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06,8(3):62-62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徐伟彪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管云彬及加州理工学院G.J.Wasserburg等合作,利用离子探针仪,在原始碳质球粒陨石的难熔包体和球粒中发现了短寿命放射性核素^36Cl(平均寿命为43万年)的衰变证据。研究人员并根据其他短寿命核素证据,认为^36Cl不会来源于超新星爆发和AGB恒星,而是来源于太阳系早期存在的高能粒子辐射。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废物整备热室用于对放射性废物进行接收、干燥、包装等处理,整备的放射性废物辐射水平较高,其辐射防护设计方案应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直接照射防护、屏蔽薄弱项补偿防护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可合理达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率尽量低.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废物整备热室辐射防护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包括屏蔽墙...  相似文献   

3.
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在2.19万亿吨,占到了全国预测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初,中央把新疆正式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国家煤化工生产基地.环保部门在长期的放射性监管、监测工作中发现,部分区域某些煤炭资源中含有较高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在部分煤矿的部分煤层,煤炭中伴生的放射性核素甚至达到了放射性核素工业开采的限值水平,存在将赋存在煤炭中的铀资源当成煤资源开采的现象.国内外在伴生放射性煤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失判别方法、缺乏相应的导则和完善的管理体制.鉴于新疆煤炭资源大开发及部分煤炭开发区域放射性污染的形势,规范、引导伴生放射性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防治煤炭资源放射性污染,是环保工作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2-23
中国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签约国之一,该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对我国正式生效,我国削减和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履行阶段。据统计,2004年我国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已超过80万吨,并逐渐快速增加。医疗废物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目录》第一位,必须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置。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5):34-35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代社会越来越提倡环保,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绿色建筑师、科学家等也将垃圾变成时尚流行主题。以下就是全球10项富有创造性的垃圾废物再利用的点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6-16,19
为解决我国目前包装废物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将包装物的减量化和包装废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以实现包装废物的资源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包装废物回收系统和再生利用技术体系,促进包装废物的管理、改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国家科技部门特支持本课题以包装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包装产业和现有包装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不同类型包装的生命周期分析研究,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包装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术语研究》2011,(2):61-64
放射性radioactivity某些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Y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电子废物处置利用企业准入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电子废物处置利用行业飞速发展,并以废线路板、含重金属污泥和蚀刻废液为主要经营品种。该行业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却由于准入门槛的缺失,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污染的现象。依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法规及产业政策,本研究制定了废线路板、含重金属污泥和蚀刻废液处置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粪便、污泥联合厌氧处理示范项目来自于生物质废物资源化重大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工程(编号:D08040000350000),在北京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资助与支持下,项目于2010年8月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9月,香山科学会泌陆续召开了第258—261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数学物理前沿、工程创新与和谐社会、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同步辐射和纳米科技等科学主题。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睡觉时,清除大脑中废物的系统最活跃。这个启示可能改变科学家对睡眠生物目的的理解,指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式。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自古希腊以来,一直让哲学家和科学家着迷。从实际的角度来看,睡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生物状态,特别是从果蝇到露脊鲸,几乎每一个动物物种都有睡眠的状态。可这个睡眠期有显著的缺点,睡着了似乎就失去了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尤其对于食肉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张具身认知思潮的演变其实是认知观的嬗变历程。认知观本身是有关身心关系的一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这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表达了认知科学对身心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思路或尝试。遵循着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见心智加工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嬗变,即从分离到契合,这反映出认知科学在人类自身心智的信息处理研究的拓展,从文化层面,也折射出认知观背后文化意识的缺失、研究立场的不定、还原论风险及研究路向的变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移植之殇而今很多人正饱受器官功能减弱甚至濒临衰竭的痛苦。以肾脏为例,它能够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以及毒物滤出,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进入肾病晚期的患者会随着肾功能减弱,其代谢废物和毒素会积累在体内,使全身内环境稳态失衡。换言之,就是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恶化,使全身细胞的生命功能受到影响,这是健康状况的严重恶化。患者会逐渐出现诸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口氨臭味、水肿等症状,伴随着大量血细胞死亡,可出现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还会在极  相似文献   

14.
卢瑟福1904年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的著名的贝克利亚讲演,是对他建立的元素嬗变理论的一个很好总结。本文拟根据卢氏讲演提供的线索,结合相关文献,对卢瑟福元素嬗变理论的形成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高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随之增长;以广州市为例,仅中心城区污水厂2010年底已达到2906吨/天(含水率80%,下同),2020将达到6210吨/天。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发展历程中,尽管污泥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的认识不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问题被长期搁置,污泥处置的发展相当滞后,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日显突出,污泥的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为此,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先后颁布实施了《CJ248-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T 291-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标准》等8项污泥处置标准。2009年2月,国家环境、建设和科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以及污泥总量控制政策也已在酝酿中。2009年5月1日,广东省开始实施《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编号为HY06的广东省严控废物,不得采用国家禁止、淘汰的工艺技术或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无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企业从事严控废物处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包括患病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废物”,常见的如氨类、肌肝、尿素氮等,另外还包括从不洁空气中(汽车尾气、香烟等)会吸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微粒。尽管人体内部具有一定清除自身“毒素”、净化血液的能力,但当体内废物积蓄过多或机体解毒排污功能减弱,废物不能有效地按时排出时,就将对身体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科学地选择如下食物,有助于排出人体产生的多种“毒素”。这类食物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核电工业,如今开始直面放射性废物的棘手问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要求当代人在使用核能时必须做出对后代承担责任的道德承诺,结合我国放射性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治理技术的发展,从核技术应用衍生的放射性污染危害引发的代际责任出发,本文探讨了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伦理困境,揭示核废物对生态环境的风险会随科学技术发展而攻克,从哲学的高度认知核废物风险无可回避的代际正义问题,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审视放射性废物治理的伦理责任与技术抉择。  相似文献   

18.
有机废物量大面广,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且会对水体、空气、土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环境问题.有机废物具有资源和污染二重性,其无害化、高值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推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2,(3):29-30
黄河河套地区是黄河灌区最大的后备耕地资源储备区,但1/3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综合生产能力。同时,黄河河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该地区已建成20多个150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年产脱硫废弃物超过500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盐碱地治理及燃煤废物处置已成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远离β稳定线新核素尤其是重质量丰中子新核素合成和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合成和鉴别的技术路线,报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