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述了固态冰相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有关固态冰相中有机污染物光化学降解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氟氯烃和芳香族化合物在固态冰相中的光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雪/冰表面热平衡方程,得到影响雪/冰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冰上气温、风速、净辐射、冰厚、湿度、云量及气压.考虑某一因素对雪/冰表面温度的影响,则改变这一因素,保持其它因素相对固定,从而分析该因素对雪/冰表面温度影响的敏感性.采用2009-2010年冬季黑龙江红旗泡水库现场观测所得的不同时刻冰上气温、风速、太阳辐射、冰厚等实测数据以及在中国气象网上下载得到的安达气象站的有关云量、湿度与海平面气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因素在实测范围内变化取值,利用雪/冰表面热平衡方程,模拟计算出对应的水库雪/冰表面温度.经敏感性分析得到了红旗泡水库上述七个影响因素与雪/冰表面温度的关系式.该结果可为气象因素对水库淡水冰的形成及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冰中δ18O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14日-2005年3月7日,在天山乌鲁小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分析了其巾的部分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结果表明:表层雪样品的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与月平均温度关系密切.粒雪坑样品中的δ18O在9月底至次年6月初变化较小,升华对雪坑1 m以下雪冰中δ18O的影响不超过-2‰,整个雪坑都较好地保持了δ18O的季节变化特征.但6月初-9月底融水对雪冰中δ18O的影响巨大,冬季形成的δ18O低于-30%的中、细粒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可成为δ18O-11.6‰的粗粒雪和冰片层.融水可使雩冰中δ18O的改变最>60%.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形成的低δ18O雪层经过夏季融水的改造,其内的δ18O可以完全被平滑.  相似文献   

4.
根据雪/冰表面热平衡方程以及黑龙江大庆红旗泡水库2009年冬季现场观测数据和在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上下载的安达气象站有关气象数据,模拟计算出红旗泡水库2009年冬季的雪/冰表面温度,发现雪/冰表面温度、气温和净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分析研究了雪/冰表面温度的特征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雪/冰表面温度最低和最高设计值.统计现场观测气温得到谷值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且大多集中在7:00~8:00之间,是以往选取凌晨6:00气温作为最低设计冰温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5.
水体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类,评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中GC、GC-MS、GC-FTIR等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分析方法应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中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本文列举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无机污染物及其毒性、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其毒性.其中的NO2、SO2、H2S、CO、Pb、Hg等无机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目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致癌多环芳烃和含N、S、O杂环有机污染物.文中对我国主要城市大气中由化石燃料产生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主要对北京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检出了80多种多环芳烃和杂环有机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三致“作用的多环芳烃.最后对化石燃料产生的毒害污染物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和燃料机动车释放有机污染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柴油车、汽油车、液化石油气车、清洁燃料车等尾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不同粒径TSP和PM2,5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差异.发现不使用清洁燃料和净化器的机动车尾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很高的,其中有机污染物以多环芳烃和含N、S、O的杂环化合物为主。很多是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因此我们认为,使用清洁燃料并使用净化器去加强机动车改造,对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机污染物和维护人体健康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8.
Pb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已经广泛出现于环境中并在许多地区造成了污染.通过分析雪冰中Pb的浓度变化可以反应人类活动造成Pb污染的历史和规模.通过分析南极3个不同地点雪冰中记录的Pb在20世纪的浓度变化情况,发现南极雪冰中记录的20世纪Pb污染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和1960~1980年.20世纪初南极不同地点Pb浓度比前一阶段增加了3.5~7倍,1960~1980也比前一阶段增加了3~7倍.  相似文献   

9.
徐亚 《海峡科学》2014,(7):54-55
该文对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概念、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来源作了分析,重点突出了城市中有机硫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即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城市内河等。最后参照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初步建立了有机硫恶臭污染物检测的预浓缩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峰分离较好、信噪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某些藻类是氯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降解物种,对全球持久性氯代有机物的削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功能物种,并分析了功能物种降解氯代有机物的关键酶和降解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固定化、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对降解功能物种应用于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实地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黑碳是化石燃料及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大气、水体、土壤、冰雪等环境介质中。鉴于黑碳在气候效应、大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黑碳的来源、性质及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并重点阐述了黑碳对有机污染物吸附及降解作用的影响,这有助于揭示黑碳在有机污染物环境归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国内体育旅游逐渐升温的背景下,长春市的冰雪体育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使长春市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从冰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长春市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冰雪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京郊冰雪旅游资源因素 ,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和地貌等 .论述开发冰雪资源优势 ,体现在区位、客源、技术和经济基础四个方面 .初步探讨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开发的功能分区 .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现代体育产业的特点,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情况,发现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就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开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实行新的管理体制,政府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开发非冰季节的冰雪体育经济,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季节性冰雪蓄冷技术在建筑空调中应用的可行性,在稳态传热及集总参数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圆柱形地下储库冰雪储存与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得出模型的分析解。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商场、办公楼、宾馆和医院四类典型建筑应用季节性冰雪蓄冷技术进行空调供冷的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冰雪蓄冷匹配系数的定义,分析了其在不同储冰初始温度及年平均单位面积冷负荷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冰雪蓄冷匹配参数主要受年平均单位面积冷负荷影响,而受储冰初始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冰雪”这一自然现象蕴涵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因此“冰雪”具有了一定的原型意义,并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我国诗词中“冰雪”意象的营构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这一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成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冰川积雪覆盖的变化特征,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水资源的变化,以MODIS数据为基础,利用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方法提取了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积雪覆盖面积,研究了该流域1998—2006年的冰川积雪覆盖变化。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年际冰川积雪覆盖区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998—2002年表现为下降过程,在2002—2006年表现为上升过程;1998~2001年冰川积雪面积有一个缓慢增大的过程,而自2001年以后,出现了年均8km^2左右稳步减小的过程;另外,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与平均温度、降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气候变暖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区冰川积雪的消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穆红明 《科技信息》2011,(27):I0342-I0342,I0332
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自然灾害风险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中对于西北地区高速公路而言,冰冻、雨雪、大雾等各种恶劣天气是对高速公路交通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冰雪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造成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应对冰雪天气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冰雪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冰封期河流中有机污染物削减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冰封期河流中化学耗氧量(COD)削减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冰层的冻结对COD的削减作用. 给出沉淀作用、 生物降解及冰层的冻结对河流中COD的削减模型.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冰封期河流冰层的冻结对有机污染物的削减作用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