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5,(7):14-15
<正>东南亚是宗教的"万花筒"。《剑桥东南亚史》则把东南亚比作"宗教的十字路口",将多种宗教在此汇集的原因归结为"早期的远洋贸易",进而指出"东南亚每个重大的历史转变都涉及宗教变化的因素"。综观东南亚的宗教发展,既有这个地区的佛教化、伊斯兰教化、天主教化,也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东南亚化。在中国与东盟关系飞速发展之时,我们需要增加对东南亚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的了解,懂得欣赏"多元之美",尊敬东南亚人民在消化、吸收、发展多元宗教过程中展现出的宽厚、平和与包容,并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此时,在《世界知识》的年终研讨会上,我用一个"反"字总结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年度特点,意为去年的整体形势在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发展。今年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迈入下一个50年。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整体好转,并且从中共十八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转进到十九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因此,从较长时段来观察今年的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外投资,港台企业一方面延续了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本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文章旨在分析港台企业对东南亚投资合作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值得我国企业在对东南亚投资合作过程中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0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主办的"首届东南亚青年智库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是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建立100周年。青年是参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实践的重要主体,也是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的重要储备力量。本论坛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南亚青年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中国与东南亚青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共议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新起点、新机遇。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80多名硕博士、青年教师向会议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历届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2015年以后,安倍政府大幅增加"战略的对外文化宣传"经费,重点投向东南亚地区.日本对东南亚的文化外交,从最初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辅助手段,到与对外经济、政治政策一道成为外交三大支柱之一,直至上升到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高度,在日本的总体外交格局中,实现了从从属地位到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板块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双边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下,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域的东南亚是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中美日印等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日趋激烈,其中中美博弈尤为激烈,并且呈现"中进美退"态势。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新调整呈现出新特征。中国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关键地区,并在此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逐渐明晰,而东南亚被美国视为联通印太的关键地区。日本安倍政府积极强化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说起东南亚,我们不能不对它表示敬意。过去的东南亚长期被人当作蛮荒之地。西方人一直以来视东南亚为"远东"的一部分,称这里的大陆和岛屿为"印度支那"(意为"印度与中国之间")和"东印度群岛"(意为"印度以东的群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在此建立"东南亚战区",东南亚才被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地区。之后几十年,该地区是世界上战乱动荡最频繁的地区,而今的东南亚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通常认为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10个国家(东帝汶暂不算在内),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多,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独立后的东帝汶也提出加入东盟。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2016年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我有三个观点,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观点,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整体战略态势,概括为"反"。从中国在周边的整体战略态势的周期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相对转折性的变化,就是"反"——"反者道之动"。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态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可能到了新  相似文献   

10.
前言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竞争已由生产阶段前移到了研究开发阶段.而与孕育科技企业和发展第一生产力相关的重要角色--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经纪等的理念尚有待大力普及,笔者就是从这一动机出发,归纳自己的调研和认识,以促"孵化器"、"促进中心"、"科技经纪"事业发展并创出自己的品牌,为繁荣科技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东南亚是个复杂的地理地缘概念,涉及国家多,层次也多,大国历来在此有存在、有竞争甚至有争夺,近几年中国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博弈尤其突出。东盟国家和组织长期生存在大国影响力的夹缝当中,推行"大国平衡"政策,试图建立针对大国战略博弈负面冲击的"抵御力",这种努力在2019年取得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起,东南亚华文诗坛爆发了现代诗运动。现代诗的出现,直接向统治东南亚华文诗坛达40年之久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起挑战,由此导致了"写实与现代之争"(即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的发生。然而,东南亚华文诗坛发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最终在向传统回归的途中完成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流。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竞争对东南亚的影响力时,正在败北。胜利者,至少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已至,布什新任期在即。各方谋士,争相献策。新加坡无任所大使及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主席许通美先生,最近通过美国亚洲基金会向布什政府献言:在新任期内,在东南亚,不要输给中国。许先生是国际舞台上的狠角色,说话掷地有声。他受美国亚洲基金会之请,负责撰写《美国在亚洲的角色》的东南亚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东南亚贫困及减贫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东南亚地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区域共同繁荣面临的重要挑战。东南亚地区贫困人口聚集,减贫成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率、交通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投入水平密切相关。日本、美国等国政府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东南亚实施的项目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减贫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东南亚目前主要存在基础减贫、产业减贫和生态减贫3种减贫开发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需要因地制宜、具体规划。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后续一系列相关政策在合作内容上基本覆盖3种减贫模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水平将不断提高,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产业发展将在人才、资金、技术、互联互通渠道、合作平台建设等支撑条件的持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而推动东南亚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9日~20日,俄罗斯与东盟峰会在索契召开。这是俄罗斯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年来的第三届峰会,东盟各国主要领导人云集于此,共同发表了《索契宣言》和"俄罗斯与东盟2016至2020年发展合作综合行动计划"。俄罗斯与东盟关系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曾经以军事和政治因素主导,今日又以经济和贸易驱动,进而成了务实合作的伙伴。东南亚:从冷战"平衡器"到亚太伙伴东南亚扼亚太要冲,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正>东南亚是宗教的"万花筒"。之所以这样讲,首先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在东南亚都有分布,并且存在着独特的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和在全球有很大影响力的伊斯兰教文化圈。东南亚既拥有世界上总量最多的佛教信徒,也拥有伊斯兰教信众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次是本土宗教很发达,万物有灵等传统宗教无处不在,并且和外来宗教相融合,越南的高台教、和好教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三是东南亚的每个国家都是多元宗教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喜爱水果。后来有机会到了东南亚,在当地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中看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果子,它们的形态和味道让我"惊为天人"。于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系统梳理了东南亚的野生水果。整个东南亚最耀眼、也最让我痴迷的一个水果类群就是榴莲,它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意义,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它将改变世界秩序和世界规则,尤其在未来十年中,它将帮助在东南亚创造一个以中国为导向的地区性国际秩序。二是认为没有实质性意义,对东南亚的战略影响不大。三是认为从长期来看它是对地区安全、秩序和战略的改革倡议。持第一种看法的人认为,"一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冷战的结束,为全球或地区性的军控与裁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在东南亚却出现了扩充军务的"逆裁军".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东南亚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南中国海的分歧与争端,但也与"中国威胁论"、地区安全机制及冷战后军控与裁军的现状与理论缺失等有关.就其影响而言,"逆裁军"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破坏了地区稳定,也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