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润 《科学通报》1965,10(7):618-618
从18世纪下半叶起,人们就开始用肉眼观察动物(兔、猫、狗)肌组织损伤的恢复。发现在损伤的肌肉里出现了纤维疤痕组织,因此认为服组织是不能进行再生恢复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尽管有人提出肌肉有能力再生,但不能再生的观念仍然占着统治地位。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有关肌组织再生的卓越研究。一百年来,有关肌组织再生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损伤恢复过程、影响肌组织再生的各种因素,以及环境条件包括结缔组织的生长对肌组织再生的作用等。本文将集中讨论肌纤维  相似文献   

2.
在雌性Wistar 成年大鼠胸髓第10 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 然后在脊髓损伤区给予夹脊电针治疗, 为脊髓组织在电场的作用下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脊髓横断术后7 和14 d, 通过对大鼠运动功能的观察发现,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 脊髓损伤区的Brdu, Nestin, GFAP阳性神经元计数、Nestin mRNA 及GFAP mRNA 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也证实,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从而发挥神经元及其他功能细胞的修复作用. 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 夹脊电针治疗可以提高脊髓传导速度. 研究结果显示, 夹脊电针和夹脊电针预处理治疗方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成年大鼠胸髓损伤修复后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杨朝阳  杨怡 《科学通报》2006,51(9):1058-1064
在成年大鼠胸髓第9节段造成脊髓右侧2/3横断损伤, 将本研究设计的一种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植入脊髓损伤区, 为脊髓再生提供一个独立的微环境. 术后12个月, 通过对脊髓损伤区的壳聚糖导管内的新生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可促进有髓、无髓纤维和血管的再生. 电生理学检测也证实,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对于大鼠伤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长期恢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植有L-多聚赖氨酸的壳聚糖导管对于脊髓损伤后结构的再生及功能的长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的神经系统包含成百上千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胞极其重要且有个致命"弱点":一般不会再生,即一旦死亡,就永久失去。在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两类比较特别:视神经节细胞死亡导致的永久性失明,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导致的帕金森病。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在体内安全再生出特异类型的神经元,用以治疗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全球众多科学家一直努力的方向。日前,我国一项最新科学研究让人们看到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5.
内耳毛细胞损伤是造成患者失听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可再生所以很难恢复听觉功能。年龄及药物副作用导致的毛细胞损伤也会引起失听甚至身体平衡障碍。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岛一男讲师为毛细胞受损的老鼠注入混有发光物质的神经干细胞,结果,注入的发光干细胞还不到1%,毛细胞就开始再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脊髓的神经元仅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当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细胞缺失而新生神经元又不能产生。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丧失。致使其功能难以恢复。以往。许多学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本就脊髓损伤修复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仲慰 《科学通报》1991,36(22):1745-1745
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迄今已明确多肽结构和编码基因序列的极少数内源性神经活性因子之一,已知其β亚基(β-NGF)能促进中枢和外周某些神经元的正常发育与分化,对损伤神经元有促再生和保护作用,并经动物模型在体实验初步证明在脑损伤、老化防治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上述报道主要来自小鼠颌下腺NGF的实验研  相似文献   

8.
杜方勇 《科学通报》1995,40(9):840-840
神经损伤后轴突是否能有效再生取决于神经元及其微环境对再生的调控.我们曾报道夹伤大鼠坐骨神经后1d,在夹伤部位的神经内膜中出现充斥微管的再生芽;脊髓运动神经元中管蛋白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上调,夹伤后5~10d,它们在再生轴突中的转运速度增加.这些都是神经元胞体对轴突再生调控的表现.微环境中的多种神经因子对不同神经元的再生则各有其显著的作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近年发现的与神经营养素家族完全没有  相似文献   

9.
蜥蜴的尾巴断了能够再生,蝾螈和大鲵除了尾巴,四肢和双眼也能部分再生。至于水螅和水蛭这样的生物,即使把它们切碎,也能再生为一个个个体。那么,人呢?人的皮肤稍微受伤大致可以复原,骨折后经过适当治疗也能够重新接好复原。为了实现肝移植采用的肝脏组织,随着细胞的增殖可以恢复原有的机能。像红血球这样的血液细胞,以及胃肠粘膜、皮肤上皮细胞等都能够反复再生。但是,一旦失去手足或内脏机能严重损坏,那么机体本来具有的机能便很难恢复,器官也不会再生。不久前,科学家分离成功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新闻轰动了世界。胚胎干细胞是在构成人体的细胞中具有特殊分化功能的细胞,如果分离胚胎干细胞成为可能,那么人体脏器的再生就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10.
范明 《科学通报》1992,37(6):554-554
神经元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代谢更新以及损伤后再生修复所需的物质均需在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以定向利用。我们以往工作表明再生神经中部分标记蛋白的轴浆转运速度加快。由于轴突的再生与发育均有出芽、延伸、生长和成熟等动态构筑的变化过程,而神经损伤引起的退变又与老化神经的结构改变有相似之处,因此进一步观察了生长至老化过程中大鼠在体神经轴浆转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米瑞发 《科学通报》1994,39(6):542-542
神经细胞的特点之一是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生长发育、代谢更新以及损伤后再生中所需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必须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细胞骨架是轴突构筑的重要组分,其主要组分之一的微管又是转运物质的载体.我们曾经报道再生神经中微管亚基管蛋白的含量和转运速度以及腹角运动神经元中管蛋白m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从而满足轴突构筑重建的需要.由于作为细胞骨架的微丝其亚基肌动蛋白的含量在再生神经中也有增加,而肌动蛋白又可能有转运轴浆中小泡的功能,但尚未见再生过程中脊  相似文献   

12.
任何生物都具有组织再生的能力,但其程度相差很大.比如某些无脊椎动物能由其机体的片段长成完整的个体,甚至脊椎动物中的蝾螈也能重新长出完整的四肢.可惜在高等动物和人中间,这种再生能力大大地降低了.为了提高人体外伤、骨折以及由某种疾病造成的组织损伤的再生能力,科学家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加速组织再生的有效手段,这就是人工的电磁场.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实验的设计策略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是哪些条件促使哺乳类神经再生并恢复功能的? 由于神经组织不能再生,神经的损伤常导致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尤其在哺乳类的脊髓和脑更是如此。但目前看来,如果具备适宜的条件,周围神经系统(PNS)及中枢神经系统(CNS)都有一定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一般不会再生,所以过度的损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就是由于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个渐进性的恶化,以导致机体认知记忆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蝾螺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得小心保护自己的肢体,因为一旦失去,就难以再生了.所有生物里面,蝾螈的再生能力是数一数二的.在几个星期内,蝾螈就可以再生断掉的肢体.更鲜为人知的是,蝾螈甚至可以让受损的肺部和大脑重新生长.随着对蝾螈再生能力的进一步了解,或许人类将来有望依靠损伤器官的残留细胞来修复或再生器官.  相似文献   

16.
正现如今,我们对脊髓损伤无能为力,无法恢复损伤后丧失的一些机能。但一些再生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初始阶段,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希望。脊髓的中心地位脊髓如同是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坚硬的脊柱保护着它。作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持续地在脑与身体间通过电化学信号的冲动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17.
双木 《自然杂志》2007,29(2):106-106
当眼睛里的视神经元发生衰退时,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来使它们恢复,然而一项新的研究给这种疾病带来了希望之光。用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的光受体蛋白质注射盲鼠,使小鼠恢复了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能力。光感受器把光转换成电脉冲经过视网膜的神经元传给大脑。倘若这些光感受器被损伤或遭毁坏了——如在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症发生时——视网膜神经元将无信号可传达,于是视觉便丧失了。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宣布:已成功绘制出人类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活动图谱,揭示了细胞在完成损伤肌体修复活动中演变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说,人体大面积皮肤烧伤不用植皮,靠人体自身的细胞修复就可以长出新皮,已不是遥远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脊椎     
<正>每年全球有接近25万人遭受脊髓损伤。这些破坏性的伤害可能夺去生命、使人们丧失行动能力并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医疗的进步——从干细胞治疗、神经再生到高科技外骨骼——可以减轻疼痛并恢复行动能力。本专题的展望显示,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正在为减轻痛苦和恢复行动能力提供新方法。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修复脊髓损伤。一些技术利用干细胞或者重组细胞来帮助机体,使伤害中损伤的神经细胞重生。再生技术已经在帮助修复脊椎,与脊椎的自然成分非常接近的替代椎间盘也已经处在研究阶段。新药物可以减轻痛苦,提高受伤过后的恢复水平,并且尽可能地刺激生物学机制来替换损伤的细胞。另外,生物化学工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慢性肝病会导致瘢痕形成或纤维化,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实验、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化进程或能被逆转,因此许多实验研究正尝试通过抑制瘢痕组织形成来恢复肝脏功能。每况愈下身体应对损伤的基本生理反应是形成瘢痕组织。组织损伤启动纤维的沉积和交联,这些纤维由胶原蛋白组成,以此保持受伤处结构的完整性。当肝脏受到慢性疾病的侵害,会不断尝试修复受损的组织,这时产生过多的瘢痕组织就可能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