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溶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岩溶山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退耕还林(草)工程使该区林地和草地增加2 192.45hm2。旱地转向林地比例最大,呈现出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旱地转向草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的特点;生态服务价值增加4 536.2×104元。从贡献率看,旱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林地未利用地转向草地旱地转向草地;从生态服务类型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摘花可减少毛竹林下多花黄精养分在生殖生长上的消耗,打顶能去除顶端生长优势.研究摘花和打顶措施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生长促进的影响,可为毛竹林下多花黄精高效复合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下种植3年的多花黄精为对象,研究了打顶、摘花及摘花打顶处理的多花黄精1年生、多年生块茎及根系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分析其异速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GlobeLand30,分析兰坪县2000-2020期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变趋势;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高程、坡度、坡向、居民点、道路和耕地对林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县林地、灌木地和湿地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草地为持续减少趋势,人造地表呈先减后增趋势,水体和耕地为持续增加趋势,且2010-2020期的总变化率是2000-2010期的17.8倍。该县林地转换率由2000-2010期的6.03%增加到2010-2020期的8.17%,草地由30.90%增长到44.82%,灌木地由45.08%上升为45.24%,主要是由于耕地导致,表明人类活动对林地、灌木地、草地的蚕食较严重。林地变化的活跃度与高程和坡度呈反比,林地变化像元数量与居民点、道路的距离呈三次方衰减,与耕地的距离呈逆模型衰减,表明林地变化受到高程、坡度、坡向的影响,且与居民点、道路、耕地的区位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兰坪县遗产地的管理规划,为制定合理的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竹林下种植竹荪会对林地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明确种植竹荪对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及其化学计量不平衡性的影响,揭示竹荪种植后毛竹林地土壤质量的变化,为竹-菌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未种植竹荪(CK)和竹荪收获完成时立即取样(T0),以及收获后1 a(T1)、2 a(T2)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不平衡性间的耦合关系。【结果】与未种植竹荪林地相比,竹荪种植后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qMBCqMBNqMBP)总体上均明显升高,而土壤全磷(TP)含量显著降低。随竹荪收获后间隔时间的延长,土壤MBC含量和qMBC呈降低趋势;土壤MBN含量和qMBN均呈先明显降低后略升高趋势,而土壤SOC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趋势;土壤TN、TP、MBP含量及qM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1土壤TN、TP、MBP含量及qMBP显著高于T0和T2。土壤-微生物碳氮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Cimb/Nimb)、碳磷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Cimb/Pimb)和氮磷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记为Nimb/Pimb)均以竹荪收获当年(T0)处理较低。MBC与MBN呈显著正相关,MBC、MBN与Cimb/Nimb、Cimb/Pimb均呈负相关,MBP与Cimb/Pimb、Nimb/Pimb呈正相关。【结论】种植竹荪后林地土壤质量短期内较未种植林地土壤有明显提升,种植竹荪可以改善毛竹林地土壤质量;竹荪刚收获后毛竹林地土壤质量最优,随着竹荪收获后间隔年份的增加,林地土壤质量呈现劣变趋势,且较未种植竹荪林地土壤质量差。  相似文献   

5.
林地小气候效应及对4种主要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6~9月林地小气候观测资料,以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夏季林地典型天气下小气候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和林地降温增湿效应,分析了气象环境生态指标对林地主要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02:00时气温和一定相对湿度持续日数与杨白潜蛾、杨小舟蛾、淡剑夜蛾及茶长卷叶蛾的发生量相关显。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清远地区种植的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讨论,并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黄精多糖热水提取影响较大主要因素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范围,根据单因素试验结论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试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主要参数进行筛选,最后确定热水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SoilBox-FMS便携式土壤呼吸测量仪对白龙江流域陇南段5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测量,并就土壤温度及土壤水分对土壤日呼吸速率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土壤日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天然草地、灌草地、农林地和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天然草地、灌草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显著性相关,而农林地、林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显著性相关.裸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不具有相关性,其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较平缓.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可以很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相对于其他生态修复模式,农林地更适合对坡度小于25。的研究区进行生态修复或者前期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凉山州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凉山州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土地后备资源质量不高,林地水土流失较严重,耕作方式落后,高潜质土地开发、整治、利用不够,土地的生态保护措施较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慎重对待土地开发,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能和生产能力,强化林地的种植和管护,杜绝原始迁徙耕作,加强水利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足迹法为基础,从高速公路通过区域的土地转化为可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六个主要土地类型入手,阐述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绵阳段)为例,计算高速公路修建前后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变化,并预测评价研究段公路建设在影响范围内对各土地类型的改变的影响程度。为政府部门高速公路建设的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响应中国土地精细化转型,提高土地利用演化探测方面的时空精度,厘清土地利用时空异质性,对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质量模型对1990~2020年间山东省土地利用空间演化与生态质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改变较为明显,以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林地为主.面积净增长的主要有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净减少的主要有草地、土地、未利用地及林地;(2)土地利用生态质量高值区域面积比值持续上升,然后下降,而低值区域面积比重持续下降,然后上升.生态高值区由聚集状态逐渐转变为分离状态,生态质量低值区由分离状态逐渐转变为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设计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模式的生态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模式,基本特征是:根据不同的生态敏感度分区进行生态用地整治调查分区划定,结合未利用地开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退耕还林三种生态用地整治类型,对不同调查区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林地、耕地、园地整治潜力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生态用地整治潜力水平选择、潜力测算与潜力分级.评价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整治潜力为1 635.72hm2,包括林地整治潜力864.92hm2,耕地整治潜力379.35hm2,园地整治潜力391.44hm2.其中,林地整治潜力占比规模大,耕地相对较小;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随生态敏感性升高而下降,即林地整治潜力比重高,则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低,耕地整治潜力比重高,而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林业经营中优化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包括林地、技术、劳动力、资金),实现林业生态绩效增长。【方法】将林木“轮伐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与林业生态绩效增长的中间变量,分析生产要素优化对林业生态绩效增长的作用机理,并以福建省沙县林业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人工经营林地的生态绩效与生产要素投入关系为:生产要素优化可提高林业生态绩效,如国有林场因林地经营面积大、资金成本较低且营林技术更先进,其生态绩效好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林地;生态绩效与林地经营规模间存在“门槛”效应,当林地经营面积超过“门槛”规模后,林木轮伐期才可能延长并进一步提高生态绩效。不同林业经营方式其生产要素优化面临不同问题:国有林场需更多林地投入以应对用材林林地减少而年度用材林采伐量却增加的困境;村集体林场面临林地与资本短缺;经营型小农户面临技术、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的全面短缺。【结论】生态绩效增长的关键在于林地收益最大化前提下的林木轮伐期延长,而轮伐期延长可通过采用更先进生产技术(按高标准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进行营造林)、投入更多资本且降低资金成本、投入更多林地等要素优化路径实现,其中林地经营面积大于“门槛”规模是轮伐期延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提供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京津冀地区2017年—2019年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解译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类型,由此发现三年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草地;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值从2017年的3 91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 013.99亿元,其中林地面积的变化起主要作用,而未利用地贡献最低; ESV对三地的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ESV的影响较小,结果具有可靠性. 研究表明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生态服务有所提高,但应当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对林地、草地、水域的保护,推进集约用地,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相似文献   

14.
秋茄红树林的造林技术及其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实际造林工作经验,从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态适应条件、林地选择、采种(胚轴)、栽种技术和种植规格等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造林中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提供我国海滩红树林的大规模营造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香榧是我国特有干果树种,常以香榧-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开展经营作业。通过测定香榧-艾蒿、香榧-黄精、香榧-前胡、香榧-掌叶覆盆子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香榧生长变化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探究香榧生长最佳、水土保持能力最优的香榧-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为香榧复合种植不同中药材的合理性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香榧-艾蒿、香榧-黄精是香榧树干基径增长率最高的2种模式。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不同坡位与不同的复合种植模式的中介效应可以联合解释83.4%的林下土壤含水量变化。香榧-艾蒿复合种植模式下的香榧生长情况较好、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开展香榧经济林的林药模式复合经营时,可以考虑采用艾蒿作为药材植物。  相似文献   

16.
以黄精、复配凝胶剂、赤藓糖醇、柠檬酸为原辅料,制备无糖黄精软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无糖黄精软糖的配方工艺条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价目标消费人群对无糖黄精软糖成品的市场认可度.结果显示,在复配凝胶剂(明胶∶果胶∶魔芋胶)比例为3∶1∶1基础上,响应面法优化无糖黄精软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黄精水提液添加量30%,复配凝胶剂添加量10%,赤藓糖醇添加量4%,柠檬酸添加量0.10%.该条件下制备的黄精软糖酸甜适中、咀嚼性良好、色泽均匀、具有独特的黄精风味,且通过验证试验得出感官得分为89.70分,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22%.若该产品投放市场,目标消费者对无糖黄精软糖成品的感官评定结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识别保山市东河流域林草生态系统不同的修复需求,探究其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以东河流域的林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生态系统压力、生态退化情况、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方面建立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河流域一般修复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优先修复区;以林地生态状况优于草地为特征,由东河干流两侧的中心城区至外围山区林地的生态状况逐渐向好,生态修复需求度逐渐降低;修复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铜仁市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的统计数据,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分析铜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铜仁市10年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因大力实施土地开发项目面积变化较快,和草地、未利用地相比,建设用地增长的速度较快,耕地变化速度较慢;(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增长了17. 08亿元,林地占总变化绝对值的比例达43. 5%;(3)在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中,研究时段内水源涵养的ESV变化最大,食物生产的ESV变化最小,主要原因是水域、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水域是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类型,而耕地是提供食物生产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类型;(4)研究区敏感性指数小于1,ESV对VC是缺乏弹性的,其中林地的敏感性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宁夏黄精中黄精多糖的提取、分离和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宁夏不同产地黄精中的黄精多糖进行了测定,为宁夏黄精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依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的林农对林地的投入存在较大差异,其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是我国林农地改革研究的重点。以新疆博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林农林地投入行为受到经营模式和经营林种、林地规模、林地流转市场和林地资源禀赋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本研究结果,作出如下建议:政府可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创建适合当地林农的政策,真正起到带动引领林农增加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