝镇压义军的战争;还有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少数民族对唐朝的侵扰。在唐代战争题材诗歌中,月是一个突出的意象,呈现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杨雪 《科技信息》2008,(18):241-241
《鳏夫的房产》是萧伯纳戏剧创作生涯中的首部作品。在该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两个女性形象:贝朗溪和她的贴身女仆体现了萧伯纳早期创作中的女权主义观点。中产阶级女性贝朗的反叛形象反映了当时中产女性对于享有平等权利的呼声。而她的女仆该角色的设立的反映了当时下层社会低微的女性地位以及唤醒他们女权斗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薪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谚语常被称为“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的汉英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女性形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庄子》中塑造的一系列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畸形人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通过这些人物来阐发《庄子》重“德”的哲学观点,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女性与其诗歌主题的密切关系.通过女性主要反映了诗歌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浓缩了作者悲郁的人生体验:(二)对爱的渴望和幸福的憧憬;(三)对生命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有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又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恶势力压迫的悲剧女性,也有不为感情所累,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理想,投身革命热潮,实现人格独立的知识女性;既有表现革命的新女性,也有光彩照人的女兵形象。他们通过对蕴涵着时代色彩的女性话语的书写,表达了这一群体对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对于月亮意象阴晴圆缺的透视有三篇代表性的小说,小说展示了女性的边缘处境,揭示了女性根深蒂固的“女奴意识”。张爱玲之所以选取月亮意象作为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客观原因是对传统文学中“女人是月亮”喻象的继承,主观原因是张爱玲自身的独特经历与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