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有孔虫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庆丰剖面全新统每5cm取一个样,进行有孔虫分析,划分了4个组合,讨论了海面变化7.5kaBP以前,海面在0m以下,但波动上升.7.5-4.0kaBP,为高海面时期峰期出现于6.4kaBP,5.6kbBP,5.1kaBP,4.4kaBP,最高海面在5.6kbAP前后,可达+4m左右。  相似文献   

2.
闽东北沿海晚第四纪海侵与海面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东北沿海是福建乃至全国晚第四纪海面变化研究比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该区的钻孔岩芯和地表露头沉积相及测年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闽东北沿海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和海面变动;晚更新世约90-80kaBP,70-60kab0,40-39kaBP和34-22kaBP发生4次海侵;全新世海侵在约12kaBP已开始,此后海面有过多次波动,其中约在距今6ka和3ka前出现过明显高于现今海面位置的高海面,海侵范围  相似文献   

3.
基于波面的二阶谱特征,研究了粗糙海面后向散射特性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散射模型中考虑海浪波面的二阶谱特征时,海面微波后向散射特性呈现出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等参量变化的差异,体现了粗糙海面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北太平洋海面高度低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基于196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ODA)海面高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小波分析、交叉小波等方法研究北太平洋海面高度低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副热带海域海面高度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中纬度太平洋存在下降趋势;海面高度EOF第一模态为年际变化,呈东西反位相分布;第二模态为年代际变化,以黑潮主轴(约30°N)为界,呈"跷跷板"式分布;海面高度异常与Nino3.4指数在热带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呈正相关,在西太平洋为负相关,且相关性随纬度升高而减弱;海面高度异常与太平洋10年涛动(PDO)指数在大洋中纬度海域显著相关,热带中东太平洋海域二者为正相关;北太平洋海面高度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DO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  相似文献   

5.
针对经典分形海面模型的功率谱在空间波数小于基波波数时不能满足正幂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具有海浪稳态和瞬态特性的海面模型.该模型将Longuet-Higgins模型和归一化带限WM分形海面模型相结合,解决了分形海面模型不考虑从其他方向传来的涌浪问题.研究了增加涌浪后的分形海面所获得的散射信号的分形特性,从数学上证明了增加涌浪后的二维分形海面所获得的随时间变化的散射信号是分形的,确定了其分形维数的上下界,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散射信号的分形特性几乎不受海面和雷达状态的影响,分形维数是海面内在的固有参量.  相似文献   

6.
海面——地面系统变化是三角洲发育演变的控制性因素,也是研究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背景.本文从我国海面变化研究和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出发,诠释了加强海面——地面系统整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应该关注的5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12.4万年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考虑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面变化与海岸带地区地貌发育关系后,根据现代地貌面、海岸线和相关沉积等所反映的海面变化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推算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新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12.4万年以来牟平-即墨断裂带两侧的构造抬升速率有明显差异,断裂带西侧沿岸为0.50mm/a,断裂带东侧沿岸仅为0.15mm/a。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面光照变化、水花遮挡、水面倒影等耦合作用引起的无人船视觉目标跟踪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尺度自适应相关滤波跟踪算法。通过多特征融合,增强了水面目标特征表达,避免了目标跟踪漂移。为减少环境干扰对跟踪目标外观描述的影响,设计尺度自适应跟踪滤波器,提升目标跟踪鲁棒性能。采用本文算法对多个代表性海上视频数据集进行验证,并与典型目标跟踪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基于单一CN特征的跟踪算法,本文算法的平均重叠率提升23.63%、平均中心误差减少53.79个像素点。本文算法适用于处理由于海面环境剧烈变化、目标尺度变化导致的跟踪漂移问题,可为无人船作业自主性提供重要智能感知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苗红梅 《河南科学》2014,(6):994-997
运用二阶小斜率近似方法研究了一维海面TE波和TM波的双站电磁散射.把海面的变化看做是高斯随机过程中的皮尔森-莫斯维茨谱,并且用锥形波入射以减少人为截断误差.给出了用二阶小斜率近似法研究一维海面双站散射的数值模拟结果,并与小斜率近似法和矩量法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阶小斜率近似方法比小斜率近似方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海面溢油检测问题,采用Yolov4目标检测模型、语义分割网络(U-Net)模型、Xception预训练模型等多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SAR图像海面溢油检测的模拟实验。基于一个仅有790个样本的像素为256×256的SAR图像海面溢油数据集,深入对比研究了3种SAR图像海面溢油检测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不同检测模型在海面溢油检测中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两种检测模型,Xception预训练模型具有更高的SAR图像海面溢油检测精度,更加适合应用于小数据集的溢油检测。  相似文献   

11.
面向分布式GIS的多Agent系统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Agent技术应用到分布式GIS的建设中来,分析了分布式GIS中Agent的分类与结构,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面向分布式GIS的多Agent系统模型Geo-Agents,给出了其通讯模型、体系结构和分布模型,并探讨了它的应用:空间信息导航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深切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切谷可以划分为受海平面影响的深切谷和陆相盆地深切谷两大类。本文综合论述了有关深切谷研究的进展情况 ,阐述了有关海相深切谷形成和充填层序的研究过程。目前此研究主要还只是考虑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并且在深切谷碎屑物质的沉积方式和初泛面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在陆相盆地深切谷的研究中 ,目前还没有建立普遍适用的陆相盆地深切谷充填模式 ,其中河流基准面的确定是最大的问题。同时 ,而且对应于基准面的变化 ,河流存在着复杂的沉积响应方式。如何确定基准面及其相应的沉积响应方式 ,应是今后陆相深切谷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宗地数据的时空组织与查询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时态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信息的重要一维,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已成为当前国际GIS研究的热点。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空间对象的历史状态和引起状态变化的相关事件等数据作为重要的存档资料都应当加以保存。在简要介绍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和时空数据模型之后,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时态数据的管理来讨论适合实际地籍管理的宗地时空数据组织和查询。第一部分分析了宗地变更的基本类型,主要讨论了空间物体形态的变化,一般分为宗地合并、宗地分割和复杂变化。接着在第二部分则描述了宗地变化的时空拓扑关系-空间相关性(spatio-overlap)和时间相接性(time-meet)。第三部分在不改变原有的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的条件下,运用基态修正法,通过定义时态对象来构造宗地数据时空模型,据此在宗地层区分现状层和历史层来对时态数据进行数据组织。在第四部分,根据宗地数据的时空变化类型和时空拓扑关系,设计了查询算法进行宗地空间数据的时态查询,并提供了查询算法的关键代码。最后,我们以某市旧城改造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时态数据进行快照查询和任意宗地进行时态跟踪和搜索。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地理模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及虚拟现实等.牵引供电系统包含大量基于空间位置的数据、及相关的图形图像、设备信息、设计资料等.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地组织、管理牵引供电系统的信息资源,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其他非空间数据,研发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使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可视化,具有更多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高程基准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 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7.
在气象GIS的Web应用中,气象数据的发布一直采用的形式是: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请求,再由服务端生成图片发向客户端。这种传统的数据传送方式存在需要客户端主动请求、等待数据延迟等弊端,无法满足气象部门对于气象数据快速、准确、按需定制气象资料发布与共享的需求。服务器推送技术是根据客户端的需求不断将数据包推向客户端,该文结合气象GIS数据发布的需求和特点,讨论了服务端推送技术在气象GISWeb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服务端推送技术在气象数据发布中的实现方式,以实现气象数据的快速、动态、实时发布,减少数据等待延迟时间,增强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李娟娟  施昆  邱飞廷 《江西科学》2010,28(5):696-700
二维GIS技术成熟,分析功能非常强大,但比较抽象。而三维GIS却在可视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面临一些技术瓶颈。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降低GIS功能的性价比,有必要整合已有资源,将二三维GIS结合,实现联动。以昆明三维城市规划辅助决策系统为例,在Visual Studio2005.NET环境下,用C#与Ar-cEngine组件实现二维部分,二维的空间数据用ArcMap中的shp文件来组织;三维部分通过建模软件MultigenCreator建立场景,用OpenFlight结构来组织其层次。ArcEngine与Skyline均提供COM组件,C#采用智能指针来声明ArcEngine接口和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提供的部分二次开发接口,通过坐标匹配和名称匹配编程实现二三维GIS联动,二者优势互补,并在网络上发布,最大限度地实现GIS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全球变化中的热点问题-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意义,将海平面变化研究分为基本理论创立,定量研究,迅速发展和成因研究四个阶段,分析总结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了各阶段的理论,成果,着重评价了各阶段海平研究的相关理论,据此对海平面变化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注重综合研究,加强分区,分时段研究,跟踪国际研究动态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特性(Feature)的WEB GIS体系结构下,提出一个共享空间信息的解决方案。分布式技术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载,对象关系数据库技术解决了传统GIS系统中空间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两级高速缓存技术提高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分布处理空间数据的性能。最后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模拟实验,证明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共享多个GIS系统的空间信息,而且在性能上相对于传统GIS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