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治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长治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类型多样,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名优和特色农产品.从农家乐、度假养生、农业观光等多种类型上,对长治市休闲农业旅游进行了阐述.指出长治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分析市场需求,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塑造旅游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2.
灵山县系广西的农业大县,素有"荔枝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县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地域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在立足于灵山县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灵山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郊农业旅游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针对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本文针对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包括资源条件、环境价值和设施管理等3个准则层因子和14个约束层因子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评价模型.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焦作市旅游资源以休闲性、观赏性和科学研究的价值为主.说明这是游客普遍关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选择旅游地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山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农业和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能调节农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结构,还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四川山区农业休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四川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资源发展定位不准、整体规划布局不均衡、产业链的资源融合程度欠佳、缺乏创新旅游新理念是当前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根据四川省山区农业发展的特点设计资源开发新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资源开发的策略,为农业经济与休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 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 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 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 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宝山镇下坊村位于怀柔区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处于重要的农业旅游发展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现有的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村落环境较凌乱等问题.为了促进该村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建议应积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更新旅游经营理念.兼顾环境整治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等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认为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的分布受控于区域地质和地貌等条件,即地质地貌等的条件决定着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溪地区素有"地质摇篮""地学殿堂"之称,旅游地学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区域旅游地学资源特点突出.通过本溪旅游地学资源所表现出的地层发育齐全、地域垄断性、不可再生性、历史性、文化性、观赏性、美学性、民族性等特点的分析,按照属性及成因研究本溪旅游地学资源中地质历史旅游地学资源、动植物旅游地学资源等5个类别的属性及成因,提出本溪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古格土林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在我国国土的最西端,深居内陆,四面环山,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古格土林旅游区是阿里地区五大旅游区之一,其地理空间包括阿里地区札达县全部和噶尔县门士乡的一部分,这里拥有我国最大的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同时又是象雄部落和古格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阿里三围之一的"由板岩山环绕"之地。境内的自然景观独特,而且文化遗址琳琅满目,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加上独特的民风和诸多不解之谜,是阿里独具魅力的旅游区之一。文章在阐述古格土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开发该旅游区应创造条件,积极实现双遗产申报战略,充分认识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的地位,深度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从而推动该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其培育成独具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龙何屯为例.分析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认为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耕地质量差,可耕地严重不足,后备耕地资源缺乏。提出以单个峰丛洼地为单元的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进行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整理。把单个峰丛洼地作为一个单元,按照生态系统的要求,进行水利设施、能源及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土壤改造,坡地改梯地及平整土地工程,景观整理措施,生物技术措施,以及农业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该模式实施3a,龙何屯的强度水土流失区变成中轻度水土流失区;实现整个村子自来水到户,每户1个沼气池.粮食单产量提高到近4500kg/hm^2,人均总收入约1230元,提高了80%;植被覆盖度由原来不足10%提高到37.74%,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13.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河谷深切,环境封闭,耕地质差量小,人口压力重,资源开发强度高,环境退化十分严重,社区发展水平低下,生态环境治理与社区发展矛盾尖锐突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社区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并使之受益于治理、保护的成果,使生态环境治理与社区发展相互协调将是今后本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此,必须重视社区发展需求,建立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并通过政府行为,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和综合措施,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使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才能确保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在本质上是一次体验过程.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民族节庆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是进行开发利用的核心优势.黔西南州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对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文化体验性,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业已发展成为西藏的特色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西藏经济的发展。交通是整个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交通业较落后,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文章着重阐述了西藏交通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西藏区际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交通业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体系不合理、地区内交通发展不平衡、交通服务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对西藏交通建设的投入、利用西藏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和点轴发展战略全面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观光农园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观光农园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而开发出来的既有农产品经济收入,又适合观光旅游的农业种植园,观光农园旅游区是由多个观光农园组合而成的,其开发和规划大致包括5个方面内容;(1)资源条件评价;(2)确定目标市场和开发方向;(3)功能分区及活动项目策划;(4)旅游产品规划;(5)旅游形象设计,成都市龙泉驿区是我国西部很有特色的观光农园旅游区,将其规划为六大功能区,设计了5大类旅游产品,并将其旅游定位为“中国西部桃之旅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的主要区域,石漠化已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面积与等级、不同石漠化类型土地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概述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对粤北岩溶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石漠化防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