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各种意外死亡、伤残,也导致不能再生育的60岁以上父母成为“失独老人”群体。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和男性继承文化致使失独老人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和心理创伤。他们处于仅靠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社会救助成为失独老人维持基本生活、获得心理抚慰的最基本保障制度。这种社会救助基于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国家义务理论而建立。当前,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工作中尚存在专门性立法不足、社会救助内容和行动主体不清、国家和地方扶助金低等问题。基于此,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现状、法律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制度性框架。  相似文献   

2.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2,(33):467-467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公开采访而言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是指新闻记者在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隐去自己的采访意图.以秘密的方式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活动。但是,随着隐性采访的广泛使用.它开始受到质疑。由于记者采访经验的增加和科技发展带来的采访设备的进步.尤其是新闻受众对新闻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实施隐性采访的记者仅用“旁观者”的身份采获的新闻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了。于是.一些记者开始伪装自己,介入新闻,有的甚至直接成了某些新闻事件的“导演”。这种用欺骗手段采获新闻,在道德评价上是令人困惑的.也是备受争议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始反思隐性采访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3.
黄伟强 《科技资讯》2009,(18):234-234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采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其应用性和技巧性很强,成为了一门艺术。记者的采访活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沟通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倡导平视,平等的视角,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真诚面对受众”,将成为记者采访报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访作为记者的一项“基本功”,是其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须从采访的类型、方法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诸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我要的幸福     
“好的,我下午三点直接到你的工作室采访你。”记者正在成都街头一报刊亭预约一个玫琳凯经销商的采访,刚挂掉电话,女摊主探出半个身子,兴奋地逮住我,“你是记者吗?你要采访玫琳凯经销商吗?”我点着头。“我认识一个玫琳凯经销商,她做得很成功,团队遍布乐山、西昌、眉山、邛崃,你去采访她吧。”她放鞭炮似地说了一大串。缘,妙不可言,我正愁着采访对象太少,天上却给我掉了个“林妹妹”。  相似文献   

6.
《上海信息化》2008,(12):24-25
周辰前20多年的人生轨迹,和创业者通常所走的道路根本是两条平行线。他到广播电台实习做过小记者,面对面采访过余秋雨教授,那时他心里的志向就是当一名“无冕之王”。即便高考把他带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信息工程学院,仍不能掐灭他的“记者梦”。  相似文献   

7.
他心知问题哲学探讨张文喜一、问题的缘起和探讨的意义“自我中心困境”是新实在论者用来批判唯心主义的专门术语。培里认为,“自我中心困境”是指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和事物的认识关系来认识事物,或者说不能和任何不依赖于他的意识的对象发生关系,因为当他意识到对象时,...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市字下部从丐,上部从止,两部件之间或带有点状笔画,在构形上与周秦时期的市字相吻合。从辞例方面来考察,甲骨文中的市字用来表记时段之名。马王堆汉初帛书中表时辰名的“下失”,相当于睡虎地秦简中的“下市”;西汉时期的“日失”、“日日失”之名,大致相当于秦简《日书》中的“市日”,或径可上溯至殷卜辞中的“市”和“市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 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 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对君主执“术”的控制对象-“潜御群臣”--扩大为“驾驭臣民”,离开了韩非的本意;而韩非的“术”控理论稳定而成熟,旨在“法”“术”结合,整饬吏治。郭对《难势》的批判,将原作“抱法处势”的概念换作“任法用术”;该篇“复应之日”是韩非法治理论的精髓,主张“法”,“势”结合,论证法治胜于贤治,又不否定肾治,郭称其为“诡辨”,输于学理。郭据《定法》称韩非为“法术家”,但据《难势》韩非还主张“法”,“势”结合,他是主张“法”“术”“势”结合而以“法”为核心的法家。郭有时直接贬韩非为“术家”,“偏恶引起偏失”。韩非对“法”的研究有“纵失”和“横失”,玉有石璞,其来有自。对原作的发掘,尚须艰苦工夫。  相似文献   

11.
《冯婉贞》一文有“急逐弗失”一语,中学语文课本注“失”为“跑掉”,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康熙字典》注:“失者,错也,过也”。在其大部“失”字条又引《书泰誓》“时哉,弗可失”。《说文解字注》手部也有“尖、纵也”,“在手而逸去为失”。《康熙字典》所注尤为确当。“失”就是“错失”的意思。这在古书中例证很多。如:  相似文献   

12.
杨声淦 《海峡科学》2006,(12):47-48
司法实践中,人们对《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的理解不尽一致,导致适用“显失公平”规则处理意思表示有暇疵的合同纠纷时很不统一,影响到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遵从和司法的公信力,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作进一步研究。笔者拟从显失公平民事行为的特点、构成要件、种类、与其他民事行为的区别以及法律适用的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对此类欠缺有效要件的民事行为进行深入、准确的把握,以期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长善救失,呼唤心底的善良 三字经开篇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是“性本善”,我们就应该相信孩子心灵深处一定有善良的东西,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唤醒他们沉睡的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被破坏了的真善美的品质。《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即是发扬孩子身上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优点。“救失”即是通过找优点,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达到改正其缺点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电视栏目采访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对采访活动主体(即记者)的心理研究,与采访对象心理研究也同等重要。了解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记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采访效率、搞好新闻报道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抗毒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自制硫酸用钒催化剂“VK—05”为研究对象,以川化钒催化剂为参照,进行氯化氢(含水汽)、氟化氢、砷及一氧化碳等杂质的中毒失活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汽氯化氢及一氧化碳对钒催化剂是暂时性失活,而氟化氢及砷的氧化物对钒催化剂为永久性中毒。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手段利弊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信息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采访手段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采访工作的需求。文本列举了各种采访手段的利弊,力求引导图书馆采访人员在采访工作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找出一种适合自己馆藏特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视新闻中的采访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昊翔 《科技资讯》2006,(32):191-191
采访是新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具备记者采访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具备自己特有的采访技巧,揣测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挖掘新闻线索,打造精品栏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采对象多样化,采访工作向开放型、共享型、特色型、联机型发展,指出高校图书馆采访部门要借助信息技术,不失时机地把采访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公认为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他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浓厚兴趣,同时又对类似英国式的民主政治热切向往。因为英年早逝,他的经历与社会实践不可能使他形成一个思想体系。他认为共产主义“蔽于张”、资本主义“失之隐”,而罗素“无党故蔽不著”,“爱情故言无讳”。他就想用这种超然态度来对待人生与现实。凡符合理想的就接纳,反之就排斥。他对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时期的同一侧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的思想呈现出多重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