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羧酸铕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Eu( )与β-苯甲酰丙酸,β-苯甲酰丙烯酸,邻苯甲酰苯甲酸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物滴定、核磁共振氢谱和热谱分析确定其组成为:OOCHCHCOO)3.H2O、EuCEu(C6H5CH2CH2COO)3.H2O、CEu(C6H5O(CC6H5C6H4COO)3·H2O.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羧基氧与铕离子配位,羧基以双齿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邻苯甲酰苯甲酸铕的荧光发射强度在三个系列中最强,并从配体结构出发,探讨了该荧光强弱顺序的成因,合理的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苯甲酸4,4'联吡啶铕镧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其荧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稀土铕、苯甲酸(C7H6O2)和1,2-二(4-吡啶基)乙烯(C12H10N2)的固态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C7H5O2)(3C12H10N2)(H2O)3;用红外光谱和荧光谱等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在室温受激发射红色荧光;用TG-DTG法研究了它的热分解行为;用"非模型等转化率法"研究了热分解脱水过程的动力学,获得其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范围、最可机理函数和模型函数.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铕(I)-丙烯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用低温固相研磨法一步合成聚丙稀酰胺(PAM)-铕配位聚合物的反应条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方法证明了铕与聚丙烯酰胺形成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固相反应可以进行.产物是一种难溶型化合物,荧光光谱表明,产物具有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制备了非晶氧化铕及摻杂铟离子的氧化铕. 利用X-射线衍射谱、光致发光谱、荧光光谱对其性质进行表征. 铕的5D0 →7FJ(J=0, 1, 2, 4, 5, 6)发射被观测到,并对加入等摩尔分数的铟离子和铕离子,600 ℃退火的样品变温光致发光谱进行了研究. 不同掺杂浓度的非晶Eu2O3在600 ℃退火时的光致发光谱均在615 nm和619 nm处出现强发射,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615 nm处发光增强,619 nm处发光减弱,峰位没有改变,其中以少量掺杂(xIn=0.01)非晶Eu2O3光致发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酸-二苯甲酰甲烷(DBM)-邻菲罗啉(phen)-铕四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氢谱(1HNMR)和紫外光谱(UV)对所合成的铕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由于长链的引入,配合物在氯仿等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具有好的溶解性,为以后与高分子基体复合创造了条件;配合物在波长342 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谢谱线615 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4种新型2-羟基-6-甲基尼古丁酸(HA)二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法、元素分析法确定其组成为LnA3.3H2O(Ln=La、Eu、Gd、Tb),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重点研究了铕和铽的配合物的荧光性能:EuA3.3H2O的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比值η(5D0→7F2/5D0→7F1)为5.9,TbA3.3H2O的η(5D4→7F5/5D4→7F6)为1.9;2-羟基-6-甲基尼古丁酸对铕离子和铽离子有较强的An-tenna效应;EuA3.3H2O和TbA3.3H2O的荧光寿命分别为0.84和0.58 ms;2种配合物均具有比较优异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铕、铽 -水杨酸 ( HSal) -邻菲罗啉 ( Phen)混合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摩尔电导等实验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 RE( Phen) 2 ( Sal) 2 Cl· H2 O( RE=Eu3 ,Tb3 ) .在 351 nm紫外光激发下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的荧光 ,结果表明铕和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荧光发射强度有较大的变化 ,铕对铽具有很强的猝灭作用 ,铽对铕具有很强的敏化作用 .实验证明该混合配合物可以发出强度很高的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
铕配合物-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铕的邻菲罗啉配合物及其插层钠基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电导率等确定了铕-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组成为Eu(phen)2(NO3)3,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较好荧光性能、热稳定性高的铕-邻菲罗啉配合物插层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丙烯酸铕(Eu(AA)3)聚物/TiO2-S iO2杂化膜,并用FT-IR、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及膜综合性能测试对杂化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TiO2可以增强杂化膜的荧光性质,在Ti∶S i摩尔比为0.2时,薄膜荧光强度可以增大约5倍。  相似文献   

12.
在乙醇体系中,由硝酸铋和8-羟基喹啉(HQ)反应,合成了[Bi(NO_3)Q_2]·H_2O铋(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45 04(13)nm,b=0.819 6(4)nm,c=2.071 8(10)nm,β=118.406(5)°,V=3.651 9(3)nm3,Z=8,F(000)=2 192,μ(Mo Kα)=9.698 mm-1.测定了配体、标题配合物及铕掺杂(摩尔分数:5%,10%,15%,20%)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无论是标题配合物还是铕掺杂的配合物均显示配体的荧光,既没有铋离子的特征发射,也没有铕离子的特征发射.说明配合物的荧光是配体的荧光;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于配体,说明金属离子对配体的荧光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乙酰丙氨酸咪唑铕水溶液的三维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了在不同波长激发光作用下的荧光特征,与配体N-乙酰-DL-丙氨酸、咪唑及氯化铕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配合物的发光机制,发现在10-2~10.4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个新型β-二酮型配体,以及它与铕(Ⅲ)和铽(Ⅲ)形成的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质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分别在DMF、乙醇、丙酮、氯仿及甲醇溶液中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并讨论了溶剂效应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目的是制备一种含有稀土铕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首先以三价稀土铕离子为中心原子,与苯甲酸和丁烯酸反应制备了Eu3+-苯甲酸-丁烯酸配合物(Eu-BA-CA);再使其与邻菲罗啉结合生成Eu3+-苯甲酸-丁烯酸-邻菲罗啉配合物(Eu-BA-CA-phen);然后该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得到高分子铕配合物(Eu-BA-CA-phen-PMMA).通过对其进行溶解性研究,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等对铕配合物组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铕配合物,该高分子铕配合物在丙酮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研究了该共聚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个新型双β-二酮有机配体1,3-双[3-(2-噻吩基)-3-氧代丙酰基]苯、2,2'-联吡啶和铕(Ⅲ)的3元配合物,并应用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结构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发射光谱612 nm处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红光,属5Dn→7F2跃迁带,峰形尖锐,单色性好,表明该固体铕双β-二酮配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植物生长素对氯苯氧乙酸(CPOA)和1,10-邻菲罗林(Phen)与铕的三元配合物Eu(CPOA)3.Phen,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热谱分析,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激光激发高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只具有一种化学环境,Eu(Ⅲ)格位的局部对称性是C2v。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铕掺杂二氧化钛纳米微球,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能通过XRD、FTIR、N_2吸附/脱附、SEM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Eu(Ⅲ)成功掺杂到二氧化钛中,复合材料TiO_2/Eu(Ⅲ)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说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催化性质,具有潜在的光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喹啉、无水醋酸锌和4-氨基吡啶(AP)合成了N,N′-二(4-吡啶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DPPBI),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5%的热失重温度为480℃左右,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用分子荧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在丙酮中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位于524.5nm.以产物(DPPBI)为敏化剂敏化TiO2制备了DPPBI/TiO2粉末,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DPPBI/TiO2进行了光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PPBI/TiO2在400~640nm范围内有一较强吸收带,光谱响应范围拓宽到了可见光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乙酰吡咯、乙酰呋喃与三氟乙酸乙酯反应分别制取了两种新的β-二酮类化合物:吡咯甲酰三氟丙酮和呋喃甲酰三氟丙酮,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与稀土金属铕配位制得了两种新的发红光的金属配合物,同时与经典的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铕(Eu(TTA)3)进行了荧光比较,探讨了不同配合物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