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道教具有“入世”与“出世”的双重品格,这种双重品格决定了道教的自由观念同时具有“现世人生自由”与“出世神仙自由”两个维度.一方面,道教中人深入社会现实生活,在社会生活领域之中苦苦探寻如何实现人生自由的问题.另一方面,道教人士始终积极致力于身体的修炼,试图使当下沉重之肉身摆脱死亡的羁绊,与轻盈之精神一道,共同迈向永恒自由与逍遥之境.然而,对于出世自由的追求映射出的恰恰是道教人士对于现世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望与诉求.道教的自由观对于现代人生、生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教名士和国家重臣,丘处机很好地完成了修身与治国的双重理想。他植根于平民,深黯民间疾苦;他投身悟道,掌教全真;他万里赴诏,一言止杀。他悲天悯人的思想提高了道教的境界,弘道救民的行为践行了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的一生对于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7,(2):27-35
道教丧葬习俗凭藉强劲的宗教内蕴,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蕴涵着重要的精神安慰功能,能够充当世俗大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从而恢复或维护生者的精神心理的健康。同时,道教丧葬习俗具有增强家庭、家族整体的凝聚力和促进家庭成员团结的重大意义,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并且,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道教思想理念在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鲜明镜像,其中又融合有儒释道多种思想文化元素,凝结着多重文化品格。拥有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储存之功能。此外,道教丧葬习俗拥有鲜明的艺术品质,赋有一定的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和为贵”、“天下为公”的儒家“和合”思想的精髓出发,充分挖掘和分析了其积极方面,并对“和合”思想在当今社会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的“和合”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和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郑怀魁,字辂思,别号·心葵.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观察副使.与张燮等组织霞中社,为“霞中十三子”之一.有集多种,今仅存其弟爵魁所辑《葵圃存集》三十卷,此集中国各图书馆未见藏存,日本尊经阁所藏万历刻本或为海内外孤本.郑怀魁自来无谱,本谱据《葵圃存集》及怀魁友人张燮、蒋孟育、曹学俭、何乔远等人之集,加以编排纂辑而成.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近半个世纪的语言和性别研究作了总结和归纳,但多是从理论流派的角度将其划分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礼貌论、建构论等.这类归纳有助于各个理论流派的介绍和探讨,但其缺陷在于将研究的发展割裂开来考察.本文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做了重新梳理,尝试理清发展脉络,阐明其从一维到多维的发展动向和动态性别身份观确立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李白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李白与长安的关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以断定,他壮年期直接体验了光荣和失意的长安这个都市,──与作为新移住者之子开始自我醒悟、并送走了他自负和曲拆之青春的蜀地,以及在渡过其不遇晚年之大半、终于选择了作为坟墓所在的皖南之地等等一起,--xx于考察他的生涯和生存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白一生理想的生存状态首先是建立经世济民的儒家式功业,而后期待着隐逸求仙的道家道教式的自由阳]。既然如此,在其第一理想之实现场所的长安的诸种体验,一方面必然性地与其第二理想之实现场所的山林、…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9-76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其基本着眼点是立德,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根本着力点在于铸魂,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其根本落脚点在于育人,即全面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黄金课堂.  相似文献   

11.
附录三书合参对照表按:《云笈七签·服气精义论》载"五牙论第一"、"服气论第二"、"导引论第三"、"符水论第四"、"服药论第五"、"慎忌论第六"、"五脏论第七"、"服气疗病论第八"、"病候论第九"共计9篇。《服气精义论》(卷五十七)(《道藏》第18  相似文献   

12.
漳州地区的道教宫观约占所有宫观庙宇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从其供奉的神灵及分布地区看,既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又有较强的兼容性.从其始建年代看,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孙晓宏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107-109,120
元代初期,面对异族的统治,广大的文人士大夫普遍经历了困顿彷徨的灵魂煎熬与进退不由的人格撞击。然而刘秉忠因其特殊的身份与境界超越了这样一种境况。传统的道家文化赋予他一种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浓郁的道家情趣和意味。  相似文献   

14.
王屋山作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历史上宫观林立,高道辈出,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王屋山道教不仅在为国斋醮、弘扬道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而且在编刊《道藏》、保存典籍方面也承担着应尽之责。本文主要根据碑刻资料,初步探讨了王屋山在元、明时期参与编印和庋藏《道藏》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代,民族理性精神自摆脱了难以企及的空茫惧怖的神力后,从现实中努力寻求有望实现的社会理想,并共同确立新的至高无上的救世主-圣人这一极至理想人格的目标,在这过程中,道家以其形而上的思维理念,从自然无为出发,造就了崇高的圣人化,以其圣人最高的智慧化身、道德标准和政治理想为其基本内涵,并建构了道家各自不同的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从而为我们增进理解道家圣人化的真实价值与地位,及其对民族思想、心灵与社会历史所产生的利弊影响。提供了直接有益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王屋山道教日趋式微。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地区作为道教思想起源地和重要的传播区域之一,在历史时期道教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独具价值。主要采用调查和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三门峡地区现有的道教文化资源及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的徐复观,在坚持儒家文化主体论的同时,并不贬抑道家,而是力图把儒道两家思想置于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融通,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全面而准确的疏释与评价。为此,他对道家文化的创立者老子、庄子、道家支派及儒道思想的融通等问题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前人及同代人未曾提出的新见解、新论断。把现代道家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儒道两家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本文通过对儒道两家经典生态伦理思想的探讨和挖掘,对于如何看待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保护观和利用观,启发人们对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