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语义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非展示性的推理过程,语义理据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说明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不仅可以从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系统内部入手,还可以从认知主体入手,根据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和语境意义得出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Michael Reddy提出的管道隐喻,丰富了Lakoff提出的英语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因管道隐喻讨论语义问题时忽略了语言使用的具体社会文化背景,进而忽略词和句子等表达式的社会文化意义而招致人们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隐喻研究经历了作为修辞现象到语言隐喻(语义隐喻和语用隐喻),再到对此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戴维森的《隐喻的含义》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将之概括为五个方面:隐喻的不可释义性、隐喻的不真实性、隐喻的语用性、隐喻的生动性及隐喻解释的相对性,并逐一对此进行了解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义的,而是通过我们的认知和建构获得的。通过隐喻手段,语言符号意义得以扩大。隐喻为语言的所有方面提供理据。英语动词具有很强的搭配功能,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动词的搭配机制及动词隐喻的构成形式,对于更好地理解英语词语语义内涵、掌握词汇运用规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英比较,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演绎性地推理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起源于拟声,随后语义分化,语音随之改变,但无论是音变还是义变都有规律可循。汉英词汇音义演变的规律包括:语义的分化,音近义通;转喻性范畴层级移位引起语义的扩大或缩小;语义的引申转移是隐喻认知机制的结果等。  相似文献   

6.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义理论认为多义结构中的各种意义是不符合客观真值条件的,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本质的联系.因此,用传统的语义理论无法完整地解释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中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存在着理据性,认为一词多义现象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语义文化是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层次。李奇 (Leech)的语义七层次为语义文化的分析提供了途径 ,通过对词缀、词汇、隐喻、成语、委婉语等语言形式中所包涵的语义文化进行分析 ,证明语义文化是语言文化的集中体现。语义文化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很关键 ,以汉语和英语为例 ,其语义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语言交际的一个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地民众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抽象概念。文章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宁波童谣中蕴含的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式,指出概念隐喻有助于解读宁波童谣中的社会文化信息,对于建构和实现宁波童谣的语义连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淑杰 《科技信息》2010,(9):238-2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最富于文化色彩的语言文化之一,本文从喻体、喻义两方面阐述了俄汉语比喻的异同,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俄汉各自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量词汇的意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因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现象更重要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对于词汇习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入手,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并提出一些改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意义与话语、身体与身份、隐喻与修辞,这些概念和术语有助于对“疾病隐喻”中涉及的一些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更加理论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类型及认知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尽管隐喻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功能在于它能创造新的意义并且提供给人们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体验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表达的往往不是其字面含义,理解时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在推导过程中,文化因素影响隐喻喻义的理解。文化具有共性和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共性使交际双方往往能推导出相对正确的言外之意。但同时,每种文化对一定事物都有其特定的隐喻内涵,如来自不同的文化的个体不熟悉这种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就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了解隐喻概念的异同将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一个词语诸多义项不是任意的关联,隐喻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是词义扩展的重要理据。教师帮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可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激发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8.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机制,也是一种识解文本的手段。本文以英语文本为素材,探讨如何识别和理解英语文本中的隐喻,挖掘隐喻蕴涵有助于提高阅读英语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描述性方法观察英语新词现象可以发现其生成的隐喻途径。研究显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隐喻可以使旧词获得新义并借助构词法构建新词新义。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并能有效减轻记忆和认知的负担。因而可以认为,隐喻是产生语言新词的内因,是拓展和创新词义的有力工具,也是语言获得自我再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