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晶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沉积Ni-W-P非晶合金中W含量可高达55.2%,硬度为700~1100Hv,经550℃热处理,可达1300~1400Hv,镀层硬度和耐蚀性优于Ni-P非晶镀层,非晶镀层中的类金属元素P可使腐蚀电位正移,高熔点元素W可使合金镀层在酸溶液中发生钝化,有W含量越高维钝化电流密度越低;金属Cr元素除降低维钝电流密度外,还使钝化区范围加宽,孔蚀电位显著变正,浸泡实验结果表明,在30℃,1mol/L的HC  相似文献   

2.
尹志娟  赵爱彬  席慧智  阮霞 《应用科技》2006,33(9):18-20,24
研究了从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Cr—Fe—C镀层的工艺以及镀层的形貌、结构与性能,利用这种工艺获得了厚度30μm以上、ω(Fe)为27%左右的非晶态Cr—Fe—C合金镀层.结果表明,该镀层耐蚀性较好,且具有可热处理性,在600℃热处理1h后硬度最高可达1800HV,所以该镀层可以用于对高温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脉冲化学镀与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热分析(DTA)技术,研究了脉冲化学镀与化学镀非晶态Ni-P合金的原子分布函数及晶化过程,得出了两种非晶态合金铁微观结构信息(平均原子间距,相应配位原子数和短程有序畸)及各特征温度的晶化激活能。  相似文献   

4.
测量了以氯化亚铁、次磷酸二氢钠为主盐的电镀Fe-P非晶态合金电解液的性能,包括阴极电流效率、镀液分散能力、覆盖能力和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次磷酸二氯钠含量、镀液pH值、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Fe~(2+)离子的氧化造成镀液不稳定是镀铁及铁合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影响Fe~(2+)离子氧化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了镀层化学成分,确定了镀层结构,通过差热分析和硬度测量研究了镀层结构的转变。直流电镀所得Fe-P非晶态合金镀层很脆,用交直流迭加电流电镀可以使镀层韧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合金相比,由多个主元素构成的高熵合金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比强度、抗氧化能力等重要性能都要优于传统合金.高熵合金可在组成元素上具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方式,这也为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归纳了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高熵合金成分中各元素氧化后的氧化物性质及...  相似文献   

6.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Mo-W-B四元合金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屯镀层的结构,样品的磁损耗的由交流互感电桥原理测量,结果表明:具有较宽形成玻璃体能力的成分区域同时具有较低的磁损耗,与Fe-Mo-B非晶态合金镀层比较,W元素的加入并不明显改善镀层磁损耗,同时研究了样品在逐步退火过程中磁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Ni-Cr-W基高温合金在700~1 200℃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XRD,SEM/EDS,拉曼光谱和维氏硬度等表征手段对氧化膜中物相、微区成分分布及合金表面硬度等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温度增加,合金中的Ni和Cr最先被氧化形成Cr2O3和NiO,其中的Cr2O3是致密的氧化层;当温度高于1 050℃时,有少量的SiO2生成;实验范围内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指数增长规律,氧化增重量都小于1 mg/cm2,说明合金是抗氧化级;合金在1 200℃下循环氧化后,氧化层厚度和增厚量都明显增加,其抗氧化性能明显变差;在1 100℃下氧化后合金的维氏硬度基本不变,而经过1 200℃循环氧化后氧化层会出现起皮剥落,导致合金表面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整好镀液的pH值,适当加入稳定剂和降低镀液的[Cl-],定时定量地添加H3PO3.  相似文献   

9.
对碱性条件下电沉积Ni-W-P的镀液组成及工艺进行了优选,对镀层性能结果进行了研究。经X射线衍射表明:Ni-W-P在镀态下和300℃以下热处理时,镀层为非晶态的,而在350℃以上热处理镀层转变为晶态。  相似文献   

10.
11.
添加微量Y、La对Zr基非晶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Zr2Cu晶体相中以Cu原子为中心的原子团簇模拟Zr基非晶中二十面体原子团簇模型,应用实空间的递推方法计算了Zr2Cu晶体相中的费米能级及团簇中Cu与近邻合金元素Y、La、Zr的键级积分.结论分析表明:Y、La易于占据Zr-Cu晶体相中Zr原子,使非晶形成能力上升,同时可提高耐腐蚀性,因此,通过加入少量的Y、La元素可制备出具有较高耐腐蚀性能的Zr基大块非晶材料.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多晶镁合金腐蚀速率过快的问题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与多晶镁合金相比,非晶态镁合金因具有独特的无定形结构,使其耐腐蚀能力比多晶镁合金的要好。采用铜辊甩带法制备得到了新型Mg70−xZn30Cexx=2, 4, 6和8)非晶镁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x为4和6时,Mg-Zn-Ce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最好;Ce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镁基非晶合金的脆性,使其弹性模量低于60 MPa,与人骨相似,从而能有效避免植入后因弹性模量过大导致的应力遮蔽效应的产生;同时,Ce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使其开路电位达到-0.2 V,腐蚀电流密度低至10-6 A/cm2。  相似文献   

13.
以碳为阻晶元素,利用磁控溅射方法获得非晶不锈钢薄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碳含量与薄膜结构及耐蚀性的关系,并用AES和XPS分析了钝化膜成分。结果表明;碳含量对薄膜的结构和耐蚀性有显著影响;当碳含量超过6.2wt%时,薄膜转变为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其主要性能,包括软磁性能(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矫顽力和损耗)、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及化学性能(耐腐蚀性);对比了单辊急冷法、双辊急冷法、悬滴熔化提取法及平面流铸法的优缺点;从合金的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3个方面阐述了合金的非晶形成机理,总结了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熔化焓ΔH、熔化熵ΔS、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和黏度η等;展望了我国在非晶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46个模拟非晶态合金SiC和ZrC的原子簇,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定义了原子簇的相对结合能RBE,依据RBE确定出平衡原子簇构型,并由此讨论了SiC增强剂的作用及SiC和ZrC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在平衡原子簇基础上更高精度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Zr原子向C原子的电荷转移对ZrC层非晶态合金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主要特性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其必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的方法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非晶Fe78Si13B9和纳米晶Fe73.5Si13.5B9Nb3Cu1合金在1 mol·L-1的H2SO4溶液里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研究该非晶薄带的非晶特性及晶化过程;用扫描电镜观察极化测试后的试样形貌;还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的结构及在1 mol·L-1的H2SO4溶液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比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要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非晶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而纳米晶则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Ni-Si-B系非晶合金电阻随拉应变变化特性曲线的测定,考察了B原子浓度对非晶Ni72-xSi15B13+x(x=0,2,4,6,8)合金电阻应变系数的影响,并采用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用直流电直接流过非晶条带样品,达到同时施加磁场和加温退火的双重目的,实现磁场退火.测量了退火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致伸缩,讨论了在非晶合金中感生各向异性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非晶态合金退火脆化过程中激活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脆化激活能与廷-脆转为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了非晶态合金退火脆化过程原子热激活运动的特征。根据脆化激活能随合金成分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非晶态合金退火脆化行为的成分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