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志强 《科学通报》1986,31(21):1620-1620
音叉式引力波天线是用来探测脉冲星低频连续引力波的谐振型天线。目前,高能物理研究所引力室正在研制用于探测Ve1a脉冲星引力波的集中质量音叉天线其谐振频率为22.4Hz。由于谐振频率较低,而且地面振动的低频成分较强,所以这种天线的隔振问题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引力波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就预言它的存在,并认为引力波以光速在太空中飞驰。196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韦伯教授首先采用铝杆天线装置来探测引力波,嗣后,联邦德国、苏联、美国贝尔实验室也相继采用比铝杆天线更精密的装置来进行探测,结果都未直接探测到来自太空中的引力波。但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果太空中有一颗脉冲星在辐射引力波的话,那么它的公转周期就会缩短。1974年,美国物理学家泰勒博士,发现了一颗脉冲星以0.059秒的周期准确地发出无线电脉冲信号。经过长达四年时间的观测,终于发现其公转周期有了缩短,且其缩短值与理论上的计算值完全相符,这便间接地证实了这颗脉冲星确实是在发射引力波。自此以后,有关引力波是否存在的争论就逐渐趋于平息。近年来还设想和研制了许多有关发生和检测引力波的装置,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对莫尔斯电码的发送和接收,这就为人类利用第三种波——引力波通信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引力波通信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4.
动态点击     
<正>"中国天眼"发现6颗新脉冲星"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并首次发现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已经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新的脉冲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国内多家单位,在FAST科学和工程团队密切协作下,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现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又一颗太空无线电信标(脉冲星)被发现。这颗脉冲星位于小孤星座,距地球约五千光年,它与迄今所知的所有脉冲星迥然不同。它的发现有可能改变人们对脉冲星的认识。这颗命名为4C21.53的脉冲星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它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一倍或两倍,其半径可能还不超过十二公里(太阳半径为七十万公里),自转一周时间为千分之一点五秒,即为已知自转速度最快的脉冲星的二十倍。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们已发现在一颗脉冲星周围有行星存在,现在他们正努力设法阐明:这些行星是怎样经历改变它们母星的剧变而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容建湘 《科学通报》1982,27(9):549-549
一、引言脉冲星的周期变率是脉冲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为脉冲星物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当前国际上对产生脉冲周期变化的本体辐射机制讨论得较热烈,但忽视了与本体辐射机制无关而又引起脉冲周期变化的外部原因的研究。除了对很少几颗脉冲星进  相似文献   

8.
陆埮 《科学通报》1990,35(1):48-48
超新星SN 1987 A爆发的中微子暴的发现和作为Ⅱ型超新星的证认表明SN1987A内一定形成了一颗中子星,这将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最年轻的一颗中子星,因此,1989年1月18日在SN 1987 A内发现的一颗周期为0.5ms的光学脉冲星(PSR 0535-69)自然被人们看成就是这样一颗新生中子星。 一般地说,一颗新生脉冲星,其自转常比较快,将0.5ms视作脉冲星的自转周期(P)是很自然的,这样一颗脉冲星的磁偶极辐射功率应高达  相似文献   

9.
A. Qadir 《科学通报》1983,28(9):543-543
自从六十年代发现脉冲星以来,在解释这种天体的理论模型方面,已取得大量的进展,Gold所提出的转动中子星模型已被广泛地接受,现在已很少有人怀疑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了。然而,在现行的中子星模型中有一些并未很好地确立的方面,也被普遍地接受。例如,一般认为,脉冲星的辐射可以用多极展开来描写,由此得到两个结果:1.如果中子星的辐射是纯偶极的,则其制动指数n=ω/必等于3;2.脉冲星年龄可以由其频率变化方程积分而求  相似文献   

10.
汪珍如 《科学通报》1982,27(12):735-735
<正> 从1967年发现第一个射电脉冲星到现在已十四年了。在这期间脉冲星的观测和理论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观测方面,已发现射电脉冲星三百几十个,给出了愈来愈丰富的观测资料,揭示了愈来愈多的射电辐射特性;在理论方面,随着脉冲星的发现,自转磁化中子星的模型很快被确立。在这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更细致的模型,其中能比较成功地解释较多观测事实的是Ruderman & Sutherland提出的模型,以下简称R-S模型。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21,66(11):1307-1314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管同仁 《科学通报》1990,35(4):259-259
Weber型天线的检测对象是随机引力辐射脉冲.对于这种信号,信号检测理论指出,获得最大信噪比的理想方法是采用最佳滤波算法.但计算表明,如果改用简单的(ΔX)~2+(ΔY~2)差分算法,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获得接近最佳滤波算法的效果,因而差分算法常被用在引力波探测实验中.不过我们在实验中却发现,采用差分算法后,即使仅与常规的X~2+Y~2算  相似文献   

13.
罕见的双星     
天文学家习惯于走极端,但以前从没有人发现过这种现象:两颗超密恒星相距只有80,000哩,约束在同一个引力场内,一个统另一个转一周只需11 1/2分钟,温度达5千万华氏度,发着X射线。西德达木土塔欧洲太空研究所EXOSAT天文台的尼科拉斯·怀特说,“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恒星系统,假设你能把它放在地球和月亮之间,它发出的光会比太阳强10万倍”。这种光主要是看不见的X射线,而不是可见光。这种X射线每11 1/2分钟增强一次,就象时钟一样准。就是这种强大的X射线,才使得EXOSAT,一颗欧洲X射线探测卫星,发现了这一双星。这一双星用普通望远镜看不到。它们藏在许多远离地球两万光年的球状星群之中。这两颗新星周围是比它们更亮的星群。据怀特和他的同事们说,这奇怪的双星中的一个是中子星——一颗巨大恒星燃烧完后剩下的残骸。这颗星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分解,而后爆炸,于是就剩下这一旋转的、结构极密的中子球。这颗星的直径只有十哩左右,而其质量却比太阳还要重,其密度之大,每立方时在地球上就有一千亿吨,这些听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相信。它的伴星是一颗白色矮星,一颗正在熄灭的恒星。原来这颗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和太阳相当,现在其燃料已耗完,于是体积就缩小到三个地球那么大。但这颗矮星仍象一堆余烬一样,慢慢地散发着自己的余热。另外,尽管它远远没有中子星压缩的那样紧,但其密度仍要比太阳的密度大千万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1):7-7
近日,天文学家在位于波江座(距地球3D0光年)的 EF 波江星系发现了一颗已经死亡、几乎不可见的星球。这颗死星可能是一颗褐矮星,而夺走它生命的则可能是它旁边的一颗白矮星。这颗白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5,现在它也已十分黯淡,要死不活的,不过,从很久以前直到现在难以计算的漫长岁月里,它却一直在吸走旁边那颗质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家一直都猜测在这颗星上存在着由液态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海洋,一些天文学家还认为它是整个太阳系中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开更多的宇宙和生命之谜。这颗星就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  相似文献   

17.
自1967年发现射电脉冲星以来,迄今已发现了三百多颗脉冲星.它们都发射短暂而规律的射电脉冲,脉冲周期短而稳定.不久,人们就认识到,它们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发射脉冲的周期正好等于它的自转周期。脉冲周期的稳定性反映了中子星自转周期的稳定性.至于观测上发现脉冲星的这种周期都在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信息     
自转最快的脉冲星最近,加利福尼亚贝克莱分校的贝克(D.Backer)等人在射电源4C21.53中发现了一颗自转周期为毫秒级的新脉冲星,根据天空中的赤道坐标,它被命名为PSR1937+21.它的自转周期P为  相似文献   

19.
陈阳 《科学通报》1992,37(5):427-427
一、引言 类蟹状星云型(实心型)超新星遗迹是含有中子星或脉冲星的一类遗迹,它的膨胀演化,普遍认为是由它的脉冲星驱动的。 汪珍如和Seward对Einstein天文台的观测资料做了分析,发现脉冲星和同步加速  相似文献   

20.
前沿     
正"中国天眼"已发现11颗新脉冲星2018年3月13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观测基地发布,自200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共发现51颗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1颗已被确认为新脉冲星。"中国天眼"调试和试观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约20天的时间能将可观测的天区扫描一遍。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足迹"2018年3月2日,通过长达12年的观测,美国一个天文学研究团队利用设于澳大利亚的地面设备观测宇宙中的射电波,首次找到了恒星"老祖宗"活动的痕迹,发现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