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都非良策;土地换和平才是谈判基本原则。随着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中东和平进程也出现了转机。去年9月,在美国、埃及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定了《沙姆沙伊赫协议》;11月初,克林顿又借在挪威纪念拉宾遇刺逝世四周年之际同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举行了首脑会谈,确定要在今年2月达成关于永久地位问题的框架协议,9月签署巴以永久和平协定。现在,巴以达成框架协议的期限已经临近,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问题日渐凸显。那么,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土地换和平”,是否会出现其他和平手段,如以“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2.
二次大戰後横陳在人类面前的問题,应該不是為下次战爭打算,而是为永久和平打算。我們不懷疑美国愛好和平的善意,诚如杜鲁門總統所谓:“没有国家懷疑美国維護此界永遠和平的善意。”但和平的善意是一事,和平  相似文献   

3.
瑞士永久中立除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地理因素之外,还与其人民长期以来为捍卫和平中立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瑞士的中立外交政策不仅给瑞士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其他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并使之成为世界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战争的国度之一,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永久中立政策使蕞尔之国瑞士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国”,成为世界各国心目中的“伊甸园”和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戰爭與和平     
由於日本的降伏,反法西斯戰爭已宣告勝利結束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曾經陶醉於“永久和平”的人們,畢竟過了將近二十年的“和平”生活。現在,敵人剛放下武器,我們竟立刻聽到號召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呼聲。無數創痕尚未平復的人們,已陷入痛苦的惶惑中:明天的世界究竟是戰爭,還是和平?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枪停棉兰老     
经受24年战乱之苦的菲律宾南部人民,终于在9月2日看到了和平曙光。这一天,菲律宾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以下简称摩解)的代表,在马尼拉总统府马拉坎南宫大约1500名各界人士参加的仪式上正式签署了和平协议,从而宣告了这场已使12.5万人丧生的内战鸣锣收兵。对此,拉莫斯总统尤其感到欣慰,他宣称,这是政府与摩解进行3年谈判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菲南部长达24年流血战争的结束,将为菲南部带来“经济繁荣”和“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7.
怎样避免战争、堆护和平,是爱因斯坦时刻关注的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他主张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政府,相信这是获得永久和平的唯一方法。爱因斯坦的理念是不成熟的、脱离实际的。但它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美好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文化渊源是儒家文化的“秩序和平”论。近代社会以来,“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曾经试图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重新找回“和平”、“和谐”的理念,为中国寻找出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平、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中国化,并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藉由持续参拜靖国神社,我们将谦卑地表达出对那些已成为我国国家基石的尊敬,而誓言永不再发动战争,也重申我们维持永久和平的决心。”——日本执政的自民党1月17日通过2007年度政策纲领,鼓励党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将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有分析家指出,这有可能为日相安倍参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对生活的观念十分复杂,但哲学家们都认为人类必须有智慧,有勇气,才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他们对“智慧”和“勇气”的理解不同罢了。把孔孟那种比较积极的观念和老庄那种比较圆滑的和平的观念调合起来,成为中庸的哲学;这种哲学是动与静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介于动与不动之间,  相似文献   

11.
自30年代以来,北爱尔兰问题始终像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困挠着历届英国政府和首相,并成为影响英国社会稳定的一块久治不愈的溃疡。今年4月10日,英国和爱尔兰两国政府和北爱八个党派共同签署了和平协议,使北爱和平进程取得突破。虽然北爱永久和平的路还可能是艰难曲折的,但协议已为北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并“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对象、现实、感性”成为如此存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不仅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为战后的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完全正确的和正常的道路。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莊严地宣称: “我们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隨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关於和平方面——我们确信:我们的和协,必将使和平成为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无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这和平必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而在今后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災难和恐怖。”德黑兰会议的重大意义,是在於它在事实上肯定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的原则,而以大国合作为基础,採取充分协商的精神,来解决和平和战争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陆鸣 《科技智囊》2006,(5):8-11
“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构建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人与人的和睦,人与自然的和谐,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澳大利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主题演讲中的精彩论述,从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和谐”这一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当今世  相似文献   

15.
冯玉军 《世界知识》2020,(17):75-7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并未因“十四点计划”和“凡尔赛体系”而实现永久和平、抚平战争创伤。对于战败国来说,一战的结束反而是另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一战正式结束到1923年7月《洛桑条约》签署之间的“战后”欧洲,是地球上最为混乱的地区。内战交织着革命和反革命的厮杀以及新兴国家间的边界冲突,遍布从芬兰到高加索的暴力冲突导致近10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16.
瓣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鲁迅先生在二十年代后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是运用这一方法.对文坛上或“左”或“右”的偏颇进行不懈地拨乱反正,使其文艺思想闪烁着哲学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一先秦哲学,偏重社会,堪称“社会论的政治哲学”(李泽厚《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笔者有感于斯,曾撰拙文《老子社会政治观初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认为主张“无为而治”、“爱民治国”的民主思想、非战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向往“小邦寡民”的理想国度等,是老子社会政治观的基本之点,也是主要之点。今意犹未尽,试作“再探”,旨在进一步挖掘老子哲学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揭露了这种历史观对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文章充分肯定了卡尔.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对我国和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而呼吁“马克思不能丢”。  相似文献   

19.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哲学的功能角度探讨哲学,提出了“哲学是智慧之学”的新命题。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之:1、哲学能增长智慧;2、哲学促使了谋略学的产生;3、哲学智慧成就科学事业例说。文章认为,应把哲学从“政治哲学”和“书斋哲学”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让哲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