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来解决,在各个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以农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为改变边区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破除陈规陋习,促进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战争热情,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燕晓  胡丽明  杨晓津 《科技信息》2010,(28):I0075-I0076
延安时期是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声有色和富有成效的时期之一,结合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实际,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鲜宝贵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深入学习研究分析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有益经验,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典型教育是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党通过树立典型感染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典型教育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树立典型,注重典型的时代特征;注意发现群众身边的典型,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积极宣传典型,使之深入人心;典型要监督、教育、自省,使之精神永存;恰当运用反面典型教育群众,起到预防和警觉作用;典型教育必须与党员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时期,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构建革命话语体系、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歌曲的创作与传唱,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党积极抗战、一心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形象构建与塑造,赢得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提升了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回顾和研究红色歌曲于延安时期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生动实践、显著成效与经验启示,可为新时代全面塑造“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百年大党光辉形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丁琦延安时期的生活与创作,有着深刻的悲剧意蕴,原因主要有三点,即“文学与政治的歧路”、现代意识与封建思想的冲突、孤独感和忧患感为主导的悲剧心态。丁玲的悲剧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璐佳  李合香 《甘肃科技》2011,27(1):89-92,34
延安时期的学风建设是我党在特殊环境下开展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问题的一场教育运动,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探求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为目标,即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价值内核,开创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此举既丰富了我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又为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从总体上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相关研究应从理论反思的角度,结合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具体经验,对该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思想背景、基本内容、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等做出深入系统的总结,由此寻找特定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提供必要的参考,为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知识生产与整合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不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也提出了"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他丰富而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上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937-1949年是毛泽东道德哲学思想理论化、系兢化的成熟时期。这一阶段,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视域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优秀内容,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博采集体智慧,糅合进个人的理性思考,从“人本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道德动机、道德效果、道德继承、道德修养”等方面,提出并诠释了自己的道德哲学思想,极大地创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理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个体及由他们组成的群体具体实施,对西北农学教师群体的留学背景做了历史考察与分析。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留学教师群体,主要任职于西北联大的后继院校国立西北农学院,1937年—1949年间共聘请教授162名,其中93人具有赴欧、美、日等国的留学背景,占总数的52%。结论认为,留学要素对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多数学科受欧美尤其美国影响,但园艺学受日本影响;攻读专业与农业化学、农艺学有高关联度。留学教师群体围绕"科教推"模式展开工作,构建西北农学教育体系,改良西北农业,并形成了融汇世界,植根本土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梅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作为历史文学的一种.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主观意识上存在特定的历史文学观念。在历史文学的功能论方面,周梅森经历了由。以史鉴今”、“以史警世”转向。以史娱今”的转变;在历史文学的真实观方面,周梅森坚持以虚构的人物表现历史精神的真实;在历史文学的现实性方面,周梅森从反恩现实出发在历史中寻找现实悲尉的根源,真诚地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2.
在1919至1949这天翻地覆的三十年里,川东革命老区蓬蓬勃勃开展的红色文化活动,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红色文艺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一批首先觉悟的、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红色文化活动中,始终扮演着传播先进思想、引领民众前进方向的重要角色,并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展示了川东革命老区红色文艺的实绩.  相似文献   

13.
弗莱反对文学意义源于意图性的话语语境的观点。弗莱认为,文本语言、形式构成的文学语境只有与历史语境充分结合,才能在更加广泛的视域中实现审视文学的意义,内蕴了文学艺术的形式与意义的"神话原型"扮演文学意义来源的角色,可谓"神话原型"是文学意义的来源,"伤感的"阅读反应是获取文学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南宋孝宗朝在文坛与政坛俱闻名一世的同乡,周必大与杨万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密切交往颇值得关注。然史书多载两人"政见不合"。文章就此问题进行考辨,以正史书之误。  相似文献   

15.
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已进入文明时代,尤其春秋战国时期乃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经济疾进,社会发展迅猛,诸子百家风起云涌,学派林立,理论纷呈。管理思想不断生成,其代表人物有夏禹、周公、吕尚、李耳、庄周、孔丘、孟轲、荀况、孙武、孙膑、墨翟、韩非、子贡、白圭等。  相似文献   

16.
川东革命老区在1919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活跃着彼伏此起的革命的或进步的社团活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川东萌生了最初的红色社团。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些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红色社团,在宣传革命和进步思想,唤起广大民众,团聚革命力量,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7.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18.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观”,吴宓则站在新人文主义立场上持保守的文学观。周作人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吴宓主张文学的道德教化功用,但也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推崇。  相似文献   

19.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