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锋电位在相似度高及存在大量叠加锋电位时分类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锋电位特征表示方法一二阶差分表示法.该方法对锋电位波形求取二阶差分,以二阶差分序列作为锋电位的特征信息,形成新的样本向量进行分类.该方法对Wave_clus中不同信噪水平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描述了锋电位波形在各个时刻的波形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不同类型波形之间的差异性.将此方法用于锋电位分类,尤其是叠加锋电位分类,可以提高分类准确率,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噪声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学习与记忆对人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笼统地把学习和记忆进行定义和区分并不难。学习就是指新行为的获得和发展,记忆就是指习得行为的保持和再现。人类丰富的知识和灿烂的文化就是学习的产物。但真正让任何一个生理学家或心理学家来准确定义和区分它们,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神经功能损伤的突触机制,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气管注入染毒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PM10暴露对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物(PSD-95)、NMDA受体2B亚型(NR2B)、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对突触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M10暴露增加SYP、PSD-95和NR2B的表达,上调p-ERK和p-Creb的表达水平,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鼠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与上述结果相吻合,这意味着PM10暴露可能通过改变突触可塑性引起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人脑由上千亿的神经细胞组成,他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传递信息。突触为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点状连结区域,包括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可以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这些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号-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神经细胞,以实现神经的信号传导功能。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是学习记忆、感觉、睡眠、运动等各种脑正常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信号的传导障碍可以引起许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因此,神经的信号传导理论也是神经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调节的作用,不仅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可防治神经和精神性疾病。这对神经、精神系统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毒理学实验室在铅对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及药物的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①铅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②铅影响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③铅对NMDA受体、非NMDA受体及其通道特性的损伤;④铅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⑤铅影响基因对学习记忆的调控;⑥牛磺酸,神经节苷脂,抗氧化剂等药物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的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低信噪比神经元锋电位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模板匹配,提出了对低信噪比神经元信号分类的方法.首先对待分类信号进行阈值检测,获得尖峰信号,对这些尖峰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再选取主成分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取对应的尖峰信号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网络测试和结合模板匹配识别叠加信号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低信噪比神经元锋电位信号的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离散序列小波变换和主元分析,对低信噪比的神经元锋电位信号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尖峰检测,获得尖峰信号样本,对每个样本进行离散序列小波变换之后,再对小波变换系数进行主元分析,选取主元进行聚类,实现对原始信号的分类。将该方法应用于多电极细胞外记录的小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信号分析,并据此推断出某电极附近的神经节细胞的个数。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该方法比单纯通过小波变换进行分类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便携式实时处理的实用型脑-机接口( BMI) ,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 PNN) 的锋电位信号实时分类算法,并完成了该算法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的实现.该算法通过训练数据的快速导入完成PNN 的训练,再由PNN 实现锋电位的分类工作.文中通过调用FPGA 片上DSP48Es 资源实现单精度浮点的乘加运算,采用并行流水结构加速向量间距离的计算,通过查找表和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方法完成PNN 激活函数的准确逼近.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高达93.82% 准确率的情况下,基于FPGA 的PNN 实现方法比基于Matlab 的方法快47.43 倍,达到了便携式实时处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脑之所以能够控制人和动物的复杂生命活动,使生物体在多变的自然环境得以生存,得益于大规模神经网络中高效、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神经突触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机构,保证了神经网络的高效运转,因此构建具有神经突触功能的电子突触是研究仿生系统和类脑神经网络的必经之路。研究人员尝试各种电子元件对神经突触进行模拟,其中忆阻器由于其独特的器件结构和具有“记忆特性”的电学性能,成为构建类脑神经突触的最佳选择。文章全面概述近年来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研究进展,包括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再可塑性、非联想学习、联想学习等功能,总结了忆阻器神经突触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忆阻器神经突触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1950~2003年逐日平均NCEP资料,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北半球SSW具有多发性,在这53年里共发现了69次增温事件,平均每年一次以上,有些年份甚至出现2~3次;SSW中心位置随高度变化,在较低层(16 km附近)中心位置大部分偏于西半球的北美北部到北极地区,高层(30 km附近)附近其中心多偏于东半球欧亚大陆的北边到北极地区;北半球SSW最先发生在30 km附近的欧亚大陆以北地区,然后由上向下延伸和传递,同时中心位置也逐渐转到西半球的北美大陆北端;在北半球发生SSW期间,平流层温度场和环流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对流层,引起对流层温度场和环流场的变化.对2002年9月发生在南半球平流层的一次强爆发性增温进行分析表明,南半球的这次SSW发生时表现出的特征与北半球稍有不同,在较低层(16 km附近)SSW中心出现在东半球的南端,在较高层(25~30 km)SSW中心位于西半球的南端.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场实践基础上,揭示了南桐矿区岩爆发生的某些规律,研究总结了岩爆实用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秆内有中央维管束和周缘维管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央维管束数以基部第二、三伸长节间最多,第一和第四伸长节间略少;周缘维管束以第三、四伸长节间最多,第一、二伸长节间次之,穗下茎两种维管束数明显减少。第二伸长节间维管束敷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第三伸长节间维管束数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第二伸长节问与穗下茎的维管束数存在着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合理调控播种期和氮磷肥料,均可增加茎秆内的维管束数,从而达到壮秆、大穗、粒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模拟器件实现神经网络的方法.它能以很高的精度实现一个被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的功能。作为一个例子,本文把神经网络应用于变结构系统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 从分析系统干扰的来源和性质入手,提出用硬件、软件、屏蔽和合理处理地线等方法解决系统的抗干扰问题,为解决来自电网、系统、信号等方面的干扰提供可靠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试题库管理系统中选题重复问题展开讨论,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上机调试,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车流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速公路车流量预测研究的意义,并对各种预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一个高速公路的实例,对这些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这些预测方法在高速公路车流量预测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测试者在大强度负荷后,肢体在接受按摩与不接受按摩时反应变化的实验比较,探讨按摩的作用机制,论证中医按摩对消除机体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动态介电分析方法(DDA 方法)、热板法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粉云母纸组成对大电机机主绝缘材料(环氧 TOA 复合体系)的凝胶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云母使凝胶时间显著缩短,是 Cr~(3 )偏高的缘故;黑云母使凝胶时间大大增加,是由于 Fe~(3 )等的含量高.Cr~(3 )、Fe~(3 )是导致环氧 TOA 体系凝胶时间波动的主要因素;它们都使环氧 TOA 体系的活化能明显下降,使粉云母带的贮存稳定性变差.本文初步探讨了以上组成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BP神经网络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使该体系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德育发展指明方向。该体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德育评价提供一种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手段,特别解决了评价体系当中的人为主观因素误差和评价指标权值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现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自动选线的新方法——最大投影差值法。该方法完全克服了零序电流取样自电流互感器二次例中线时,由于CT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电流I_(bp)对电容电流的影响,且只有各出线电气量的相对比较,毋需数值整定,从而使装置灵敏度高,适用于架空/电缆出线的有/无消弧线圈的大、中、小系统。样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正确选线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