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浅谈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张殿辉 《科技信息》2011,(9):I0362-I0362,I0378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近年来,虽然我国水泥生产电气自动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水泥企业众多,规模和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在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方面尚存在有不少问题,需要努力解决。本文对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发展速度很快,已有十几条特大规模的水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创新与优化进行论述,并对其技术发展趋势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水泥工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电气自动化水平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该文主要对我国现代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概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现代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新技术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我国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高性能混凝土近10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混凝土工业已成为高能耗、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业.由于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广泛使用混凝土,为了改善混凝土工业生态化现状,必须对现有的生产进行优化,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并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我国要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型经济转向更多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典型的以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的水泥工业,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成为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水泥工业要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生态化工业的转型,要实现节约型绿色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董树良 《科技资讯》2023,(10):59-6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建筑业是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之一,而水泥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其生产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水泥工业的绿色发展战略是目前水泥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水泥行业需要高效利用能源,建立清洁的生产机制,促进国内水泥工业大幅度节能增效减排。该文分析了水泥生产工艺的降污低碳措施,期望通过改进水泥生产工艺,做好水泥生产污染控制,支持我国制造业走低碳环保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水泥是生产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础设施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下,对于复合水泥的用量也越来越大。工业废渣是复合水泥制造的一种原材料,常见的有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等等,这为我国工业废渣治理和重新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该文主要针对工业废渣在复合水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泥工业传统的发展和生产模式,使得资源、能源都难以为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低碳经济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水泥工业低碳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水泥工业大幅度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生产机制,是水泥工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叙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分析了水泥工业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提出了水泥工业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加拿大观察到的重大混凝土工程破坏实例,反复强调我国在基建工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耐久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逐步将水泥工业转变为"绿色胶凝材料工业"。阐述了根据混凝土的技术进步重新审议水泥的标准与组成。最后建议把水泥的生产、流通与使用协调起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迅速发展,高炉水淬矿渣供不应求的现象日趋严重,所以,寻求其它原料作水泥混合材,己成为水泥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珍珠岩矿藏极为丰富,这些矿藏资源对发展我国珍珠岩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珍珠岩主要用来作保温隔热材料,由于膨胀珍珠岩工艺中对粒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珍珠岩矿砂加工处理过程中,常常有30~40%的过细的尾矿(80目以下)未加利用,作为废料处理.据我国八五年膨胀珍珠岩三百万立方米计算,该年全国珍珠岩尾矿排放量可达5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试验,对工业碱渣改良云南蒙自地区典型膨胀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掺量的水泥、工业碱渣、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条件下,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工业碱渣、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均可降低素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工业碱渣改性土最小膨胀率为水泥的0.77倍;当工业碱渣、水泥及水泥+工业碱渣混合料的改性膨胀土中的工业碱渣和水泥掺量分别超过30%和6%后,胀缩位移曲线基本重合;工业碱渣和水泥的最佳掺量分别为30%和6%,此时,工业碱渣改性土的最小膨胀力仅为水泥改性土的0.33倍,为素膨胀土的0.05倍;使膨胀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最优的工业碱渣掺量为30%~40%.  相似文献   

12.
朱国庆 《科技信息》2010,(5):282-282,37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水泥工业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经营粗放,生产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等落后技术装备还占相当比重,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改善此种状况.国家鼓励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工程项目取代落后的水泥工艺。本人参与了几条新型干法水泥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新型千法水泥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泥生产流程和能源消耗情况,系统地计算了3种不同工艺生产水泥的CO2排放量,并结合2008年华润(国投)海南水泥厂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了采用相同工艺生产水泥的CO2理论排放量与实际排放量相接近的结论;同时采用相同的理论方法估算了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CO2的总排放量;此外,针对我国水泥工业CO2排放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水泥生产流程提出了4个方面的节能减排措施,并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国家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及其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都为我国水泥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国内水泥环保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业内专家应深入探讨发展策略,积极应对,实现战略转型。一、国内水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水泥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己具有一定的规模和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公路有一半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在我国日益完善的公路网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费豪文 《科技资讯》2011,(29):139-139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中比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海港工程、交通工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国防建设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水泥作为现阶段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其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水泥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我国水泥生产的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脱硫石膏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脱硫石膏的概念、主要成分及其应用分类,及其在我国水泥工业中作为缓凝剂的性能和再处理方法,分析了脱硫石膏全部替代天然石膏生产水泥的优点及其注意事项,实现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预测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前景及水泥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GDP增长率与水泥工业增长率的比值变化,确定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水泥工业与其紧密关联的国民经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出对应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对这些模型的区间变化与水泥工业的发展变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水泥工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时具有消纳自身和其他行业废弃物的巨大潜力.在分析水泥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泥工业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可拓展性,并对其生态产业链进行了设计,旨在为水泥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概述改革十年来,我国水泥工业以平均每年增长1500万吨的速度迅猛发展,水泥年产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位。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地方水泥的技术改造,从土立窑改机立窑入手,逐步发展到全工艺线的配套改造。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立窑水泥厂的运用正日趋普遍,地方水泥生产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总体上看,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面貌尚未完全改变,在当前治理整顿期间,面大量广的企业技术改造任务仍很艰巨。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七届人大会议指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