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峡饮食文化由古而今的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饮食文化传统,而峡江食文化以其文化格调与文化气度的高度统一,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这一饮食文化传统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为三峡饮食文化的探讨提供了必要而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食鼠风俗为问题的切入点,从壮族食异文化的民俗事象表现,食鼠风俗的渊源与汉壮文化心理差异,农耕文化观念与食鼠风俗的仪式化,食鼠风俗的弱化脱落与文化生态功能转换等方面,对壮族食异文化心态及其文化生态功能转换作一些尝试性探讨。结论认为,壮族食鼠风俗不是一种单独残存的饮食文化现象,而是壮族饮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并且是与整个南方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汉越饮食文化结合产生的广东汉族共有的饮食文化现象,要想改造传统食异文化中落后的风俗,就要壮大雅正文化的影响,突显并重构壮族传统的鱼羹稻饭、禽畜副食和杂粮果蔬三个系列的饮食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明 《科技信息》2011,(20):159-159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沉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古代中国以儒家文化为载体,通过儒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影响着周边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对作为中国邻邦的韩国,更是影响深远。研究中韩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中韩两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形成了典型的草原法律文化.自蒙古汗国时期,蒙古族就不断与中原地区往来,元朝时,蒙古族的草原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进行了第一次融通,这次短暂而非全面的融通碰撞出一些火花.清朝时,在儒家民族观的影响下,蒙古族法律文化与中原法律文化全面融通,蒙古族法律文化受到中原法律文化中的刑罚方式、犯罪主观形态、伦理法律等影响,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形成了体现蒙汉法律文化的《理藩院则例》这一民族法规.  相似文献   

5.
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与起源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生产劳动、文化艺术、生命价值的追求、宗教、军事、民族认同等方面就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与起源作了探讨,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生活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多姿多彩的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现了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史籍文献记载,对蒙元蒙古族乳食品的历史源流及其传统制作技艺进行了考证.通过实地调查,对兴安盟牧民保留的传统乳食品制作技艺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对其关键质量控制点做出解释说明.将古今蒙古族乳食品相比较,认为二者在制作技艺方面既有传承又有所创新和发展,二者在具体操作技术以及所使用的制作工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当前蒙古族乳食品的实际操作较古代更为便捷和实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和部分藏族均以游牧文化著称于世,他们所创造的天神体系的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蒙古族的天神神话和藏族的天神神话从神话体系和天神信仰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和藏族的拉资都是天神信仰的表征,由此可以总结游牧民族天神神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是用来生产红曲、红曲米的一种微生物.红曲霉的研究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红曲就是亦医亦食的好材料.早在几百年前《本草纲目》中就有“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及产后恶血不尽”等记载.红曲霉以其能产生大量天然红色素而著称.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把它用于传统的酿造行业,如用于酿造黄酒、制醋.也用于豆腐乳,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以及提取天然红色素.在烹调方面还用红曲煮鱼煮肉或腌渍鱼、肉、豆腐等高蛋白的食品,经1—3个月腌渍,制出色香味俱佳的产品.在50年代到70年代中,发现红曲霉能产生多种酶类和少量有机酸,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糊精化酶、果胶酶等,现已形成工业化生产f—淀粉酶的规模.所产生的少量有机酸有琥珀酸、醋酸、杂醇油、葡萄糖酸、柠檬酸、丙酮、3—羟基丙酮等,因此在食品酿造和腌溃过程中对食品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满族先民的饮食尚处于维持生活基本所需的初级层次,但对后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满族共同体形成及其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其饮食文化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保留了较多的传统饮食文化特质的东北满族饮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特征;入乡随俗的直省驻防满族饮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水准最高的京旗满族饮食文化,八方文化荟萃的北京使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性特征得到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0.
卢江海 《海峡科学》2005,(10):23-2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二恶英、苏丹红1号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暴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该法令实际上对食品制造业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11.
马皓玥 《科技信息》2012,(30):190-190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都会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饮"与"食"两方面着手,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中俄两民族在性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甚多,其中包括射箭和珍珠球,射箭活动在游牧民族中开展得十分广泛,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射"是蒙古文化中一个重要文化元素,蒙古族射箭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涉及射猎生产、军事武备、制造技法、射术技艺、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珍珠球运动是我国满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满族文化的传承,由模仿满族人民采珍珠的劳动演变而来。该文分别介绍了射箭和珍珠球项目的起源发展与教学,以期能为教练员、体育教师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蒙古包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演变,其制作技术工艺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本文结合对蒙古包的源流与文化内涵的阐释,对内蒙古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蒙古包制作技术工艺进行了考察,指出正蓝旗蒙古包厂制造的蒙古包的骨架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木质结构,其制作工艺保留了不少传统工艺的成分,是难得可贵的民族传统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14.
对蒙古族具有特定区域和族群特性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分析了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生态特性,提出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美的”规定性不只是形式的,更是生态的,符合生态观念的,便是“美的”,这是蒙古族审美意识建立的基础。可以说蒙古族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它的生态特性,是它不同于西方传统,也不同于汉族传统的审美经验和特性。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以重保健、讲和谐、爱自然、追求美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通过论述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探索傣族饮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时下,"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经常出现.什么叫做转基因食品?简单地说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的细胞或个体,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生物,此即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食或以它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均称为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7.
方便米食是适合以稻米为主食的消费者口味的一大类米制产品,其风味是评判食品好坏的重要指标。 淀粉作为方便米食的主要组分之一,参与其风味形成并影响风味释放。 简述了淀粉组分对方便米食风味物质贡献的共性机制,分别阐述了常温方便米饭、挤压方便米饭、米发糕、炒米、挤压米线、粽子等 6 大类具有代表性的方便米食产品中淀粉组分在其风味产生及释放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淀粉对方便米食风味物质贡献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高品质方便米食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信阳菜已享誉河南省内外,彰显了信阳饮食文化的魅力,研究其形成原因,对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概括信阳饮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信阳饮食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于信阳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认为过渡带的地理环境条件决定了信阳饮食原材料、饮食结构以及区域内部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分异性,这些特性构成了信阳饮食文化的特质,也是信阳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这些特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蒙古包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演变,其制作技术工艺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这里通过对内蒙古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考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该厂蒙古包生产制作的技术工艺特点,指出其生产制作蒙古包的技术工艺保留了不少传统工艺的成分,是难得可贵的民族传统工艺瑰宝,需要对其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叼羊"的现状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叼羊”活动在新疆游牧民族中开展十分广泛,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章对“叼羊”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特征进行论述。随着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化,“叼羊”活动依然被传承下来,但有弱化的趋势,文章着重从游牧民族定居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一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从开发角度和措施方面对“叼羊”活动走向市场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