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2F4特性瓷料中加入少量SrTiO3及SrTiO3的加入方式对材料介电性能和窑业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以BaTiO3-CaSnO3为主的2F4特性瓷料中加入少量的SrTiO3有明显的改性作用.SrTiO3的加入使瓷料居里峰展宽、负温度特性变好、介质损耗降低,耐电强度提高.SrTiO3加入方式明显影响烧结性能.先将BaCO3、Sr-CO3、TiO2共同合成(Ba1-XSrX)TiO3固溶体再进行配料烧结的比用BaTiO3、SrTiO3进行配料烧结的有较宽的烧成范围和较好的耐潮性.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氧敏特性的SrTiO3与TiO2复合化,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SrTiOz-TiO2薄膜,研究了其氧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薄膜的n-p型转换点比SrTiO3薄膜的n-p型转换点高,氧敏特性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贫燃区氧灵敏度曲线的线性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400 ̄670℃和7 ̄70Pa氧压下制备了(Sr,Ca)CuO2无限层薄膜。通过薄膜的X光衍射(XRD)测量来进行薄膜的相分析。A2CuO3+δ(A代表Sr,Ca)相在SrTiO3,LaAlO3,CaNdAlO4和MgO衬底上在400 ̄600℃极易生成,而无限层ACuO2+δ相只能在高于470℃和相配的SrTiO3和LaAlO3衬底上生成。在SrTiO3衬底上当温度  相似文献   

4.
复合扩散SrTiO3基半导体陶瓷的压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复合氧化物(PbO-Bi2O3-2O3,MnO-Bi2o3,Na2O3-SiO2和LiNb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Sr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压敏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晶界势垒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复合氧化物(PbO-Bi2O。-B2O3,MnO-Bi2O3,Na2O-SiO2和LiNb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Sr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压敏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晶界势垒模型.  相似文献   

6.
掺SrLi1/4Nb3/4O3的SrTiO3氧敏材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2/H2O体系控制氧分压,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了掺杂SrLi1/4Nb3/4O3的SrTiO3瓷体在800~1200℃,PO2=10-15~105Pa下的电导率,当p<100Pa,σ∝P-1/8O2;pO2≥100Pa,电导率随pO2变化较为平缓.从缺陷化学角度探讨了SrTiO3系材料的氧敏性能  相似文献   

7.
工艺对SrTiO3—MgTiO3—Bi2O3·nTiO2系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rTiO3-MgTiO3-Bi2O3nTiO2系陶瓷的初始原料及合成工艺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初始原料和合成工艺制成的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差别很大.以SrTiO3、碱式碳酸镁、TiO2为初始原料以及经过预先合成烧块的工艺,有利于Mg2+和Bi3+在SrTiO3晶格中发生电价补偿置换,促进Bi2O3nTiO2在SrTiO3中的固溶,并可获得充分烧结的、电性能优异的高介低损耗瓷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高频感应加热法制备SrTiO3晶界层电容器半导瓷,研究了掺杂材料、参 、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成型密度等对半导瓷性能结构的影响,所制备的半导 经二次烧结成的SrTiO3BLC其视在介电常数Keff〉3×10^4,损耗角正切tanδ≈10^-2,绝缘电阻率ρ〉10^10Ω.cm。  相似文献   

9.
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氧敏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具有氧敏特性的SrTiO3与TiO2复合化,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SrTiO2-TiO2薄膜,研究了其氧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薄膜的n-p型转换点比SrTiO3薄膜的n-p型转换点高,氧敏特性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贫燃共氧灵敏度曲线的线性化。  相似文献   

10.
电泳法SrTi1—xMgxO3—δ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泳机理,成功的实现了电泳沉积SrTi1-xMgxO3-δ膜的制备,并对影响沉积SrTi1-xMgxO3-δ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衬底材料对Bi4Ti3O12薄膜取向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丁醇钛和硝酸铋为原料,用Sol-Gel技术分别在Pt/Ti/Si、Si、Y-ZrOTiO3(100)和石英玻璃基片上生长出c轴取向的Bi4Ti3O12薄膜,研究了衬底材料表面结构对Bi4Ti3O12薄膜取得度的影响,晶格失配能和Bi4TiO12晶体的晶面能决定了薄膜的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12.
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合成SrTiO_3纳米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硬脂酸、醋酸锶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硬脂酸溶胶-凝胶法(SAG)合成凝胶,经过热处理获得SrTiO3纳米晶.IR、TG-DTA分析了凝胶的热处理过程;SEM、XRD分析了纳米SrTiO3的形貌及晶相.在650℃保温3h合成四方相SrTiO3纳米晶,颗粒均匀呈球形,平均粒径60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P型GaAs基片上制备了缺氧的钛SrTiO3薄膜.X射线衍射测量证明SrTiO3薄膜外延生长.I-V曲线测量显示很好的整流性,说明该SrTiO3薄膜与GaAs形成p-n结.该结的电输运机制为应变导致的隧穿电流,且其电输运性质不受光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单晶Si(100)衬底以及经过改型处理的侧壁为Si(110)"V"型沟槽衬底上,分别采用液相沉积(LPD)和射频磁控溅射法(RF magnetron sputtering)制备了SrTiO3(STO)薄膜.通过对沉积溶液的温度、衬底的表面处理方法、衬底的放置方式以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研究了利用LPD法制备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STO薄膜的条件;通过对溅射功率、溅射气压、衬底温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具体参数的优化,研究了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较低的衬底温度下制备具有一定取向的STO薄膜的条件.结果表明,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STO薄膜在结晶状态、择优取向和表面形貌优于液相沉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金属有机沉积法(MOD)在双轴织构的Ni-5%W基带上制备了La0.4Sr0.6TiO3,LaTiO3和SrTiO3三种种子层,然后再在种子层上沉积La0.4Sr0.6TiO3薄膜.SEM图像显示种子层颗粒分布均匀,大小基本一致.通过XRD和SEM研究了不同种子层对La0.4Sr0.6TiO3薄膜取向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aTiO3种子层上Ar-4%H2气氛下950℃制备的薄膜取向良好,表面光滑致密,无裂纹和孔洞出现.  相似文献   

16.
以熔盐法和固相法分别制备了5个钛酸锶光催化剂,并采用XRD、BET、SEM等表征了制备样品的性质.熔盐法制备的样品呈现立方体小颗粒状.采用浸渍法,在钛酸锶的表面担载氧化镍助催化剂,评价了该光催化剂光解水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光解水催化剂钛酸锶的制备过程明显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NaCl为熔盐时制备的SrTiO3晶体光催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保持氩气流量不变, 控制氮气的体积分数为10%,125%,15%, 分别用Si(100)单晶和SrTiO3(100)单晶基片制备Fe N薄膜. 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对两种不同基片生长Fe N薄膜的结构及磁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在SrTiO3(100)单晶基片上得到了单相γ′-Fe4N薄膜, 与Si(100)基片上的样品相比, SrTiO3(100)更有利于诱导γ′-Fe4N薄膜的取向性生长; 当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2.5%时, 制备单相γ′-Fe4N薄膜的晶粒结晶度较好, 且饱和磁化强度较高, 矫顽力比Si(100)为基片获得的Fe N薄膜样品低, 软磁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用Moldy软件及PIM(Partial Ionic Model)势函数作为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模拟了Sr- TiO3(STO)的熔化过程,将熔化的STO快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非晶态。通过熔化过程中体系内能和体积的突变,确定熔点为2430 K,仅比实验值(2380 K)高50 K,很好的反映了STO的熔化过程;分析了晶态、液态和非晶态时的对关联函数和原子配位数;通过计算速率自相关函数估算了STO的扩散系数,说明STO的熔化发生在2430 K。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与加压致密一体化技术制备了包容锶核素(Sr2+)的钛酸锶(SrTiO3)人造岩石固化体. 通过实验分析SHS产物致密化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钛酸锶反应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时的最佳工艺参数:预制块相对密度为54%左右;预压力为10MPa,加压时间为4s;致密化时高压压力为300MPa,高压保压时间为8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Mn掺杂的钛酸锶铅钡PBST铁电薄膜.探讨了掺杂后PBST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其铁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n的掺杂量的增加,PBST薄膜的晶化质量变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调谐量均有减小的趋势,其优值因子有显著的提高.在测定频率为1 MHz下,掺杂后的PBST薄膜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呈下降趋势,薄膜的介电常数从未掺杂的1 250降低至掺杂后的610,同时介电损耗由0.095减小到0.033,当Mn为J4 mol%时,有最小的介电损耗0.033,虽然调谐量不是最高的,但有最大的优值因子(FOM),其微波介电综合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