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中国 MARKAL-MACRO模型对 2 0 10到 2 0 5 0年中国的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系统研究。给出 2 0 10、 2 0 2 0、 2 0 30、 2 0 4 0与 2 0 5 0年碳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函数形式 ,分析不同的碳减排实施方式、减排实施起始年、以及限制核电发展等对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碳边际减排成本是相当高的 ,当减排率在 0 %~ 4 5 %时 ,碳边际减排成本在 0~ 2 5 0美元 / t之间 ;而且越早开始实施碳减排约束 ,在等同的减排量下碳边际减排成本将越高 ;限制核电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大碳边际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说明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未来二氧化碳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催生低碳经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努力实行节能减排,但这必然对我国GDP常年的高增长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通过第二产业的投资拉动GDP的成分可能会有明显缩减;另一方面,碳关税影响下的出口将受到一定阻碍。面对低碳经济的趋势,必须适时、适机、适国情而动,调整产业结构,力保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本文从经济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二氧化碳吸收减排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利用乙醇胺(MEA)溶液从化石燃料燃烧电厂的尾气中分离CO2来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ASPEN PLUS软件结合电厂参数建立了MEA溶液吸收CO2的流程.流程中的反应采用Eletrolyte—NRTL模型,吸收塔、解吸塔采用RADFRAC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操作参数变化对CO2减排流程的影响,获得了最优操作点,同时对流程进行了改进,对压缩机级间热能回收进行了探讨.通过优化得到流程的最优操作点:MEA的质量分数为40%,CO2的回收率为99.2%,解吸塔操作压力为0.2MPa,贫液负载量为0.131.回收压缩机级间热能及改进操作条件后,最优操作工况下CO2的解吸能耗为2.947GJ/t,减排成本为344.0元/t,电厂效率由减排前的45%仅降为32.75%.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紧缺对北京市GDP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资源模糊定价模型探讨了北京市痧资源紧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带来的不利因素,结果表明:水资源紧缺使北京市GDP增长产生较大的损失,1981-1995年GDP损失量达128.14亿元,平均年损失率为1.72%,并且这种损失还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6.
BDI指数是衡量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其GDP指数对BDI指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从吸引子角度对中国GDP指数对BDI指数的吸引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拟合BDI和GDP指数的变化轨道,应用微积分分析两者吸引关系,得到GDP指数对BDI指数相应的吸引力.利用该吸引力对GDP数据构建新的BDI波动率并建立对比GARCH模型,同时考察了其它随机因素对BDI指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GDP指数对BDI指数存在吸引力,它们间的这种关系可能成为研究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泥生产流程和能源消耗情况,系统地计算了3种不同工艺生产水泥的CO2排放量,并结合2008年华润(国投)海南水泥厂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了采用相同工艺生产水泥的CO2理论排放量与实际排放量相接近的结论;同时采用相同的理论方法估算了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CO2的总排放量;此外,针对我国水泥工业CO2排放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水泥生产流程提出了4个方面的节能减排措施,并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人均GDP的非平稳特征,根据1949-2005年我国人均GDP的统计资料,建立我国人均GDP的函数系数自回归模型(FAR模型),并将模型用于我国人均GDP的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AR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我国人均GDP的估计和预测问题,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人均GDP的非平稳特征,根据1949-2005年我国人均GDP的统计资料,建立我国人均GDP的函数系数自回归模型(FAR模型),并将模型用于我国人均GDP的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AR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我国人均GDP的估计和预测问题,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我国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依据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对已有碳排放权分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两个趋同"一是趋同年(2100年)各国的人均碳排放相同,二是1990年到趋同年各国累积的人均碳排放相等.给出了中国在"两个趋同"分配方法下对应于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到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廓线,测算并比较了主要国家或地区基于"两个趋同"法、紧缩与趋同法、多阶段参与法、以及Triptych法分配的2030、 2050以及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限额.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趋同"的方法可以给予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工业化,符合公平、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14.
程序 《科技导报(北京)》2022,40(7):44-53
生物质能是全生命周期分析意义上的碳“零排放”能源,然而其独特的负碳排放作用还鲜为人知。阐述了生物质负碳排放效应发生的机制,全球和中国的理论潜力;探讨了生物质负碳排放的几种切实可行途径,特别是通过减排作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生物源甲烷达到负碳排放的途径;指出生物(性)碳存留远远优于地质碳封存且现实可行。国际气候变化界对包括负排放在内的生物质温室气体总体减排效应寄予很大的、甚至被称为控制全球温升1.5℃愿景“唯一”的希望。生物质对温室气体减排重大作用在中国被严重忽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观。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加快,目前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增速开始明显减缓;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而西部地区碳排放过程则是保持上升趋势;从省区分布来看,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但排放量的差距逐渐增大,这与各地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发展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GDP约占全省GDP的70%左右,高份额的GDP发展却带来了高污染和高损害的环境代价。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引入绿色GDP理念考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实现河南县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的数据,分析了中国60年的经济、能源、CO2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Kaya恒等式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并结合各类政策报告设定了低排放情景、基准情景和高排放情景,预估了3种情景下中国未来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的快速升高,1980年之前各变量波动剧烈,之后GDP、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等经济社会变量变动规律明显;3种情景下2013—2020年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2.94%~3.91%、2021—203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63%~2.60%;3种情景下2030年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42.68、155.41、170.09亿t.研究表明,在低碳情景下,中国最有可能实现2030年碳排放量达峰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