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商标英译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玉峰 《太原科技》2003,(4):22-22,24
商标翻译是商品对外宣传的重要部分,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运用具体实例阐述了商标名称英译的原则与常用的5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现象及常见技巧。论述了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所应注意两种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采用灵活对等手法的重要性及商标翻译中的常见技巧,如:音译,意译,前两者的综合运用以及自由译。  相似文献   

3.
等效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奉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20-122
商标名称的翻译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翻译。以功能对等为基础的等效翻译原则对商标名称的翻译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商标翻译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力求使商标译名具有与原文商标同样的促销功能,也就是在营销功能上求得等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把我国商品宣传推向前所未有的规模,无论是中国制造的还是进口的商品,都有其特殊的英语商标。它既是商品本身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商品广告宣传中引人注目的内容。好的商标便于人们理解、记忆,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感,从而扩大商品的影响。促进商品的销售。因此商标翻译的好坏,对树立商品的良好形象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商标翻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商标是商品的外壳。独特新颖的商标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为商品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与之相应, 商标翻译作为商品国际化的一个结果,越来越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商标翻译中应请注意的 几个问题入手,并提供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及创造性翻译等商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个好的商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称。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名称也早已超出了区域和语言的界限,这也使得商标的翻译更加重要,对翻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商标译名对商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目前对于商品名称的翻译主要采取音译法,但也逐渐出现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文章试从一些特例入手,简要探索一些商品名称翻译的原则。技巧以及探询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商品宣传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商标品牌和广告的翻译。实践已经证明,成功的商标和广告的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成功的商标和广告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公司或国家的形象。本论文旨在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商品商标的音译。  相似文献   

8.
储小慧 《科技信息》2009,(18):368-369
商标的翻译,对商品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翻译能够顺利打开商品在对方国家的市场。受大家所欢迎。要正确翻译商标名称,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商标的翻译符合对方国家的文化特征,潜移默化中满足对方国家商品购买者的心理需求。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商标翻译成功或失败的例子的讨论,阐述商标翻译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并且总结出商标翻译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9.
张文文 《科技信息》2012,(6):202-203
商标是代表商品的符号,一个好的商标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挖掘市场潜力,促进贸易的发展。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至关重要。国内翻译界对商标的翻译已有不少研究,其中不乏洞见,但从翻译生态环境视角对其的相关研究尚鲜见。鉴于此本文拟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商标词翻译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雏以及美学层面对商标的翻译进行探析,分析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商标的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0.
商品名称的特征与商标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名称具有其本身的特征,商标名称的翻译与商标的设计一样,主要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但是,在翻译商标名称的同时还应注意几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大学英语中的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些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张小艳 《科技信息》2013,(22):189-190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name translation is seldom noticed.Even though we can not deny that name translation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in translation,the attention that we paid to it is not enough.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names are given different significances.So it is necessary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from its situations,skills and meanings.But so far there is still no fixed standard of name translation,both from its forms and skills.Form the time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et and communicated,name translation had become a part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ranslation.The target of name translation is simple,but the means of it are variable.The attractive ways of name translation are worth to study,and it is significant indeed.In this thesis I will focus on 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names into Chinese,analysis the phenomena,explore the skills and come up with some valuable viewpoints.With some selected examples,we can discuss the problem we just noticed above,and several unsolved problems will appear in the thesis.  相似文献   

13.
英语介词在句子中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用得相当广泛。英语大多数介词含义灵活,一词多义多用。除了一些常用短语已有译法外,大量介词需要从其基本意义出发,联系上下文加以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4.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15.
选取某汽车《维修手册》为案例,在分析其语言、项目、格式特点及其在术语、风格等方面易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计算机辅助翻译在机械工程文档中的翻译流程和功能。结果发现: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充分发挥人和软件的各自优势,细化翻译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并能通过相应的操作工具,使翻译项目管理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导游词的汉译英面临许多问题,如导游词的语义和风格,以及其中的跨文化内涵。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点,通过分析导游词的某些句子,探索导游词的语言特征和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9.
李琰  陈懿 《科技信息》2008,(8):146-148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truggles and compromise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Bible translation,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wo method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being immature to mature till the final merge of them,which reflected the need of the readers and the social settings of different epochs.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林语堂以各具特色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表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的译坛.他们在翻译的对象选择、直译意译观念及欧化问题等方面,既存在共识更存在分歧.对这些问题的爬梳和比较,以期进一步澄清他们在翻译观上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