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化剂对常压渣油减压拔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西拉常压渣油和马西拉/卡宾达(质量比3/7)混合油常压渣油添加了具有不同长链和不同极性基团的1~5号活化剂后,用简易蒸馏的方法研究了减压拔出率变化。结果表明:富含芳烃糠醛抽出油对重油的强化作用优于FCC油浆;酚类物质在活化剂中有助活化作用;马西拉常压渣油添加0.12%(质量百分数)的3号活化剂净拔出率为2.05%;混合油常压渣油添加0.009%的5号活化剂,净拔出率达到3.34%。加活化剂后原料油的运动粘度与馏分油净增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添加糠醛抽出油时小于350°C的轻油馏分收率有较明显的增加,5号活化剂使轻蜡油和重蜡油收率有明显增加;加剂前后减压渣油质量发生了改变。并从石油分散体系的胶体形式和稳定性入手探讨了强化蒸馏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原油掺炼对混合原油、馏分油及渣油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卡宾达和阿曼原油、卡宾达和马西拉原油、马西拉和大庆原油等3组混合原油,考察了原油混合后,在520°C前的拔出率、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凝点、馏分油密度和折光率等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原油掺炼比例适当时有可能使拔出率高于理论拔出率0.88%~3.87%;掺炼原油总拔出率的正增趋势对应着粘度、表面张力、密度和凝点的负增趋势,反之亦然;在最佳掺炼比条件下,原油掺炼会引起原油各馏分结构组成变化,而且对柴油、蜡油及渣油尤其明显,渣油略有变重;混合原油拔出率及原油、馏分油和渣油性质的变化不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技术进行了轻质原油混炼油加剂强化蒸馏实验 ,考察了活化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混炼油粘度与拔出率的影响 ,模拟结果经实沸点蒸馏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 ,加剂强化蒸馏可以提高轻质原油混炼油的拔出率 ,经色谱模拟蒸馏筛选出的活化剂及其适宜的添加量下 ,混炼油的拔出率净增值可达2 %~ 3%.  相似文献   

4.
针对馏分油脱酸技术不能解决高酸值原油蒸馏过程的设备腐蚀问题,采用脱酸剂技术对高酸值原油脱酸进行实验研究。与馏分油碱洗脱酸工艺相比较,该技术可以缓解或消除石油酸对炼油设备的腐蚀;具有剂油比小、烧碱用量少、不乳化和污水排放量小等特点;有较好的脱酸效果和适应性,脱酸率达到95%;酸值为2.07 mgKOH/g的高酸值原油脱酸后,进行蒸馏切割,所得180~350 ℃馏分油的酸度<10 mgKOH/100 ml,直馏柴油不必再进行脱酸精制。提出采用原油电脱盐工艺和脱酸技术相结合的新工艺,可利用现有的工艺设备,技改费用少,易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机械活化碱分解黑白钨混合中矿及常压碱煮钨渣所得高杂粗钨酸钠溶液(m(As)/m(WO3)=(0.32~2.94)×10-3,m(Si)/m(WO3)=(1.26~5.84)×10-3)为原料进行钨酸钠结晶过程除砷、硅等杂质的研究,分析了结晶率及氧化铝的添加量对除杂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除杂效果与结晶率有关,当结晶率为80%~90%时,除砷率和除硅率均可达90%以上,对m(As)/m(WO3)和m(Si)/m(WO3)分别为3.21×10-4和2.41×10-3的料液而言,除杂后的精液中m(As)/m(WO3)和m(Si)/m(WO3)可分别降至3.50×10-5和3.56×10-4以下.添加Al2O3可明显改善结晶过程中的除杂效果,且Al2O3经化学改性处理后,活性增强,除杂效果更好;在相同条件下,与不加铝盐相比,添加活性Al2O3可使精液中的杂质含量明显降低,除砷率由88.48%增加到94.65%,除硅率由89.77%提高至97.74%.  相似文献   

6.
Na_2WO_4溶液结晶过程中除砷、硅等杂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机械活化碱分解黑白钨混合中矿及常压碱煮钨渣所得高杂粗钨酸钠溶液 (m(As) /m(WO3) =(0 .32~ 2 .94)× 10 -3,m(Si) /m(WO3) =(1.2 6~ 5 .84)× 10 -3)为原料进行钨酸钠结晶过程除砷、硅等杂质的研究 ,分析了结晶率及氧化铝的添加量对除杂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除杂效果与结晶率有关 ,当结晶率为 80 %~ 90 %时 ,除砷率和除硅率均可达 90 %以上 ,对m(As) /m(WO3)和m(Si) /m(WO3)分别为 3 .2 1× 10 -4 和 2 .41× 10 -3 的料液而言 ,除杂后的精液中m(As) /m(WO3)和m(Si) /m(WO3)可分别降至 3 .5 0× 10 -5和 3 .5 6× 10 -4 以下 .添加Al2 O3 可明显改善结晶过程中的除杂效果 ,且Al2 O3 经化学改性处理后 ,活性增强 ,除杂效果更好 ;在相同条件下 ,与不加铝盐相比 ,添加活性Al2 O3 可使精液中的杂质含量明显降低 ,除砷率由 88.48%增加到 94.6 5 % ,除硅率由 89.77%提高至97.74% .  相似文献   

7.
以中原原油常压馏分油为原料,在0.493~1.474MPa压力下,测定了116个窄馏分相平衡常数。考察了Soave(SRK)方程、Grayson-Streed(G-S)关联和GS-SRK关联三个汽液平衡模型,对中原常压馏分油加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oave方程预测结果最好,其对平衡常数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0.2%,对温度预测绝对平均相对误差为4.7℃。  相似文献   

8.
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其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较Ⅰ组而言,肉仔鸡生长前期平均日增重Ⅱ组提高2.50%(P>0.05),Ⅲ组极显著提高7.22%(P<0.01),Ⅳ组则极显著下降15.03%(P<0.01);生长前期采食量Ⅱ、Ⅲ组显著提高1.47%和1.73%,Ⅳ组则极显著下降7.66%(P<0.01);前期料重比Ⅱ组下降0.97%(P>0.05),Ⅲ组极显著下降5.34%(P<0.01),Ⅳ组则极显著提高8.74%(P<0.01);肉仔鸡生长中、后期以及全期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Ⅱ、Ⅲ组有所提高,Ⅳ组则下降,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较Ⅰ组而言,半净膛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2.73%、3.60%(P<0.01);胸肌率Ⅱ、Ⅲ组极显著提高14.83%、16.68%(P<0.01);腿肌率Ⅲ组提高最为明显,为14.17%(P<0.01);屠宰率、全净膛率各试验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6%发酵棉粕组在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以添加6%发酵棉粕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节能地制备燃料乙醇,采用有效能分析法对燃料乙醇萃取蒸馏工艺的4个塔进行分析.其中醪塔由塔顶常压操作、水蒸气预热进料变为塔顶压力50 kPa、塔底废醪液预热进料后,有效能效率从33.3%增加到61.0%;精馏塔塔顶压力从常压变为200 kPa时,有效能效率从1.6%增加到64.0%;萃取精馏塔的萃取剂乙二醇中添加醋酸钾后,有效能效率从原来的25.0%增大到29.0%;萃取剂回收塔的有效能效率为25.9%.说明利用有效能分析法可以清晰地辨别系统能耗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玉门混合原油强化蒸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沸点蒸馏研究了强化蒸馏添加剂T218和T208以及芳烃浓缩物对强化玉门混合原油减压蒸馏的影响。结果表明:T208不仅能增加馏分油收率1.04%,而且改善馏分油质量,并提高了减渣作为道路沥青的质量指标;糠醛抽出油在适当条件下亦可作为强化蒸馏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溢油鉴别及油指纹库建设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指纹鉴别作为目前溢油鉴别最成熟的技术,在国外溢油事故调查处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鉴别技术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油指纹库作为其重要基础,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论述了溢油鉴别的方法,美国、加拿大、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油指纹鉴别方法、体系及油指纹库建设情况,以及溢油鉴别和油指纹库的作用.面对我国目前石油开发和运输状况,认为我国的溢油鉴别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指纹库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目前民用建筑空调系统中使用日益广泛的燃轻油设备的输油系统入手,分析在轻油输油系统设计和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供了孤岛、克拉马依原油8种馏分油的混合油,加压下的115个窄馏分的平衡常数值(K值),以及相应的K值数学关联式。孤岛油和克拉马依油K值关联式对K值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7.04%和3.45%。  相似文献   

14.
乳化油节能降污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叙述了乳化油在燃烧过程中不同燃烧反应机理,实验证明了燃烧乳化油具有节能、节油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计算机对柴油油滴的蒸发进行模拟计算,并研究柴油油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蒸发时的温度、直径及质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阐述的油藏工程软件系统以五种油藏工程动态方法研究井点剩余油分布。通过分层系及分小层计算单井和单元的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可采储量等指标,实现分小层的井点及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研究。通过层内划分韵律段,计算各韵律段的剩余油可采储量,实现层内剩余油分布研究。软件系统简便易行、计算结果可靠,特别适宜于矿场操作,能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煤机液压油合理使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煤机液压系统故障的分析,指出液压油是保证采煤机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并对液压油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保持油液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椭圆罐体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三种纵向倾斜情况,分别建立了油量与油位高度之间的二重积分模型。用MATLAB得到相应的数值积分方程并进行数值计算。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与液位高度的抛物线关系,进行二次回归。用回归函数修正了模型,得到精确度可达到99.6%的储油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城东庄油气苗的特征、油气苗的源岩及油气的储层,并对石楼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粒子模型仅考虑油粒子的随流输运、随机游走过程而忽略溢油风化作用的缺陷,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蒸发、溶解、生物降解效应的改进的油粒子模型。构造典型案例,对改进前、后油膜厚度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膜厚度受溢油风化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对于不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油膜厚度差值随着溢油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对于相同规模的溢油量,改进前后预测厚度差值由中心向四周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