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自然规律,它是于1850年和1851年由克劳胥斯和开尔文分别在卡诺循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胥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两种说法意义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同。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发现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 在建立热力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宇宙热寂说”。1865年克劳胥斯提出了“宇宙的熵趋于极大值”的荒谬结论。1867年他进一步说:“当熵达到它的最大值时,宇宙就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大的变动,将处于某种惰性的死寂状态中”。这就是披着“科学”外衣,  相似文献   

2.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说自己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那么《马克思的幽灵》可以说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辩护。在德里达看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终结”了,它也不会终结,它将永远作为幽灵存在下去;马克思留下了异质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也就是马克思的许多个精神,马克思主义不是唯一的;在马克思的诸多精神中,我们应该汲取其激进的批判精神并让它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它在当今和以后继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史称“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他后来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铺下了最初的奠基石。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由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转变的标志是什么?我  相似文献   

4.
一、“热寂说”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人类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客观规律。一百多年来,不论是生产斗争还是生活实践,从未发现过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它被发现的那天起,就一直对生产斗争起着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以前,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了人世。虽然他未能亲眼看到自己毕生奋斗改造世界的宏愿得以实现,但是他为人类留下的思想财富是极其宝贵的。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以不可阻挡之势,从欧洲传到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现在,它已经从一种科学的革命学说和社会运动,发展成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身在曲折前进的革命实践中不但得到了检验和证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来,它经历了从设想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本文试图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概述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理与实践的统一和差距,研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模式的演变和改革,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化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就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通俗地讲,城市化就是地表由乡村变为城市,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对环境的改变显著而直观,城市的气温通常高于乡村,产生了所谓的热岛效应,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已经超过一百年;城市大部分地表被建筑和路面覆盖,减少了地表向大气的水汽输送,城市的空气湿度通常都低于乡村,所以城市又被说成是干岛;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和污染  相似文献   

8.
全球工业气体产业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规模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产品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一百多年来,技术的突破促进医疗、金属加工、钢铁冶炼、电子、能源、煤化工、石化等领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客户需求又  相似文献   

9.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湖。人们对其男主人公褒贬不一,争论颇多。文章从他的性格及报复入手,挖掘其性格优秀可取的一面。确切地说,男主人公是一个爱憎分明、桀骜不逊、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今年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我院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为了纪念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院党委于一月二十四日批转了院宣传部《关于开展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系各单位在纪念活动中,突出这样一个主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变成改造中国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正> 真理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毛泽东同志对这一规律作了深刻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马克思说过:“真理通过论战而确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86页)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时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巩固,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但是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消灭”之后,反而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列宁全集》第一卷)马克思主义经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 ,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出入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意向。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 ,由单调变为多样 ;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 ,由被动走向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 ;这体现了由“天命不僭”到“天命靡常” ,再到“天道远 ,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过程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探析--从库恩的"范式"理论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比照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说意识形态由知识要素、价值要素、实施要素构成;三者相互包容,又有主次之分;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失当,就会造成“非常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贝京8月28日宣布他打算辞职,这一消息引起了以色列内外的一阵震惊。贝京说他“已不能象一个身负重任者应做的那样行使职能了”。但他未说明原因。贝京究竟为什么要辞职呢? 有人提供解释说,贝京的辞职是由于“个人原因”。他今年年满70了,身体不好,心脏病曾两次发作,又  相似文献   

15.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中说:“卡尔·马克思是百年少有的杰出人物之一,查理·达尔文发现了我们星球上有机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则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造成我们目前的社会制度及其分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巨大阶级划分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这个社会形成和成长起来,暂时大致还没有衰亡下去;由于这一规律,这个社会最终必将象所有以前的社会历史阶段一样灭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矛盾运动的研究中,作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的,它从本质上揭示了资  相似文献   

16.
你可能想坐下说,但我不会像你那样坐着,因为那样很容易患上医学上说的极其典型的腰肌劳损,在你的整个后半生,这种疼痛都会伴随着你。最后,你必须找一个可靠的按摩医生,每个星期到那里按摩两次。他可不会像我这样说话简单明了,每次你到他那治疗,他都会不厌其烦地问你是否按时做了恢复训练,你只好骗他说找不到训练规划表了,他会再给你一份新的表格,这样一份表格就要收你一百块。即使这样,你也会感觉腰部的疼痛越来越难以忍受,渐渐地你会对性事失去兴趣,你的丈夫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正确地评价和认识它,在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归宿作—些粗浅的探析。 萨特建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建立也有其自身的背景,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力量的威力和萨特哲学理论自身的困难,迫使萨特接近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完善其存在主义。 关于为什么赞同和部分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萨特本人及其伴侣波伏娃都曾有过说明。我们知道,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表述是1960年4月发表的《辩证理性批判》,此书与《存在与虚无》之间有着极为明显的裂缝。在解释存在裂缝的原因时,萨特指出:“是的,一个为期二十年的裂缝,事实上,也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当写完一本哲学著作后,人们感到枯燥,空洞,人们不能立即接受新东西。换句话说,我的思想已经过时了,所特别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当然我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同我以前说过的那样,我曾反复读过马克思的书,但那无济于事;只有当你同世界上的事情联系起来时你才真正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懂得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无穷”的概念一引入数学就带来许多“烦恼”,尽管它也同样带来了成功。首先使人迷惑的是,人的常识在处理“无穷”集合时显得那样狭窄,那样无能为力。先举一简单例子:在集合论中有理数是可数的,亦说可列。所以,对于一个任意给定的数ε>0,无论其多么小,我们总能找到一个测度(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总长度)不大于ε的集合,将其完全覆盖。比如给ε=1/10.我们先将有理数排成一无穷列,其中每一个有理数都已编上了序号,  相似文献   

19.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共产主义运动,从他们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算起,到现在经历了将近140年的战斗历程,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开始少数几个人发起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战胜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发展成为全世界亿万人参加的伟大革命运动,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总结为许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理论界多年来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研究》1990年第5期发表的肖新生同志《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探析》一文把马克思主义出发点归结为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该刊1991年第3期发表了易佑平同志与肖新生商榷的文章《也谈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992年第1期该刊又发表了肖新生同志答易佑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