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一定要改变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这就要注意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对土建造价的影响。一般地来说,通常情况下建筑的造价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土建造价;二是设备造价;三是装修造价。本文通过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阐述抗震设防烈度的变化对于土建造价产生的影响,并且在抗震设防烈度不同的条件下分析对土建造价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照春 《科技信息》2012,(3):462-462,483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算例.研究抗震设防烈度的改变对土建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抗震设防烈度情况下土建造价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烈度地区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计算的问题,本文依托某高烈度地区高桩码头,首先,采用传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该码头进行计算;其次,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针对不同的码头性能水平,对高桩码头进行抗震计算。结果表明:在高烈度震区,采用传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过于保守,不能满足结构稳定性、钢管屈曲校核等要求;按照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相应的地震作用要求,能够较好的反映地震对高桩码头结构的作用。因此,基于性能的计算方法更符合性能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工程实例,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抗震验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抗震设防烈度(超过7度)地区使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具体条件和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烈度地震区双线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具体工程,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出发,利用粘性边界条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高烈度地震区双线公路隧道衬砌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的一般规律及隧道衬砌抗震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大环境问题,即针对不同结构使用期对应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它是选取结构计算所用地震动加速度的基本依据。阐述了研究其设防烈度选取的必要性,同时介绍和分析了当前2种不同的基本烈度评估方法,对其中一些结论提出了异议,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孟维华 《甘肃科技》2013,29(10):124-126
通过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对比试算,研究了3种结构体系在多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征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特征,结果表明,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解决了设计中多层及小高层建筑在高烈度区结构选型困难的问题,为该类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建筑震害调查表明,一栋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除了需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概念设计.本文通过高设防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例,阐明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做好对设计前期一些参数(风雪荷载取值、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等)的准备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的调研,可为顺利开展施工图设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底部2层框剪上部6层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1/8比例模型振动台试验.以El-Centro波、Taft波和场地波为输入地震波,分6度、7度区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及罕遇烈度地震三阶段试验,考察了模型在各阶段试验的地震反应.在试验前和各阶段试验后均对模型进行了白噪声扫描试验,考察该模型的频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输入地震波强度达到7度中震强度时,底部框剪层开始开裂,结构变形由弹性段进入弹塑性段;该结构能满足7度区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目标性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效益准则作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反映了现代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以往只注重结构安全,向全面注重结构的性能、安全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发展.讨论了结构目标性能水平的合理描述;根据投资-效益准则,提出了基于结构层间变形失效模式的目标可靠度优化决策模型,并介绍了最优结构设计强度和最优设防烈度;最后讨论了上述3种目标性能水平的特点,得出结构寿命周期总费用评估是3种目标性能水平优化决策中均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最优可靠度强调结构个性,最优设防烈度是强调结构共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抗震地区施工工程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对高烈度地震地区施工中常见的建筑结构质量出现的问题作了调查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共同体     
正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依照相关规范,通过灾区震害调查、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遥感震害解译等工作,确定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IX度,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VI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 km2,共造成云南、四川、贵州地区10个县(区)受灾。截至本刊发稿时已造成617人死亡。科技界正积极开展救援活动。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局网站[2014-08-07]  相似文献   

14.
葛鹏 《科技信息》2012,(16):387-387
本文分析了一个钢框架-支撑结构在遭遇高于其地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结果表明钢框架-支撑结构的层间侧移、顶点位移、框架梁的抗弯强度等均仍能满足设计要求,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5·12”四川大地震中,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学校和医院影响最大。学校房屋倒塌导致师生集中伤亡,而医院瘫痪则大大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更无法承担抢救伤员的任务。目前我国的建筑抗震要求是抵御八级烈度地震,而汶川当地的建筑抗震要求也是抵御八级烈度地震,可是此次地震烈度却达到了十级,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的延性与结构的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地震力降低系数对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整体降低实际上决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和对结构延性需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为改变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抗震"大震偏弱"的现状,提出了二衬防垮塌单层配筋抗震技术,并建立了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二衬防垮塌抗震配筋准则。在汶川地震隧道震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罕遇烈度情况下错动断层与非错动断层2种情况进行研究,确定了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二衬防垮塌抗震配筋等级及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错动条件下,上盘距离断层2D(隧道跨度D)范围内和下盘距离断层1.5D范围内,二衬需双层配筋;上盘距断层2D~3D范围内和下盘距离断层1.5D~2.5D范围内,二衬需采用单层配筋。非错动断层条件下,设防烈度7度时,无需采用抗减震措施进行设防;设防烈度8度时,两侧距断层1D范围内需采用单层配筋;设防烈度9度时,两侧距断层约2.5D范围内需采用单层配筋。研究成果对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抗减震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与低设防地区或不需要设防地区的建筑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建筑钢筋用量、混凝土强度、模板安装、箍筋形式、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必须努力提高9度抗震设防区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场地条件和抗震设防烈度的中高层住宅结构选型优化可用于住宅的初步设计.综合考虑一次投资费用、灾后损失及维修费用、结构整体刚度、结构整体延性、施工工期等多项条件,建立了多目标结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三标度模糊层次分析法(T-FAHP),即采用(0,1,2)三标度法对每一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后,建立一个比较矩阵并计算出各元素的排序指数,通过变换将比较矩阵转化为判断矩阵,并证明其完全满足一致性要求.另外,由于在咨询过程中只需采用3个标度,有关专家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易于被决策者接受.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选择出适合给定场地条件和抗震设防烈度的中高层住宅最佳结构型式,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产生地震危险的随机性与地震烈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获得将地震灾害予测作为模糊随机事件的处理方法。以模糊概率子集表示予测的结果,它全面的估计了地震发生后可能出现的震害评定,为工程抗震设防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基于地震烈度的模糊性,定义了模糊烈度和清晰烈度。从基于清晰烈度的通常可靠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中,引伸出了基于模糊烈度的模糊可靠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它不仅考虑了地震动效应和结构抗力的随机性,而且顾及地震烈度、场地分类等的模糊性,提出了以模糊概率表示的地震工程可靠度。最后,在分析了影响地震工程可靠度诸多因素基础上建议了对地震工程可靠度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烈度地震区房屋加层改造的特点提出了荷载均衡法,即在确定加层减荷方案时注重考虑减荷分布的均匀性以及原有结构减荷量与加层增荷量的相互平衡。将该方法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某框架结构教学楼加层改造工程中,制定了3个不同的减荷方案,运用PKPM和YJK软件分别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加层减荷施工方案后,无需对原结构的梁柱进行加固,减少了加固工程费用,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