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两种不同血液样本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高台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中随机选取48例,采集48例健康体检者末梢血、静脉血,统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时间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2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WBC、HGB三项指标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此项指标0h、1h、3h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血常规检验采集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其测定结果更加优异,同时具有更为满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3.0T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SL-f 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 d,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 d(每天1次),并且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对比剂后20 min、24、48、72 h和7 d共6个时间点进行3.0T ASL-f 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肾脏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BF值以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外髓部RBF值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升高,持续至48、72 h后回落至低于注射对比剂前,直至7 d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持续升高至72 h、7 d后回落至近注射对比剂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72 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后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即出现损伤,24~48 h损伤减轻,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 min,7 d后损伤加重,与20 min组相仿;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严重损伤,24~48 h损伤减轻,逐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 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剂后,除24 h组两者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时间组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0T ASL-f MRI技术可以评估CIAKI引起的肾血流灌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纤维素复合酶处理豌豆秸秆粗饲料,研究其营养特性变化。添加纤维素复合酶1‰后,粗饲料豌豆秸秆中可溶物含量有所提高,在6 h、12 h时差异极显著(P〈0.01);酶解率有所提高,在24 h、36 h和48 h时差异极显著(P〈0.01);NDF、ADF、HC、ADL和CEL在48 h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收的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8例,且每例患者均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其中将118例静脉血样本作为静脉血组,将118例末梢血样本作为末梢血组。比较2组血常规检测结果。静脉血组WBC、MCH数值较末梢血组低(P0.05),RBC、Hb、HCT、PLT、MCHC及MCV数值较末梢血组高(P0.05);分析静脉血样本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发现,3h内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PLT与MXD数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6h后检测与即刻检测比较,WBC、RBC差异不大(P0.05),PLT数值有所下降(P0.05),MXD数值有所升高(P0.05)。临床上使用不同血液采集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相较于末梢血检测而言,静脉血检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应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与此同时,血常规检测结果受采集后样本放置时间影响,故为避免误差,应在3h内完成血常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对小鼠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ICR小鼠、C57BL/6 J小鼠各20只,采集定量静脉血液加到定量血细胞分析用稀释液中混匀,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于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在MEK-6410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微量血测定法测定血常规。结果 ICR小鼠和C57BL/6 J小鼠血常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0 min相比,RBC在2 h、4 h、6 h和8 h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量血测定法测定小鼠血常规时,尽可能在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后即刻完成。RBC总数在1 h内测定,与RBC相关的HCT和MCV指标测定不宜超过30 min,PLT测定在2 h完成,与PLT相关的PCT和MPV测定应在1 h内,WBC总数及HGB含量较稳定,可在8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慢性乙肝176例,慢性丙肝67例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参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组慢性病毒性肝病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分类结果只有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丙肝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慢性病毒性肝病两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可以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病的肝损伤程度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静脉血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两种容器检测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对,探究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六项主要血常规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在2015年7~8月在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随即选取146位患者,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国产真空采血管,混匀后立即上机检测WBC、RBC、HCT、MCV、Hb、PLT六个指标.结果:两种采血容器所采集的血常规标本中的WBC、RBC、Hb、PLT值配对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CT、MCV值配对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血,使用一次性抗凝管(喷雾型)与国产真空采血管,WBC、RBC、Hb、PLT四项指标结果无差异,HCT、MCV两项指标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应用。方法:给予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金匮肾气丸方煎剂,连续4周后,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空腹血糖、胰高血糖素、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有明显降糖、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GB)预处理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GB各剂量组(8、4、2 mg/kg体质量),通过结扎冠脉30 m 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术前1 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1/2量的药物;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采用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GB高剂量组 M IS缩小至16.20%,与模型组 M IS(2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各剂量组 CK活性分别降低为0.69、0.64、0.63 U/m L,与模型组(0.77 U/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剂量组LDH活性降低为2.20 U·m L-1,与模型组(2.99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B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3.69、3.78 mmol Pi/g,与模型组(3.09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 Ca2+/Mg2+-ATP酶活力为 4.50、4.79、4.81 mmol Pi/g,与模型组(3.97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G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动态血压仪自动测压和标准水银柱血压计对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观察。其血压波动情况是夜间睡眠及午睡时血压有所降低,收缩压较舒张压明显。日常活动、工作或运动试验时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睡眠状态(P<0.01),但日常活动和工作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按部就班的工作对血压波动影响不大。情绪激动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应予警惕。良好的睡眠和午睡对防治高血压病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时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检测79例新生儿脐血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38例,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41例。结果:胎膜早破组脐血IgA(0.16±0.12)g/L,对照组(0.06±0.03)g/L,(P<0.01);胎膜早破组IgM(0.24±0.15)g/L,对照组(0.16±0.03)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IgG水平无明显变化;脐血IgA浓度在胎膜早破72h为0.234±0.156)g/L,较胎膜早破<12h的0.091±0.047g/L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补体C3(0.76±0.35)g/L,对照组(0.93±0.21)g/L,(P<0.05),C4(0.16±0.09)g/L,对照组0.20±0.05g/L,(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A、IgM浓度升高,IgG不受胎膜早破的影响,脐血补体C3、C4水平下降。脐血IgA、IgM及补体C3、C4均能反映胎膜早破个体合并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锰对大鼠子代不同时期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锰对大鼠子代不同时期血液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影响。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内注射氯化锰,剂量分别为0,7.5,15,30mg/kg,待其自然分娩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子代新生鼠及20日龄鼠血液中微量元素锰、铜和锌含量。实验各组新生鼠血液中锰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组20日龄仔鼠血液中锰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新生鼠和20日龄鼠血液中锌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实验各组新生鼠及20日龄鼠血液中铜含量与对照组差异的无显著性(P>0.05)。研究表明,大鼠孕期染锰使其新生鼠及20日龄仔鼠血液中锰、锌等的含量发生变化,影响了锰、锌在体内的代谢,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SPF级Hartley豚鼠核心群的生长体质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与清洁级豚鼠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种群中雌、雄个体各10只,通过称重,记录0~8周龄体质量;豚鼠采血,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与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在SPF级豚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 3项指标,在雌性与雄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结论 绘制了SPF级豚鼠生长曲线。SPF级豚鼠血液学指标在性别间有差异,与清洁级豚鼠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杨木、玉米芯、松木三种垫料物质对大、小鼠体质量、血生化、脏器及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使用杨木、玉米芯、松木垫料。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使用杨木、玉米芯、松木垫料。动物饲养4周后取血测定血生化指标ALT、TP、ALP、LDH、T-SOD、ADH,处死测定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1)体质量结果:与杨木组比较,松木组雄性小鼠的体质量有显著性的降低,P〈0.001。与玉米芯组比较,松木组雄性大鼠自第三周开始体质量降低,P〈0.05。2)血生化结果:小鼠:与杨木组比较,玉米芯组雄性谷丙转氨酶有极显著性升高,P〈0.001;松木组雌性乳酸脱氢酶有显著性降低,P〈0.01;松木组和玉米芯组雌性小鼠活力乙醇脱氢酶有显著性降低,P〈0.001,P〈0.05。大鼠:松木组雄性乙醇脱氢酶与杨木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1。3)脏器重量结果:小鼠:与杨木组比较,松木组雄性肝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脑有显著性降低,P〈0.05,肾有显著性升高,P〈0.05;玉米芯组雄性动物肾有显著性升高,P〈0.05,肾上腺有显著性降低,P〈0.05,睾丸有显著性升高,P〈0.05。大鼠:玉米芯组肝脏与杨木组和松木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01,P〈0.05;松木组肾脏和脑与杨木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P〈0.01;松木组前列腺与玉米芯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杨木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4)脏器系数结果:小鼠:与杨木组比较,松木组雄性肝脏、脑系数有显著性降低,P〈0.01,P〈0.05,松木组和玉米芯组雌性肾脏、雄性睾丸系数有显著性升高,P〈0.01。大鼠:玉米芯组雄性肝脏与杨木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增大,P〈0.001。结论杨木垫料是较好的小鼠实验动物垫料,玉米芯垫料可作为备选产品,松木垫料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太极柔力球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0.5-3年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适宜本实验运动强度的2型糖尿病患52例,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按时服用医院统一开具的降血糖药物,实验组成员每天进行不少于60 min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共12周。结果: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BMI、腰臀比和静态心率较锻炼前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P<0.05),肺体指数有良性改善(P<0.05),握力和坐位体前屈均显著增加(P均<0.01);患者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有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和负荷试验2h后血糖(OGTT2h)均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柔力球运动与音乐相结合锻炼可显著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改善血糖和血脂指标,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分别吸入前,吸入后2h,24h和48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烽和分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结果,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以及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L-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影响,表明,吸入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