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权系数未知、属性值具有缺失的不完全信息下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处理、不同属性下焦元的确定及评价值计算,获得证据的基本概率分配,然后利用证据合成,并通过信任区间的计算与排序,获得整个方案集的排序。最终,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江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2):161-168
光辐射源空间定向在航天、军事等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视场上的高精度定向,对180°以上视场的定向目前需用多个局部视场组合实现,导致探测系统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增加问题.定义光辐射源的辐射能量和方向为矢量,根据辐射余弦定理和矢量定律,推导出了该矢量能用法矢量不共面的3个面的单位法矢量及光辐射源投射在这些面上的能量来求解的结论,以及该矢量的数学求解公式;基于此结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多面体的几何特性,提出了用多面体实现光辐射源空间360°全视场定向的方法;给出了抗多径干扰的方法;推导出了误差上限的计算公式,解决了误差范围的确定问题.实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及误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当3个测量面的单位法矢量构成的矩阵正交,任一测量面上能量的测量误差值与其真实值的比值上限为5%或1%时,其精度优于2.866°或0.574°. 相似文献
3.
矩独立的基本变量重要性测度及其概率密度演化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分析基本变量对可靠性分析中失效概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种矩独立的基本变量对系统失效概率的重要性测度指标η,分析了其相应性质,并给出了性质的证明.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基本变量对系统失效概率与基本变量对响应量分布密度的重要性测度,并建立了求解2种矩独立基本变量重要性测度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求解2种矩独立基本变量重要性测度在计算上的困难.采用所建立的重要性测度概率密度演化方法,求解了数值算例和具体工程中基本变量对功能响应函数分布密度和失效概率的重要性测度指标,结果证明所提重要性测度可以从输入变量随机取值的分布密度角度衡量基本变量对失效概率影响的程度,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采用所建立的求解重要性测度的密度演化方法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静态损伤识别测量方法存在测量系统布置烦琐、测点有限以及基于应变参量的损伤识别受加载条件限制的问题,一种基于归一化应变梯度变化(Differential Gradient of Normalized Strain,DGNS)的损伤识别方法被提出.通过对只含有矩形槽的试件和同时含有方形通孔和裂纹的试件的数值计算,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塑性变形、裂纹等损伤.实验中,提出采用应变等值线密度变化(Differential of Strain Contour Density,DSCD)取代DGNS用以识别结构损伤,两者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但DSCD更加有效地保证云图的平滑性和可视性,实验证明DSCD可以有效地识别塑性损伤.研究表明,DGNS(DSCD)可以很好地刻画出结构塑性变形、裂纹损伤特性,剔除由于结构自身不均匀造成的应变集中区域的影响,有效地孤立出损伤区域;DGNS(DSCD)是结构的本征参数,不依赖于外部载荷幅值;相比于传统的应变损伤识别,DGNS(DSCD)具有更加敏感、更早捕捉损伤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鞍点概率估计可以直接逼近非正态变量空间中单个线性功能函数概率分布的特点, 提出了三种基于鞍点概率估计的系统多模式可靠性分析方法. 其一是基于鞍点估计的近似边界理论, 该方法首先采用鞍点概率估计方法得到各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和等价正态可靠度指标, 然后利用边界理论近似得到系统失效概率的上下界限; 其二是基于鞍点估计的Nataf分布逼近法, 该方法首先采用鞍点估计得到各失效模式响应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及近似线性化功能函数的相关系数, 然后根据Nataf分布来逼近结构系统响应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进而利用直接数字模拟法来求得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 其三是鞍点线抽样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变量的线性标准化变换来消除变量的量纲, 然后在标准化的变量空间中利用线抽样方法的样本点将系统失效概率转化为一系列线性响应功能函数失效概率平均值的形式, 再采用鞍点概率估计方法直接估计非正态变量标准化空间中这一系列线性响应功能函数的失效概率. 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实现过程和算例结果可以发现: (1) 第一种方法只能给出多模式系统失效概率的界限, 并且只适用于线性程度较好的功能函数的情况; (2) 第二种方法可给出系统失效概率的确定值, 这种方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Nataf分布对多模式系统响应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近似, 还来源于每个失效模式极限状态函数的非线性程度, 第二种方法也只适用于线性化程度较好的功能函数; (3) 第三种方法给出的是多模式系统失效概率的估计值, 该估计值随样本点数的增加而趋于真值, 并且该方法可以考虑功能函数的非线性对失效概率的影响, 因此方法三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多种蕴涵算子的赋值空间上的测度与积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俊 《中国科学(E辑)》2001,31(1):42-50
对多种蕴涵算子导出的赋值空间进行统一处理,引入公用的Lebesgue测度,证明了相对于若干常见蕴涵算子而言,全体逻辑公式都是可测函数.建立了t(α重言式)理论,提出了一般的语义MP规则和一般的语义HS规则. 基于积分理论引入了逻辑公式的真度概念,提出了积分MP规则和积分HS规则.最后,通过通用逻辑度量空间概念在全体公式集上引入了伪距离,为近似推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连迎洁;孙玉玲;罗家棠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5,47(1):111-128
政策协同是保障和促进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我国868份氢能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设计包含时间、空间两维度,政策主体、工具和主题三要素的政策协同测度框架,利用深度学习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量化测度我国氢能政策的协同情况。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我国氢能政策主体合作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协同度持续提升;工具协同度略有降低,偏好使用试点示范和法规标准子工具,而较少使用政府采购和税收优惠子工具;主题协同度处于中上水平且不断提升,但制氢、储氢、运氢和加氢环节的政策支持仍有待提升。从空间维度看,中央政府的主体协同度明显高于其他氢能产业聚集区,主题协同度处于中下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氢能产业聚集区;中央及各氢能产业聚集区政策工具使用情况相近,工具协同度相差不大。未来应从建立跨区域政策协同框架与沟通平台、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促进氢能上游及中游环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是合成孔径雷达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方面,如何在高维SAR图像中提取有效分类信息是制约自动目标识别的瓶颈问题.本文基于流形结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最大异类距离特征提取,该方法融入了样本集类别信息和邻域信息,通过最大化异类样本的距离实现特征提取,以提高特征的可鉴别性.基于MSTAR数据库的实验已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目标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波谱知识的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棉花像元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中收集到3年共16d的地面实验测量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了棉花各生长期的主要结构参数的分布范围, 使用冠层反射率模型SAILH对棉花全生长期的波谱进行了模拟分析, 进而模拟得到不同日期棉花像元对应的CEBERS-02 CCD各波段的反射率. 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3团农场为实验区, 用马氏距离匹配和光谱角度匹配两种方法, 实现了CBERS-02 CCD图像棉花像元提取. 并在最后分析了辐射定标误差对棉花像元识别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于CEBERS-02 CCD数据, 使用光谱角度匹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棉花像元识别结果, 能够为以后的棉花长势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并发故障诊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由人工免疫系统和证据理论相结合得到的旋转机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利用免疫系统自己-非己识别机理衍生而来的阴性选择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再结合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规则,得到最终的诊断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区间灰数Verhulst对整体呈现\"S\"形变化特性的连续区间灰数序列模拟误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构造序列的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连续区间灰数Verhulst动态预测模型,即先分别构建连续区间的核序列和测度序列,继而建立核序列的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和测度序列的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最后构建区间上下界预测模型。将此模型应用于青海玉树地震伤病员人数的预测,并与多种典型Verhulst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用地属性及其相似关系评价为基础,揭示了用地开发强度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而结合计算机编程工具初步建立城市设计干预下的用地开发强度动态决策模型.在该模型中,首先根据可建设潜力对每一用地单元进行各项因子评价,如用地性质、可达性、历史地段控制、景观控制等;然后根据因子之间的相似性,建立起地块之间的类比参照关系,即用地条件相似的用地趋向于相似的开发强度.这种参照关系揭示了城市用地开发强度自发的生长规律.这样,通过已知地块的用地开发强度便可计算出未知地块的开发强度.而且,可根据城市设计或政策意图,通过调节系统参数或直接修改局部用地开发强度来积极干预系统状态,而系统的反应又为合理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并启发和辅助城市设计构思.该系统兼顾形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体现了开发强度决策的客观、公平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第一原理计算了有序闪锌矿合金Si50Ge50的声子谱,与0GPa压力下的能带结构和直到20GPa压力的声子扩散曲线的压力依赖性.计算发现,在14GPa时,横向声学模式由压力导致软化,声子频率达到0,这表明对称性被打破,在高压下有新相生成. 相似文献
14.
语音识别技术是以声学特性为基础,通过研究声学频谱的模式匹配准则算法,使得机器人利用语音识别系统来执行命令。本文描述了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而构造的语音识别机器人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激励声音的频谱,高速的数据采集与匹配模块,确定语音识别系统的最佳程序中断地址参数,从而可以高精度的实现机器人小车控制功能。系统硬件系统主要由SPCE061A处理器,电机的驱动与控制电路,语音接收单元等组成。软件系统由信号处理模块,语音采集与匹配模块,控制模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5.
贾倩;张辉;串丽敏;王爱玲;齐世杰;赵静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5,(2):198-214
明晰作物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对我国部署作物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具有科学指引价值。本文基于Derwent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从核心技术特征视角出发,构建核心特征测度模型,结合领域专家建议遴选作物生物育种领域核心专利,基于核心专利与核心技术的潜在关联性,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绘制作物生物育种技术关联网络,识别其核心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子群,结合专家解析得到八项作物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包括: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RNA干扰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体系改进与优化,耐除草剂基因挖掘、鉴定与共表达,综合性状改良基因挖掘及转基因育种等等。结合我国作物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未来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基于仅测角的自主交会相对导航研究为背景,构建了仅测角相对导航的可观测度定量分析模型,并研究了利用追踪器轨道机动时潜在的相对距离信息来提高仅测角相对导航可观测度的策略。以航天器相对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以光学相机为唯一相对测量设备的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根据牛顿迭代方法,推导了相对导航的可观测度计算模型,为相对导航系统可观测性能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研究了追踪器在轨道机动时潜在的相对距离信息及其误差模型,并给出了基于该潜在相对距离信息的可观测度计算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模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可观测度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潜在相对距离信息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水网节点重要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水网节点的重要性排序在工程应用中有重要实践意义,对于水网调度、安全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本文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山西大水网节点重要性排序问题为背景,对水网节点重要性评价进行研究.首先从整体角度出发,不考虑水网方向和干支斗毛级别差异,基于水网全局网络拓扑结构,从局部属性、全局属性、传播属性和网络位置四个方面定义了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其次,分别根据这四个指标,对水网节点重要性进行排序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网络位置指标进行了改进.然后,由于单指标评价结果不够全面且适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给出了基于TOPSIS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来综合评价节点的重要性.最后,考虑水网方向和级别差异,提出对水网进行干支斗毛级别划分,基于Page Rank算法对同一级别的有向赋权水网节点重要性评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被应用到不同的场景,由生物识别引起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等定性研究方法,归纳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其所带来的困境,进而分析国际组织、主要经济体对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归集的个人信息治理政策。研究发现国际组织主要从原则性规范入手,利用“国际软法”对宏观的智能技术运用进行规范。在主要经济体层面,欧盟构建了严苛的治理体系,美国强调实用主义自下而上进行立法,日韩等国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国则力图构建效率与安全的平衡点。最后,运用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欧美等经济体与我国当前有关生物识别技术的监管政策进行对比,得出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未来我国可借鉴欧美等作法,完善授权同意机制,可对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分场景、分级别管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86家572位创业者或决策者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检验了个体创业者的感知风险结构模型及其在创业机会识别到创业意愿的关系模式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具有感知损失和感知收益二维度特征;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风险正向显著影响创业意愿.在此基础上,得出感知风险在创业机会识...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眼睛状态识别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建立肤色模型分割出人脸区域,再利用搜索连通域的方法实现眼睛区域的定位;然后计算出眼睛区域的垂直积分投影曲线,提取并比较曲线的特征参数,从而识别眼睛的状态;最后以眼睛闭合时间比率为测量标准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实时性较好,疲劳检测的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