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提出王屋山道教史上有待考证的几个问题,并评述司马承祯与王屋山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王屋山道教日趋式微。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屋山与济水有着亲密的关系。自古以来,王屋山就有着悠久的道缘历史,高道频频活动于此;国家规格的济渎庙祭祀礼仪彰显了济水崇拜的至高地位。二者相伴而生、互相映衬构筑了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山川河流和地名,往往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常有易名之事.一般认为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就是古昆仑,而忽视了地处中原的王屋山在古代也曾有古昆仑之称.笔者从神话传说、文化典籍和山岳形胜等方面进行考证,认为古昆仑就是王屋山.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晚年受"中隐"思想主导,从大和三年开始便一直居住在洛阳履道里,只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刑部尚书致仕的名誉官,直至会昌五年逝世.在白居易的王屋山诗歌中,他表露了自己"中隐"的原因:首先,他看到时下政坛存在着党同伐异不得公允、满腹才华不受重用、建功立业难得回报等种种弊病,唯有"中隐"能够让他在政局中脱身.其次,白居易感叹自己年老体衰,想寻求延年益寿的方法,"中隐"能让他访名山、服仙丹、交名士,在身体和精神上进行养生.最后,白居易面对挚友离世,被世事无常所困扰,"中隐"则使他得以寄情山水、乐而忘忧.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下旬,济源市政协组织考察团,来到陕西周至县的西安楼观、四川大学及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等地进行道文化产业开发专题考察。建议我市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7.
王屋山作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历史上宫观林立,高道辈出,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王屋山道教不仅在为国斋醮、弘扬道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而且在编刊《道藏》、保存典籍方面也承担着应尽之责。本文主要根据碑刻资料,初步探讨了王屋山在元、明时期参与编印和庋藏《道藏》的史实。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在漳州师范学院隆重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出土文献能否改写文学史和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两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11.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考察《重修王屋山阳台宫碑》和《王屋山通仙观记碑》等碑文,可推知上方真元派道教的八种经书皆出于金元时期,其祖本即北宋《道藏》收录的《丹华经》和《元精经》。进一步探寻《元精经》中的两篇经书内容,可以看出真元派的教义与道法,承袭了内丹学家吴筠的观点。进而将道教易学图书《参同契太易志图》与《丹华经》和《元精经》二经相较,可知唐末五代宋初,道教金丹派的易图学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系统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并随之建立起一套以修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构建了司马承祯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璀璨的繁星闪耀,儒、道、墨、法、兵等思想学派百家荟萃,孔、孟、孙、墨等历史名人烁古耀今。近年来,在我们深入挖掘廉政文化,提倡为政以德、廉为政本、以义制利、以民为本、尚俭抑奢、选贤任能、以法而治等古代廉政文化思想的同时,不妨来探究一下儒、道廉政文化在众多资源构成中的深厚内涵和对当今廉政文化具有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立体教育空间,开展创新特色廉政教育,扩大廉洁教育范围,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