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因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h指数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指标,也日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利用。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对2009年国内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排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科期刊与科技期刊的差异性,使得以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为核心指标的期刊评价体系评价人文社科期刊时作用有限。只有从评价机构、学术期刊和作者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增强影响因子在人文社科期刊的适应性,有助于共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影响因子中的期刊自引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年影响因子的定义,推导出了影响因子与期刊前2年自引年度分数之和的关系式,发现影响因子与期刊前2年自引年度分数之和呈正相关.期刊自引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分布是随机的,期刊自引年度分数与时间因子非线性相关,其峰值可出现在2年影响因子的计算周期内,用期刊他引率与影响因子之积(定义为表观他引影响因子)无法合理消除期刊自引的干扰.抽样调查20种样刊的自引情况,发现表观影响因子排序与他引影响因子(完全排除自引后的影响因子)排序差别较大,统计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推断是正确的.建议国内外的期刊引证报告中应补充期刊自引半衰期指标或期刊累计自引年度分数,客观反映期刊自引文献的时间分布,以提高对期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生物医学类期刊的实际,探讨了对主流期刊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影响因子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影响因子的概念,说明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探讨了如何利用影响因子指导期刊订购。  相似文献   

6.
浅谈期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影响因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素娟  樊锁海  王景周 《江西科学》2012,30(2):240-243,251
特征因子是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在2009年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增强版中推出的期刊评价新指标,包括特征因子值和论文影响值。介绍了特征因子的思想、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阐述了特征因子与其它期刊评价指标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综述了特征因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不足,基于PageRank算法给出一种期刊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首先,建立期刊之间的互引网络矩阵计算PageRank值(简称PR值),并在期刊互引网络中利用各期刊载文当年的影响因子对被引次数进行加权以反映期刊质量,然后修正期刊自引数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PageRank算法的影响因子(简称WIF_PR因子),并以图书情报领域中43种期刊为实证对象,利用WIF_PR因子进行期刊评价.结果发现:WIF_PR因子能科学地考虑期刊自引数量、区分不同期刊被引质量,与影响因子、h指数相比,新评价方法评价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影响因子对科技期刊评价的客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影响因子及其IF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诸多因素对影响因子的影响,进而认为在对科技期刊评价中应该科学使用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评价系统中提供的各项硬性学术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期刊评价知识(二)  相似文献   

14.
长安大学科技处制定的<长安大学中文重点期刊目录>,通过对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关系的分析与论证,提出了<长安大学中文重点期刊目录>编制的依据,通过该项科技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使该校教师、科研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能有目的、更准确地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提高学术水平与知名度,扩大学术影响,提高该校在国内高校学术排行榜上的排序名次,引导教师、科研人员从重视科研论文数量向重视科研论文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刊宗旨、刊期变更情况、基金论文比和均篇论文作者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以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情况等量化指标的角度评价了期刊质量。同时,也指出了只有继续追踪学术热点,进一步贴近工程实际,力争各项评价指标再上新台阶,才能使学报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6.
期刊评价知识(一)  相似文献   

17.
18.
徐会永 《科技信息》2014,(13):35+18
依据影响因子的定义和CNKI相关数据,对被引用频次与期刊发表文章篇次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据此分析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因子指标的有效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本次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拟合期刊文章水平降序的被引频次的一般规律,具有很好评价和参考意义;要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扩大稿源,增加可选用稿件数量和提升可选用稿件的整体质量,对能明显提升被引用频次的研究热点做好约稿、组稿工作;在做好遴选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减少刊发文章篇数可以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影响因子指标,更有利于迅速的建立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广西科学》2008,15(2):104
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一套新的期刊评价标准框架,他们认为新标准能比影响因子更加准确地评价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现在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提出的“影响因子”概念,已经成为学术界权威的期刊评价系统。它的主要依据就是期刊论文引用率的算术平均值(将某一期刊两年内发表的所有论文引用率相加,再除以总的可引用论文数)。该评价方法存在两大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20.
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期刊影响因子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非线性对应关系的分析模型,模型以刊期、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载文量、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他引比、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等为网络的输入,以影响因子作为网络的输出,利用《中国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网络训练和测试,并以有关因素的平均值为基准,采取单因素分析的思想,让一个因素变化其他因素保持平均值,带入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观察其输出(影响因子)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因子受他引比影响最大,受刊期、载文量影响较大,受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影响很小,与Web即年下载率几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