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边核力量”计划“多边核力量”计划是美国政府一九六二年底在美英拿骚会谈中正式提出来的。美国的意图是要它的盟国把核武器交出来由它统一指挥,并且让西德军国主义染指核武器,而这支核力量的最后决定权和否决权则操在美国总统手中。  相似文献   

2.
一家美国报刊承认:“大西洋联盟应该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真正的基石,然而它在各种压力和紧张关系之下几乎已经垮台。”正因为这样,无怪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北大西洋条约签订十五周年的纪念会上,要大谈其“伙伴关系的道路”之“不平坦”,要“寻求新的更强有力的合作方式”。约翰逊的助手腊斯克也于4月7日端出了一项所谓“新的共同行动的形式”。他强调,西欧国家要同美国“协调一致”,奉行“集体行动原则”;具体地说,一要“在核力量方面分担责任”,二要“协调对共产党国家的政策”,三要“在援助、贸易和货币  相似文献   

3.
肯尼迪去年年底在棕櫚海滩的背景性談話中說,“多边核力量”是西方联盟“1963年的大問題之一”。現在,1963年剛剛过去两个月,圍繞着“多边核力量”問題的斗爭确实来势異常猛烈。由于戴高乐的拒絕参加美国“多边核力量”計划,使肯尼迪碰了一个特大的釘子,使西方陣营內部大小国家陷入一团混乱。“多边核力量”問題成为目前帝国主义內部矛盾最尖銳的問題之一。这个斗爭直接涉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北约盟国的控制,美国提出了“多边核力量”计划。计划一经提出,法国表示明显反对,英国也不支持,德国虽然支持,但并不长久,遂使该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5.
战后以来美国拼凑的各种軍事集团,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在北大西洋軍事集团內部,戴高乐于一九六三年年初公开打出“欧洲人的欧洲”的旗号,同美国的“大西洋的欧洲”分庭抗礼。不仅如此,法国已經把它原属北大西洋集团指揮的武装部队和軍官逐步撤回。它不参加該集团的联合軍事演习。它更反对美国的核战略和核霸权地位,坚持发展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并反对西德拥有核武装。最近,它又要求美国撤走駐在法国的軍队和基地。使美国更头痛的是,法国要求彻底改組这个目前已經陷于瘫痪状态的軍事集团。今年九月十九日,戴高乐更进一步宣布,最迟到北大西洋公約期滿的一九六九年,該集团“所規定的被称为一体化的附庸关系将結束”。十月中旬,巴黎《外交政策》双月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下面摘譯的这篇文章。文章端出了法国改組北大西洋集团的具体方案。它主张用双重体制的組織来代替現在的联盟。一个是所謂“总的体系”,它的作用仅仅是“协調联盟的战略”,而应当排除联盟对軍队或参謀部实施“一体化”的一切規定。这种新的体系将是徒具空架子的松弛的联盟,美国在这个联盟中的霸权地位将被打掉。另一个是西欧国家的“地区性的体系”,它比前者的“联合”要“紧密得多”。它要实行軍事“一体化”,并由法国的核武器来保卫包括西德在內的西欧的安全。这就意味着法国将充当西欧的盟主。这篇文章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重視,并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紐約先驅論坛报》气愤愤地叫嚷,这是“法国要把美国驅逐出欧洲的計划”,是美国决不能容許的。世界正处在大动蕩、大分化、大改組之中,以法美矛盾为中心的、围繞着北大西洋集团問題的激烈斗爭,正是这种形势的反映和組成部分。——編者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防务集团’掩饰下的复活西行‘国防军’计划破产之后,华盛顿和波恩就忙于策划新阴谋来复活德国军国主义:让西德加入北大西洋集团,或让西德先参加布鲁塞尔条约,然后再加入北大西洋集团.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統治集团人物的心目中,法国总統戴高乐一直是一个“桀傲不馴”的老头儿。美英报刊更把戴高乐作为漫画中的“模特儿”,給人們的印象是:刚愎自用,蛮不讲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特别是在今年1月间,当戴高乐公然宣布拒絕接受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計划,公然破裂布魯塞尔会談,把英国关閉在西欧“共同市場”之外的时候,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頓,当然还有大西洋这一  相似文献   

8.
“多边核力量掀l]美国加紧推行“多边核力影粼吧的步 西欧革国同西欧国家之间们矛盾不断溯心美国在西方铂霸主她{交日益动摇。南朝鲜人民反对,’日韩会言炎”、反对美国健鬼儡政丰刘狗斗争此起潇瑚犬。美国企、图用军事招l衅、真嚷破坏、至影齐圭撒、政治孤立穿翎厄杀古巴钓阴淇,不断遭到失致。革命铂古巴仍然屹立徽口勒比海上。 老挝爱国军民一再击敢美国及其走荟句对解放区钠进矛已。老翅人民在反美爱国斗争中勤0坚弓断Q壮大起来。三钊露胭嵌姻美目并凑的」七大西洋公约乡群只、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全键且织,由于内部的分崩离析,已陷…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北约盟国的控制,美国提出了"多边核力量"计划。计划一经提出,法国 表示明显反对,英国也不支持,德国虽然支持,但并不长久,遂使该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0.
戴高乐关上了共同市場的大門,拒絕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举起了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大旗,表示要建立一个同美国抗衡的“欧洲人的欧洲”。他的这种对美国在西方領导权的公然挑战,自然不能不引起了华盛頓方面的极大震惊和恼怒。从大西洋彼岸接連不断地发出了一片对戴  相似文献   

11.
不久以前签订的英国和“欧洲防务集团”合作的协定是促使(?)国批准巴黎军事条约的企图之一。“欧洲军”的擁护者虽然企图把这个协定说成是英国对法国的保证,但事实上它没有使英国承担任何真实的义务,也没有阻止波恩军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美帝国主义穷凶极恶地到处进行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愈来愈强烈的反抗。它的处境空前孤立,空前困难,甚至在对西欧盟国的关系上也越来越陷于被动。下面节译自今年4月5日一期的《美国薪闻与世界报道》上的一篇文章,列举了当前美国同其西欧盟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帝国主义者对法国等西欧国家,不肯为美国的侵略利益作出牺牲深为不满。文章承认,这些西欧盟国在美国侵略越南同题上、在“多边核力量”同题上“妨碍了美国的努力”,这使约翰逊政府特别恼火。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围绕着“多边核力量”问题,在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爆发了一场空前尖锐的矛盾。这是1963年1月关于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谈判破裂后,帝国主义内部最剧烈的一次较量。这场斗争标志着美国同西欧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限于西方核武器控制问题,并且涉及整个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前途以及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的重新组合,因此矛盾更为深刻,更为复杂。斗争正在继续发展中。美国的“核霸王”政策在核武器问题上,引起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因是美国的“核霸王”政策。美帝国主义不仅用  相似文献   

14.
自十二月二十日起,法国国民议会就有关巴黎协定各项议定书的批准问题进行了辩论。按照法国国民议会提出的一项法案,这个辩论包括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便是:(一)修改布鲁塞尔条约议定书和西欧联盟成员国武装力量的议定书;(二)关于接纳西德参加北大西洋联盟的议定书;(三)关于在西德停止“占领制度”的议定书和修改后的波恩条约;(四)关于外国军队驻军西德领土的协定;(五)关于萨尔问题的协定。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世界亿万人民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召开东西方最高级会议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时候,西德政府却和美国一起掀起了一股逆流。今年3月20日西德联邦议院在阿登纳集团操纵下通过了一项以原子武器装备西德军队的决议。与此同时,西德政府又向北大西洋集团提出,要求修改布鲁塞尔条约,允许西德制造反坦克导弹。西德国防部也向美国购买了大批导弹武器,并发布命令要在西德加速建立原子火箭基地网。此后不久,美国驻西德军部又宣布:美国在西德的“奈克”导弹基地已经准备好随  相似文献   

16.
自从法国国民议会在一九五四年八月三十日拒绝了“欧洲军”条约以后,九月二十八日,美国纠合了英、法、西德、荷、比、卢、意、加等国,在伦敦召开九国外长会议,达成一些协议,并发表了“最后决议书”,即所谓伦敦协定,它实质上是“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翻版。“最后决议书”包括一系列文件,主要是将西德和意大利拉入一九四八年三月建立的布鲁塞尔条约(即“西欧联盟”)组织,并把西德拉入北大西洋联盟,同进还准许西德有建立陆、空、海军和武装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伦敦的《经济学家》周刊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在工党执政后十五天的今天,在联盟内部现存的气氛。它这样说:“总之,自从戴高乐将军下定决心否决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以来,人们也许正在走向在大西洋联盟内部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力量较量。”在美国大选前夕,一些新的事实证实了这种意见,而这种意见改变了人们两个月来在这家报纸各栏中曾多次谈到的那些估价。一、已经证实,威尔逊政府决定要同美国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核问题达成一项协议。负责裁军问题的国务大臣琼斯在他还任《泰晤士报》军事评论员时表示的主张,正是戈登—沃克上周向约翰逊总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先后召开了年会。伦敦城的喉舌《经济学家》周刊在这些年会的前夕,发表了题为《混合编制还是分道扬镳》的文章,对过去一年的英国外交形势进行了总结和瞻望。文章承认,过去一年来西方进一步四分五裂,而在未来的一年中前途也未可乐观。处在“欧洲一体化”和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团结”对抗趋势中的英国,顾此失彼,既担心法国、西德联合的加强,英国被关在欧洲大门之外;又为美国重用西德,力图取消英国的“特殊伙伴”地位而担忧。——编者  相似文献   

19.
5月18日,在波恩总理府绍姆堡宫的原阿登纳办公室,西德财政部长魏格尔和民德财政部长龙贝格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出席签字仪式的有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总理德梅齐埃,以及双方谈判代表团团长、两德政府成员、议员和经济界代表等,约50人。科尔在签字仪式上说,这个条约的签字之日也就是“一个自由、统一的德国诞生之时”;德梅齐埃称,条约的签署使  相似文献   

20.
同舟不共济     
西德统治集团在外交政策上分为所谓“戴高乐派”和“大西洋派”。这一年来,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派系斗争。下面节译的英国《观察家报》的文章,介绍了西德统治集团内部这种错综复杂的斗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