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次加入一片塑料,你就可以用3D打印机制造出想要的东西,但斯凯勒·蒂比茨提出了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设想:发明一种新的技术,使物体在进行3D打印时,能分解并智能地重新组合成各种新的东西。这项最新技术就是所谓的"4D打印"。斯凯勒·蒂比茨在2013年2月26日加州长滩举行的TED会议上公布了该技术,并用水对一连串可自行折叠的材料进行激活和供能,使其成为想要的形状。这项技术将由麻省理工学院新成立的自组装实验室和Sratasys公司合作开发。蒂比茨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教员,他将主持自组装实验室的开发工作,与此同时他也和欧特克公司合作开发4D打印系统的软件。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6):8-11
你知道吗?3D打印人体器官的最佳地点其实是在太空.2019年,科学家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台“3D生物制造设备”(3D BioFabrication Facility, 简称BFF).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在太空中制造人体组织的3D打印机,于2019年7月搭载SpaceX公司的货运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在无重力条件下打印人体组织听起来很酷,但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尝试呢?  相似文献   

3.
爱普生STYLUSC63爱普生是照片打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从6微微升到现在最先进的1微微升,爱普生在照片打印领域的技术优势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这款由爱普生早先推出的高端打印机,在如今已经成为家用级照片打印的主流代表。爱普生STYLUSC63是一款以著名影片《X档案》为形象的产品,它在外形上刻意追求一种先锋的感觉,黑色的主体以及托纸板,在造型上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大多数家用级打印机相同,这款打印机的最大打印幅面为A4,支持包括透明胶片在内的共9种照片打印材质,并且支持无边距打印,给用户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余地。作为照…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可移植肝脏过程中,取得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利用装有细胞的3D打印机打印出迷你肝脏,深0.5毫米,宽4毫米,拥有很多与真实肝脏一样的功能,包括产生负责将激素、盐和药物运送到身体各处的蛋白质。打印3D迷你肝脏这一成就是由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打印领域先驱Organovo公司取得。打印过程中,3D打印机逐层打印肝脏细胞和血管内壁细胞,一共打印了大约20层。血管内壁细胞负  相似文献   

5.
新知 《科学大观园》2013,(12):68-69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按照目前的计划,2014年将会有一台3D打印机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它将有望实现首个在太空生产机械部件的打印工具。一家名为"太空生产"的公司与美国宇航局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合作,开展在零重力环境下的3D打印尝试。这将为未来实现载人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的16名工程师利用3D打印机制造了一辆全尺寸赛车——"阿里翁",时速从零提升至每小时96公里时只需短短4秒钟,最高时速可达到141公里。不久前,这辆3D打印赛车在德国的霍根海姆赛道成功完成测试。来自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大学的16名工程师用了3周时间设计和打印"阿里翁"。"阿里翁"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神马。他们使用的3D打印机由比利时3D打印公司Materialise制造的"猛犸",这台"猛犸"3D打印机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防务分销公司的创始人科迪·威尔森(上图),近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成功试射首支3D打印枪,并为其取名为"解放者"。该枪共有16个部件,其中15个部件是采用3D打印机打印  相似文献   

8.
正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手持便携式3D皮肤打印机,可以打印出多层皮肤组织,以覆盖和治愈深度伤口。这是第一个能在两分钟或更短时间内,就地形成、堆积和凝固皮肤组织的设备,也是生物打印技术取得的新突破。深度伤口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都可能受到严重损伤。目前优选的治疗方法为分层厚度皮肤移植术,是将健康的供体皮肤移植到表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涞源县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当一名北欧两项运动员身着微型可穿戴设备完成一次跳台上的"飞跃",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等数据便出现在训练现场的电脑屏幕上.这一科学训练辅助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将运动员的训练表现以可视化、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科学精准地安排下一步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是这样评论3D打印的,3D打印"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和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3D打印机将像蒸汽机、内燃机和计算机一样,开创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叫人惊叹的3D打印2012年国庆,我在西安的大唐西市的美术展厅里,见到了用彩塑3D打印的和真人一般大小的乔布斯蜡像,他的身边椅子上,坐着一个头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qua Bounty正在加拿大收获转基因大西洋鲑鱼的鱼卵。一旦这些转基因鲑鱼长大,便与野生鲑鱼差不多,但是成长期缩短一半。Aqua Bounty公司17年来致力于将这种鱼类送上餐桌的努力当中。目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经公布转基因鲑鱼没有重大影响,这通常是最终许可前的最后一步。如果获批,这种鲑鱼将成  相似文献   

12.
德国T—Mobile International在美国的公司已经开始销售附带电话功能的掌上电脑。该产品配备彩色画面以及可上网的移动设备,支持语音功能,可以在微软公司的Pocket PC用应用软件上运行。该掌上电脑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收入的增加,手里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在理财方面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多三少”。存储:活期多,定期少如今,1万元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实际收益只有100多元。许多人因此便产生了“不差这几个小钱”的心理,而随意将工资收入等积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银行卡上。其实,尽管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蓄的金额大了,这种损失就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对于长期不用的存款来说,3年定期的年利率为3.24%,是活期储蓄的4.5倍,存款的实际收益相差很大。你可以委托银行待活期存款达到某一个数额后,自动转存为定期存款,最大限度地减少活期…  相似文献   

14.
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成为半机械人,这并非天方夜谭.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运用一些头戴式设备,帮助提升我们的听力,甚至还有专门研发的外骨骼系统帮助增强人类力量.现在,得益于瑞典光学科学家Eric Tremb Lay的工作,我们也许很快就将能够拥有具有变焦功能的隐形眼镜了.这项技术的本质是将一个非常微小的反射式望远镜植入1.55毫米厚的隐形眼镜内.镜片内置的微型镜面会在光线抵达眼睛之前,将其捕获并反射放大,使人们实际感受到的物体大小相当于2.8倍光学变焦的效果.这就有点像是将一台微型低分辨率的双筒望远镜直接戴在了的双眼上.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不久的将来,一款新型的3D打印“仿生皮肤”将使机器人用触觉感知到周围的世界。研究人员还表示,这一成果向在人类身体上直接“打印”电子设备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项技术中使用的多层“墨水”可以在室温下设置,因此使用其打印出来的电子织物具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应用可能,包括用在外科手术机器人上,或者用于探测爆炸物的可穿戴设备。  相似文献   

16.
正《星际迷航》再次证明了它的剧情是多么超前于科技,而今美国宇航局开发的一款生物科技装备似乎就带有这部大片的影子。在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当指挥官威廉·瑞克受伤之后,飞船上的同事立即使用一种手持式设备为他治疗。这种装置被称作"皮肤再生器",其原理是通过复制瑞克的皮肤细胞来达到再生目的。而这项技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赫伯特·威尔斯1895年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以来,时间旅行便成为科幻小说中的热门话题。那么,进行时间旅行这种说法到底能否真正实现呢?就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给出了解释:时间旅行绝非没有可能——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所谓的时空隧道,进入未来是可能的事情。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明了相对论,这一理论就预言说,随着观察者观察角度的不同,时间是可以收缩的。如果你飞来飞去,你就会发现相对于呆在家里不动的邻居,你已经走在了时间的前面,虽然这种超越只有十亿分之一秒,而且这微小的时间差别很难被人觉察到,但是通过原子钟,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测出这一差别的。早在197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卡罗尔·艾列同时放置了两个原子钟,一个放在飞机上,飞了数小时;一个放在地球上。当飞机上的原子钟返回地球时,艾列将其与放在地球上一动没动的原子钟对照,她发现,飞机上的原子钟的时间慢了一秒。  相似文献   

18.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冬日的中午,大风降温的日子已经过去,气温回升,无风,阳光和煦。你悠闲地漫步在街头,随意张望。这时有两个身材高挑、打扮入时的妙龄女郎从你的对面经过,她俩在愉快地谈论着什么。当她们和你擦身而过、消失在你的视野之中时,你突然听到身后爆发出一串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种科技名词的命名,难免存在差异,造纸名词也不例外。现在,尽管高新技术发达,宣传媒体众多,但是,纸张的生产与使用(特别是印刷、包装,以及生活用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名词不统一,使用中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某些方面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已经加入WTO后的今天,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例一:不久前,香港特区媒体报道了两件与纸有关的商贸案件。一件是深圳港商办的某加工厂,向深圳海关申报进口“粉纸”5300公斤。大陆海关认为填报不实,应为进口“铜板纸”5300公斤,责令处罚金3500元人民币。另一件是某单位,有报表申请进口“白咭纸”16700公斤。该海关又认为不是“白咭纸”,应报称“铜板纸”16700公斤,罚款12000元人民币。这两个案件虽然不构成走私和偷税,但却因填报的纸名与海关的要求不符,导致处以高额罚金,故引起业内人士深感不安。实际上,在香港采用粉纸、白咭纸的名称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使用普遍(暂不说这两个纸名是否合适)。香港叫的粉纸(art paper),也就是我们内地人说的铜版纸(不能写作铜板纸)。在台湾也称为铜版纸。早在1995年,铜版纸的国家标准(参见GB/T10335-1995)就已颁布了,它的英文名是art paper。英文名在“三地”是相同的。铜版纸是一种涂布加工纸。它是利用粉状的白土等颜料及胶粘剂配制成涂布液,再将其涂布在原纸上,经过干燥和超级压光而成。其纸面平滑如砥,专供印刷高级画册、广告等之用。此纸在英国初创时,大多用来印刷美术(绘画)作品。由于那时的印刷技术尚有局限性,如果印刷美术作品,一定要采用照相铜版方能够有“加网线”效果,才能印出有层次的色调来。倘若采用锌版,则不能够满足印件的质量要求。因此,把这种方式框定于铜版印刷顺理成章,所用的纸便称之为铜版纸了。至于在香港为什么把铜版纸叫做粉纸?据说是因为这种纸上涂有白粉(涂料),所以就叫它为“粉纸”。香港的方言来自广州,广州人把“卡”念作“咭”。白咭纸就是白卡纸,是介乎于纸和纸板之间的一种厚纸。所以不能把白咭纸认作是铜版纸。例二:在台湾,有两种常用的印刷纸,分别叫做“道林纸”和“模造纸”。它们的英译名是wood free paper和simili paper。其实,道林纸是一个商品名称。“道林”二字是英文Dowling的音译,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那时我国机制纸的生产能力薄弱,水平不高,生产的纸品种少,质量也不高。上海的一些纸商鉴于市场上急需高档纸张,便从设立在香港的英国道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购进了一些由欧洲生产的白度较高、质量较好的印刷纸和书写纸,因转手出售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纸名,便笼统地称为“道林纸”(也译为Dowling paper),意思是从“道林公司”卖出的纸。这便是道林纸的由来。道林纸一经投放市场,立即“打响”,受到用户的欢迎和好评,上海和各地的印刷厂、印书馆、书局等纷纷前往订货,这个纸名便长久地流传下来。到了1956年,前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在制定纸种分类定名时,曾经颁布取消这个不甚确切的纸名,代之以胶版印刷纸。不过,商业习惯已经形成,靠行政命令是很难改过来的。所以,直到今天在内地仍然有人把道林纸作为高级印刷纸的名称。关于模造纸,它是源于日本的一个纸名。在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日本人以“西化”为荣,模仿欧洲的产品,对“洋纸”也不例外。因欧洲洋纸是使用100%的化学木浆制造,而日本当时的化学木浆比较少,就掺用了一些草浆,所制成的纸张在外观上模仿洋纸,而内在的质量却逊于一筹,故取名模造纸,以示与洋纸有区别。在台湾,所制的模造纸也配加机械浆(或草浆)等,质量比道林纸差一些,故多用作印刷要求不高的印刷品。另外,模造纸在某些方面与内地的凸版印刷纸表观质量相近,但有时因其中含有的化学木浆稍多一点,故其品质又比凸版印刷纸略好一些,两者都属于同一级水平。不过,在内地已没有这个纸种,在香港也早已不用这种纸了。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纸名不同,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行业内要求统一的愿望和呼声日渐增长。有鉴于此,我认为:第一,造纸名词混乱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两岸三地”的叫法不同,这不仅给商务活动带来困惑和不良的影响,而且也有碍行业内外的沟通与交流。第二,当前本行业和商业部门的现况比较复杂,习惯根深蒂固,推广统一名词的困难比较大。新中国成立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人把“打浆度”叫“叩解度”(日本词);把“纸板”叫“板纸”(日本词),要花大气力宣传方能使之改过来。第三,希望有识团体或部门能够出面组织专家、学者讨论造纸名词的规范化问题,征求意见,统一叫法,搞出一套大家认可、乐于接受的造纸名词,逐步推广,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正在尝试新的途径降低卫星的成本,现在他们想到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智能手机的部件来组装卫星。正是基于这种设想,诞生了"电话卫星"项目,这项技术验证项目共包括首批三颗电话卫星,其将于明年发射开展正式测试工作。这种微型卫星每个重量仅有大约1.4公斤,它们将搭载于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星宿二火箭上,在改型火箭的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