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堡雕版印刷,随着建阳刻书业逐渐衰落,却在闽西悄然兴起,“清初进入全盛”,成为江南又一刻书中心,誉为“是我国古籍雕版印刷的四大基地之一”。它的历史业绩,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日久年深,实物大都湮没,几乎为学术界所忽视。检阅有关印刷史籍,问津者寥寥无几。近年来,才引起重视。遂为人知,有研究的文章问世。为了使这一文化的奇花,重现它的丰姿艳采,本文试就四堡雕版印刷,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欠缺之处,敬希补正。  相似文献   

2.
连城县四堡乡曾是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堡雕版印刷逐渐走向衰亡。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得出四堡雕版印刷业崛起的四条原因是:书籍的市场需求旺盛、四堡具有发展雕版印刷业的区位优势、商品生产经营模式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品的市场优势和刻书免税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对南齐时期的雕版印刷雏形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前技术背景浓缩凝聚而喷薄待发的重要时代.雕版印刷术产生的背景与复制神像和宗教经符的雏形技术密切相关,且出现地点均指向云南、贵州、广西的部份地区.  相似文献   

4.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由传统印刷业向现代化印刷业转化 ,由传统的书刊印刷向快迅、小批量短版印刷转移 ,在印刷业日益与广告业、出版业、信息业交叉融合的过程中 ,如何发展邵阳的印刷业 ,把邵阳的印刷业做大、做优、做强 ,是事关现代印刷业发展进程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对邵阳市印刷业现状进行调查所掌握的材料 ,就邵阳市印刷企业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其对策作初步的探讨 ,抛砖引玉 ,就教于学者专家。1 当前邵阳市印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邵阳的印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晋代 ,就开始出现雕版印刷 ,至南宋 ,邵阳城内雕版印书店达 2 0余家 ,从业人员2 0 0 0…  相似文献   

6.
对南齐时期的雕版印刷雏形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前技术背景浓缩凝聚而喷薄待发的重要时代.雕版印刷术产生的背景与复制神像和宗教经符的雏形技术密切相关,且出现地点均指向云南、贵州、广西的部份地区.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是近代出版的延续和发展,是高科技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出版从古代到现代,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数字印刷,载体伴随技术发展出现了很大变化,商业性在加强,但同时商业性与文化性交融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文化性与商业性这个出版两重性的本质不仅没有丝毫改变,而且两者的结合在加强.《文化关怀中的现代出版》就体现了现代出版中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8.
蒙学大家邹圣脉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赫然存放着一部毛泽东少年时代读过的署名“润芝”的线装本《诗经附考备旨》,此书编撰者是清乾隆年间闽西籍布衣邹圣脉。邹氏是著名的启蒙读物《幼学故事琼林》的作者之一,在清代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蒙学和儒学的研究,编撰和出版各类著作达12种约上百万字。同时,他又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刻书基地之一──四堡乡的雕版印刷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今天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本文以尊重客观历史的态度,对邹圣脉的生平、著作、影响作一番考证,对其主要著作的内容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使其得到一个应有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闽西红色文化对闽西大学生影响的调研采用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闽西红色文化对闽西大学生成长的影响。闽西红色文化精神对闽西大学生影响是比较大的。应大力发展闽西红色文化,加强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闽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套色印刷是中国古代继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之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饾版"的发明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所印刷的版画不仅色彩绚丽,精美鲜艳,且能表现画面的深浅浓度,把套色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拱版"技术的创新使印刷品更为美观精致,它比18世纪中叶德国第一次应用凹凸印刷技术要早150多年。  相似文献   

11.
套色印刷是中国古代继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之后又一重大技术突破,"饾版"的发明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所印刷的版画不仅色彩绚丽,精美鲜艳,且能表现画面的深浅浓度,把套色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拱版"技术的创新使印刷品更为美观精致,它比18世纪中叶德国第一次应用凹凸印刷技术要早150多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抽样调查,对龙岩师专、闽西大学两所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当前闽西高校学生对体育功能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主观的体育效果的评价是乐观的,但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体育活动场所和其它条件是制约学生活动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闽西客家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举足轻重,目前正遇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闽西的民居旅游资源整体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探求开发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抽样调查,对龙岩师专、闽西大学两所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到当前闽西高校学生对体育功能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主观的体育效果的评价是乐观的,但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体育活动场所和其它条件是制约学生活动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雪英 《龙岩学院学报》2008,26(1):45-48,53
闽西文化资源具有六大禀赋类型,开发闽西文化资源是促进闽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闽西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是: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发展资源型文化产业:闽西文博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产业互动开发;深度开发闽西文化资源,发展创意型文化产业:以品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规模经济;保护性开发与创新性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回顾闽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即规模经营问题、龙头企业问题、农民组织化问题、利益机制问题以及科技创新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闽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登上一个新台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3):102-107
清代河南宝丰人李绿园所著《歧路灯》一书中,有大量描述当时河南地区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内容,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南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状况。通过对《歧路灯》一书相关内容的整理和归纳,分门别类地对清代中期河南地方的手工业如金属加工、建筑装潢、纺织与服饰加工和雕版印刷等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和必要地考证。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潮流。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富有价值,具有开展文化旅游的优势。以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为着眼点,探求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促进闽西客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已不可回避,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突出。中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因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拒收、扣留、中止合同或停止进口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从分析闽西农业自然环境、农产品生产流通现状入手,指出了闽西农产品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发展农产品生产必须以优质安全取胜,提高闽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走绿色 特色 标准化的路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进入当代社会之前,闽西客家社会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社会。闽西客家家族形态主要表现为单姓血缘的大家族自然村和相对集中的血缘聚居形式。这种聚居形式的形成直接导致血缘宗族社会的形成,也标志着这一地区由移民社会彻底转变为定居社会。闽西客家家族具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功能,为闽西客家社会的发展起过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作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基层组织制度的基石,虽然也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承担部分统治管理职能,却又不具备行政执法能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构。其功能主要包括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和兴学育人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