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族群和族群性的概念多种多样。族群与民族均来源于西方,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分的。在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文化是维持族群边界的基础。关于族群关系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同化理论、文化多元理论、生物学的理论、人文生态理论、权力和分层理论及整合的族群关系理论等。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一书汇集了当下人类学研究者对族群研究的相关成果,该书按照特稿、族群概念、族群理论、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文化等几个板块进行归整,是中国学界有关族群研究的最新诠释。  相似文献   

3.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自唐宋至近现代以来,世代定居在安宁河流域的多续人与周边诸族群发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层次互动。这种历史记忆与族群互动,自然在多续藏族群体的内心深处形成巨大反差,族群意识因而不断得到强化。袁晓文研究员以他自己的生活背景、求学生涯、工作阅历为个案,叙述并分析了一位藏学家对自己所属族群的族群观。"一叶知秋",在全球化、经济化、一体化趋势加剧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文化自觉"理念,学者对于诸多在语言、历史、文化上处于弱势的族群应更多一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原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三种模式下族群性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人类学视域下的族群建构与文化认同,认为群体认同实践整合过程突显行动者的能动行为抉择,指涉理性选择基础之上认同行为的动态、流变特征,从一般的情况来看,文化认同与族群建构之间呈现多样性的因果互构。  相似文献   

6.
族群概念的引入和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空间。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探讨“族群结构”问题,可以从结构角度解剖民族共同体、认识民族的整体性、把握民族的发展过程等,这些将会促进人们对族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雪球》一书在汉民族研究的方法论上有许多突破,但《雪球》在“族群”理论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国内“族群”理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该书在“族群”理论的运用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成分是多元的。在内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各类专业人才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背景下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深圳中成文具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 ,分析了该厂的族群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族群的认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龙州金龙峒边民群体为例 ,论述了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及形成原因 ,阐述了各族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国家、区域之内,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族群、族性概念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曜先生是20世纪云南杰出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在民族研究方面,主要涉及民族史学和民族学等领域,且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他首倡的“直接过渡”理论被有关部门采纳,成为党确定民族方针、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了云南民族政策的制定和云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少数民族女童来说,受教育权既是一项公民权利,也是一项民族权利,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对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思考相应对策,以期能为云南省女童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提倡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要做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缺失,发展不平衡,缺少科学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必然,力求寻找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东南亚民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缅甸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如何,是一个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为此,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的种类和数量作了科学的分析、分类和厘正,并对当代缅甸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来,关于云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得以深入,发表了一批专著和专题论文。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云南土著民族与外来人口的关系、云南土著民族内部关系以及跨境民族关系等方面。结合社会史、文化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长时段、整体性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对较小民族的研究也显不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门巴族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门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与其他17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100名门巴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收集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甘肃藏族,云南丽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宁夏回族,陕西、河南、山东汉族等17个族群的相应资料,计算了他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门巴族ABO血型系统的表型频率为O>B>A>AB(-A=0.2128,-B=0.2523,-O=0.4681,AB=0.0638),基因频率r>q>p(r=0.6770,q=0.1742,p=0.1488),符合我国ABO血型系统分布规律;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门巴族与珞巴族距离较近(0.0851),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0.0943)和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最后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汉、回、蒙古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门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生命运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在发展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使民族文化健康稳步发展,立足文化生态保护,从关系的处理、水资源的保护、山林资源的保护、宗教文化的保护、生活方式的选择、文化心态的调适、生态旅游的开发等角度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探寻方法。强化民族文化的生态意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科学持续的文化生态,增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延续力,发挥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民族与化是多样性色彩,战国至西汉武帝以前,多民族的云南地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处于原始部落至奴隶制国家的各个阶段。武帝以前归属汉朝,至东汉时期,大部分民族与汉族融合,渐次进入封建社会,由青铜化发展至铁器化,说明武帝统一西南地区对经济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