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我县示范、推广“中绿一号”绿豆,初步改变了秋粮低而不稳的局面,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绿豆在我县广泛种植,但以往全系农家品种,加之耕作粗放,亩产长期停留在50~100公斤之间,被人们视为低产作物。1984年,我们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豆类研究室的帮助下,引进国外绿豆品种九个,经过多年多点次的试验示范,以“D0809”表现突出。当年在安子营乡农科所试验,在比正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由于土壤微量元素养分供应不足,往往引起一些作物生理病害,或因潜在性缺乏影响农产品质量,造成减产。缺锌症状在某些作物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已成为持续增产的限制因素。如小麦、玉米等对锌表现得就比较敏感,可见,开展锌肥应用前景的试验研究,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按照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的安排部署,由省农牧厅和农科院共同组成协作组,从一九八○年开始,先后在五十多个县、一百四十多个试点,着重就锌肥在小麦、玉米及水稻、芝麻、谷子、大豆等作物上进行了肥效、施用方法、用量、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正> 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1985~1987年,就锌、硼、锰对西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后。试验安排在荣阳、郸城、遂平等县,土壤为褐土和砂姜黑土。供试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8821%,全氮0.0543%,水解氮58.083ppm,速效磷(P_2O_5)21.81ppm,速效钾(K_2O)130oppm。试验设四个处理,分别为①喷洒等量清水,②0.15%硫酸锌,③0.2%硼砂,④0.15%硫酸锰。小区面积0.05~0.1亩,随机排列,3~4次重复。供试硫酸锌为[ZnSO_4·7H_2O],  相似文献   

4.
<正> 土壤PH对作物发育的影响曾作过广泛研究。业已证明,对酸性土壤施钙(如石灰石)可促进西瓜生产。但是涉及到土壤酸性对西瓜组织浓度影响的研究,作物中潜在Mn的积累还不曾提出。该研究旨在调查土壤酸性对西瓜叶组织中Ca、AI和Mn浓度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于1981~1982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哈蒙德东南部园艺试验站钙砂土上进行。试验设计分区以土壤陵性为主区,以Calhoun Gnay和DiXielee及N的比率组成次区。N的比率每公顷112和224公斤,来之NH_4NO_3,  相似文献   

5.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叙述的是印度西北部地区在灌溉条件下进行两年试验的结果。豆类间作物的后季作物小麦,在生长、产品品质、产量和氮吸收等方面均增加。各种豆类间作物,例如花生、豇豆(饲料用和籽粒用)和绿豆,与高粱相比较,后季小麦所需氮肥减少30—84公斤/公顷。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1976—1977年和1978—1979年的7至4月份,在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院农  相似文献   

7.
<正> 夏玉米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多与冬小麦倒茬种植,其生长期短又适逢雨季,由于降水时间和数量分布不均,生育期中往往出现干旱,以至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因此,掌握夏玉米生长及耗水规律,因地制宜,及时适量灌溉,对夺取夏玉米高产,低成本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来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条件是上断天雨、下绝地下水、中上等肥力的测坑中进行的,并结合大田试验。设四个处理,其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8.
<正> 夏玉米是我省秋粮的主要作物,产量也居秋粮之首。为了探讨单产1200斤的夏玉米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指标化及管理措施的具体化,充分发挥玉米这一高产作物的增产优势,实现我省在玉米生产上“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这一指导方针,自1983年起,我们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连续三年单产都超过1200  相似文献   

9.
<正>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速效肥料,其中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磷、钾三要素的后两种,可以根外喷施。早在五十年代,国外已有在棉花等作物的成熟期进行大面积根外飞喷追肥,得到增产、早熟效果的研究报导。我国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一九八二年三月,我们参加河南省根外追肥和喷洒激素机理研究协作组并接受所分配的任务。在小麦孕穗灌浆期,用磷—32示踪法与放射性自显影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探讨飞机在秋田管理上的应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河南省农业厅、民航河南省管理局、河南农药厂和西华县共同进行了飞机喷洒钼酸铵、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对大豆、玉米等秋作物进行根外追肥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被试作物平均增产百分之十左右。一、基本情况 1979年8月8—10日,使用运五型飞机,在西华县奉母、址坊、逍遥、叶埠口、大  相似文献   

11.
<正> 碳铵专用混合肥,是罗山县化肥厂针对本县严重缺硼、钼微量元素,利用当地矿产沸石作为添加剂吸附易挥发的氨,于一九八四年研制成功的化肥新品种,含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大量及微量12种营养元素。经过两年多在不同土壤、不同茬口作物上试验、示范,取得了可喜结果。用同氮量碳铵作对照,水稻增产10%以上,每亩增产稻谷45—50公斤。第二茬紫云英,试验及大田10个对比材料,平均单株增加,株高24.3厘米,分枝增加1.1个,花朵数增加1.1,根长增加3厘米,粗  相似文献   

12.
<正> 籽粒苋是新近美国开发的一种粮食作物。一九八二年,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岳绍先赴美引进了三个优良品种开始在我国种植研究。一九八三年以来,我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种植试验,试验结果,籽粒苋在我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现就籽粒苋的发展前景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引起争鸣。苋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早在三、四千年前,甲骨文就有“苋”的记载,但以疏菜型苋和野生苋流传最早,分布最广。粒用型苋粒起源于美洲的野生种,很早以前,墨西哥人、印第安人就以苋籽作  相似文献   

13.
<正> 几年来,我们用不同肥料对不同作物进行了叶面喷肥试验,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良好效果。同时,又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觉得叶面喷肥大有可为,值得推广。从目前情况看,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可是,作物缺肥现象还不能得到解决,不但作为主要营养元素的氮、磷、钾肥料严重不足,而且,作为植物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已显短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叶面喷肥来补充作物营养元素的不足,确是一种成本低,收益高、简单易行的措施。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湖南省作物生产现状和气侯条件,确立了适合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求算公式,并进行了计算;同时探讨了其时空变异规律、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5.
前言早在1933年苏联萨沃斯金和德尔聂尔进行了稀土培育小麦的试验,发现低剂量促进作物生长,高剂量则抑制作物生长。从1935年开始,德罗布科夫研究混合稀土、单一稀土对豌豆生长和结荚的影响。在培养液中加入硝酸稀土后试验株与对照比较,全株重增加58.7%,根重增加61.2%,豆荚增加两倍.罗马尼亚农学家高罗维茨在六十年代研究硫酸銑对玉米和小麦生长的影响,发现可提高作物发芽率,促进作物生长并加强氧化酶的活性。保加利亚  相似文献   

16.
<正> 英国最近推出一种高浓度微量营养元素肥料,这是一种无硝酸盐的螯合物,适用于各种作物,尤适于现代化农业的集约栽培。这种肥料的元素比例为每公斤含锰90克,镁18克、锌、铜各10.4克、钼0.3克,因此,其浓度比常用者高100至750倍。为使其液肥被作物很快吸收,最适喷洒期有两次,第一次在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一、作用效果 1.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肥料中的镁、钙、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可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积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多点多种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硅钙镁有机肥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0%~15%;薯类和根茎类作物增产15%~40%;油料作物增产10%~25%;水果增产8.2%~14.6%;经济作物增产11.5%~26%.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高水肥地如何解决后期碳素营养不足,及对丘陵旱地如何在少雨干旱条件下获得丰收等问题,从1983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探讨,并获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利用农作物收获后的秸杆覆盖于田间,提高了田间的CO_2浓度,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协调了地温,使作物产量有较显著的提高。其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该产品是银川电表仪器厂的新产品,适用于农田、林区、草原及温室,对植物、作物群体间的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光照)进行三个不同梯度的同时快速测量,并对土壤进行二个不同深度(或方位)温度的同时快速测量。该产品是对局部气候  相似文献   

20.
章炼红  杨霞 《河南科技》2000,(4):9-9,11
转基因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近几年 ,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并取得很大成绩。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目前 ,全世界进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500多种 ,从基因工程农作物大田试验的种类上看 ,试验次数最多的是抗除草剂类的基因工程作物1584次 (约占26 6% ) ;其次是抗虫类的工程农作物1303次 (约占21 9% )品质改良、抗病毒和抗真菌类的工程植物分别为1099次 (18 4 %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