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入本世纪以来,汉中茶产业取得了空前大发展。但单纯追求数量,茶园建设水平低;采茶用工矛盾扩大,工资连年上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汉中茶产业发展已经到十字路口,不转型就没有出路。本文就推进汉中茶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汉中茶产业的“升级版”,提出了科学、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勉县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7.1万亩,采摘茶园面积5万亩,年产高中低档茶叶425.0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茶园施肥不合理,不科学是造成茶叶中有害物质超标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大量施用和偏施氮肥会造成茶叶品质下降,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铅、汞、铬、砷等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推行科学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是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汉中茶区800m以上高海拔地域建设无性系茶园,对土地、气候环境要求较高,越冬、越夏较难,栽植成活率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高海拔地区无设施建无性系茶园建园试验。试验结果:茶茁平均成活率86.1%,成园率90.2%,突破了新建无性系茶园平均成活率70%的标准。结论和体会:汉中地区800m以上高海拔建无性系茶园是可行的,但应把握好园地选择、栽培时间、越冬、越夏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中茶区地处中高山地带,茶园受冻害的儿率较大。茶树预防冻害应抓好基地建设,推广抗寒性强的茶树良种,改变茶树种植方式和加强茶园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秦巴山区的特点,从品种的选择、地块整理、茶苗栽植时间的把握,茶园管理,严格按照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6.
绿色无公害茶园土壤培肥措施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其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汉中市现有茶园面积约50万亩,茶叶已成为汉中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广绿色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培肥茶园,改良土壤,不仅可以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施肥对环境和茶产品的污染,确保茶叶产品安全,对我市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产茶园是指茶树生长时间长。茶树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各种原因致使茶树衰退的茶园。通常表现为茶叶产量低,品质低下,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又称为三低茶园。这类茶园在我县分布广,面积大,是导致我县茶叶单产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造,以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宜宾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又是著名川红工夫茶的故乡和出口茶生产基地。发展茶产业具有生态、资源优势。为推动宜宾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应以标准化茶园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早茶基地建设,以夯实发展基础。结合宜宾茶叶生产实际,提出标准化茶园建设的几项关键措施和技术。1高标准、高质量建园,提升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生态早茶基地的建设,要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首先应因地制宜研制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标准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慈母山隧道及连接道(峡江路)市政工程是重庆市总体交通路网"五横、六纵、一环、七联络"城市快速干道系统中三横线的关键节段工程,它不仅肩负重庆市快速城市干道功能,同时服务茶园新城区,加强茶园与主城区中央CBD、北部新区等的联系;该工程的建设对提升茶园形象、加速城市建设、改善茶园新城区和打开重庆市东大门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本土自下而上的力量在景观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生活方式为视角,关注本土居民日常生活实践所推动的文化景观演变过程与时空效应:以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古茶园为例,运用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从广义居民生活方式概念下的劳动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和精神需求4个维度入手,探索古茶园景观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1)在地方居民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下,茶园景观经历了天然茶林、传统茶园、现代茶园和生态茶园4个发展阶段;(2)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流动是生活方式变迁的驱动力,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形塑了不同的文化景观;(3)劳动方式和消费方式升级推动了茶园景观的演变,消费方式升级和社交方式多样化推动了聚落景观的演变,而交往方式的多元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古茶园文化革新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单作茶园与间作茶园茶树的光合效能与蒸腾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色植物来说,光合能力强弱是产量高低重要标志,茶树亦不例外。本文经计算到夏季间作茶园茶树光合能力比单作茶园提高4.6%,因而间作茶园产理也高于单作茶园,茶树的蒸腾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蒸腾量大,茶树含量少,叶片易老化,茶的品质较差,反之,茶树含水率高,叶片持嫩性强,茶的品质较高,本文计算得南林大学习林场夏季单作茶园茶树日蒸腾量比间作茶园高23.54%,这是间作茶园品质好于单作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发展茶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提出并应用全新理念的生产模式,因地制宜集茶园建设、茶区建设、生态建设于一体,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突破传统茶园种植模式,逐步构建起标准化、生态化的茶园种植及管理模式,并推广到公司所有茶园基地。实现了从传统茶园管理到标准化茶园的生态农艺管理。通过茶树改造、科学养护,采云间茶园成为2005年国际茶业大会唯一指定的参观地。并后续吸引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中外茶叶专家、商家、厂家、记者等参观考察。2011年,被世界五大权威机构授予世界"最  相似文献   

15.
发展无性系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重要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汉中市坚持“引进一试验一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发展无性系良种,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良种带动名优茶生产、带动种苗繁育业兴起及茶叶的机械化采摘等效应与日凸显。但在茶园基地建设方面,随着推进力度的加大,在部分茶区、群众苦于建园任务大、土地难以落实,茶苗成活率低等,发展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良种茶园建设呈现布局散、规模小之格局,不利于现代茶业发展。本文分析了流转土地发展茶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突破茶产业发展,特别是良种茶园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崔向超博士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施用秸秆增强茶园土壤团聚化的AM真菌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807038.由于近年来的不合理施肥,使得茶园土壤出现有机质含量低和结构稳定性差等土壤质量问题,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影响.研究表明,施用秸秆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温保水等效果,是改善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开展施用秸秆条件下茶园AM  相似文献   

17.
刘秋梅  张志国 《汉中科技》2012,(6):41-42,44
本文通过对南郑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要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必须狠抓茶园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和机械装备引进,积极培育优势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赣北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赣北茶园自然蜘蛛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数量消长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赣北茶园蜘蛛群落已定名的有17科、54属、82种,主要是黑色蝇虎、日本管蛛、异角丘腹蛛、锥腹肖峭,其中以异角丘腹蛛的数量为最多。2.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4月份、8月份较高,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较强。3.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蜘蛛优势种数量消长预测模型,给出了茶园蜘蛛与气候因子的关联序,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产有机茶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的管理技术.包括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严把施肥关.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巧施根外肥,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病虫草害,严格把好采摘关,注意采养结合等。  相似文献   

20.
正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李清飞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镉的固定机理研究,项目编号:41671476.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相关研究证实,茶叶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因此,如何降低茶园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或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