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对于局地性区域来说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应用国标<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的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总量控制A值法测算了宝鸡市的SO2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结果表明:宝鸡市SO2:大气环境容量为5...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对象山港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4个站位采集到鱼卵,分别为斑鰶、白姑鱼、带鱼,平均密度为4.58个/m2.10个站位采集到仔稚鱼,分别为脂眼鲱、青麟鱼、斑鰶、油魣、鮻鱼、少鳞鱚、白姑鱼、日本金线鱼、蝦虎鱼科,平均密度为30.83尾/m2;在港顶部区域的拖网几乎没有渔获物,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重量组成最高的分别为鱼类和虾类,各占81.11%和46.77%,尾数组成均是虾类最高,分别占75.43%和92.77%.港中部和港口外岛礁附近海域渔获物相对重量密度分别为1.04 t/km2和127.2t/km2、相对尾数密度分别为18.5万尾/km2和3487万尾/km2.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公平性分配原则,提出影响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的5种基本影响因子是污染源排放现状、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污染源对区域或城市经济贡献、污染源布局和污染源的环境影响,然后剖析了现有分配方法隐含的这些影响因子,并评价各种分配方法的公平性和适用性。研究指出,目前还没有一种分配方法完全考虑了这些分配影响因子,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相对公平性,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环境管理要求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分配方法,于是提出了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阜新地区大气环境容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污染物在环境中数量及其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分布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污染物“守恒“的原理,利用箱式模型分析研究箱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阜新地区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模型,对研究中SO2、TSP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证明该模型在阜新地区是适用的,与实际相符,在环境规划及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域环境容量能够接纳和再循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是海洋馈赠予人类最宝贵的环境资源。本文界定了海域环境容量的定义,分析了海域环境容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域环境容量的价值构成以及影响海域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针对海域环境容量资源的特殊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海域环境容量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影子价格模型、替代市场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宏观经济优化模型的区域污染负荷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优化模型的区域污染负荷分配方法,该方法利用宏观经济模型计算工业行业污染负荷产生总量,并利用基于区域环境容量的行业区域合理性分布原则对行业污染负荷进行二次分配得到了污染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总量,在此基础上对各单元工业污染负荷进行等比例削减,将工业污染负荷允许排放总量控制在基准年的目标总量上,实现了经济优化基础上的污染负荷公平分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的要求,以深圳市为例的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污染负荷分配总体上明显优于现有的环境规划,由此也使周边海水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三峡重庆库区水污染总量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进行分配和等比例分配,对重庆库区2010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重庆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环北部湾经济区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结构网格的MIKE 3D模型,建立了北部湾三维潮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北部湾近岸海域24个主要排污口COD、无机氮和石油类的环境容量,并通过对比区域规划排污量,得出各排污区环境容量的可利用水平。计算结果表明,环北部湾近岸海域主要排污区COD、无机氮和石油类等的总海洋环境容量分别为221267.1、23 058和5 297.2 t/a,洋浦、茂名博贺等排污区由于海域开阔,水动力扩建条件好,海洋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对比各水平年的区域规划排污量,纳污海域以无机氮超载最为严重。其中,规划近期(2015年)25%排污区出现容量超载,规划远期(2020年)33%排污区出现超载。 相似文献
10.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点源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根据其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等比例削减法、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分配方法、基于一定基准的分配方法和基于经济指标的分配方法和优化
模型等。作者综述了目前各个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指出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对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和我国目前水环境总量分配的一般原则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原则,提出了目前水环境总量分配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给予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以南方某市为例,介绍了城市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按区分配的方法. 首先对该市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十五及十一五期末该市各区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进行统计或预测;最后,按照目标总量控制类型,应用等比例分配、灰色决策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各控制区化学需氧量总量指标的再分配. 结果表明分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象山港是我国典型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海湾的资源、环境和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本研究以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构建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等三个方面评价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纳污能力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过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也从2003年的17.2%,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41.8%,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造成海湾各功能区环境纳污能力过载的主要环境因子;资源供给能力逐年下降,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7.4%,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0.1%,表现为从海湾口门处向内湾逐渐降低的趋势;人类支持能力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略有改善,处于可载状态.基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的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也逐年下降,表现为过载区域的面积逐年增加,内湾的综合承载力低于口门,其中环境纳污能力下降是造成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过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状况,文章提出的海湾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模式可应用到我国其他海湾生态系统,为我国海湾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计算任务繁重艰巨。如果按常规的方法计算,工作量浩大,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不易核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用电脑编程计算水环境容量,方法简便,计算准确,核查容易,工作强度大大降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提出了一维稳态条件下计算水环境容量的3 种方法,即段首控制方法、段尾控制方法和功能区段尾控制方法。通过对渭河干流环境容量的计算,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及其相互联系,阐明了各方法的物理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计算结果证明了各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深圳河湾流域水污染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污染源调查资料、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底质监测结果、SWMM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和截排系统溢流模型, 估算深圳河湾流域的非点源和溢流污染负荷, 解析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来源, 得到如下结论。1) 2015年深圳河湾流域全年入河负荷量为COD 3.676 万 t/a, 氨氮 5715.65 t/a, TP 494.36 t/a, 其中点源为COD 2.63 万 t/a, 氨氮 5496.9 t/a, TP 463.55 t/a, 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72%, 96%和94%。非点源负荷为COD 8608 t/a, 氨氮 99.8 t/a, TP 18 t/a。雨季(4-9 月)溢流总负荷为COD 1894.05 t, 氨氮 118.95 t, TP 12.81 t。2) 深圳河湾流域单日入河负荷为COD 116.5 t/d, 氨氮 15.75 t/d, TP 1.412 t/d; 旱季污染源中漏排污水, 各指标负荷属排污口和支流漏排占比最大; 旱季点源总COD为71.94 t/d, 氨氮为15.06 t/d, TP为1.27 t/d。雨季中, 非点源的COD占比最大(34.21%), 其次是支流漏排(28.73%)和排污口(22.3%); 3) 雨季非点源和溢流的负荷对水质的影响不能忽略, 尤其是暴雨天, 虽然时间短, 但大量负荷对水质冲击的影响极其严重, 恢复到正常水质需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