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的微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张元明 《科学通报》2005,50(1):42-47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 其间广泛发育的生物土壤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 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移除后, 经过1年的恢复, 已形成沙粒相互黏结的状态. 沙粒通过黏性菌体及其分泌物的黏结作用而相互连接,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的抗外力干扰能力的结皮, 但其抗压强度仅为13.42 ± 1.38 Pa. 组成胞外多糖的各单糖组成中以葡萄糖、甘露糖和一种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为主, 其次为半乳糖、阿拉伯糖, 其摩尔比依次为19︰14︰14︰6︰1. 经过4年的恢复, 藻类结皮逐渐形成, 抗压强度增加至32.53 ± 3.08 Pa. 藻结皮以陆生蓝藻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为优势种. 此时, 沙粒间依靠细菌分泌物所产生的黏结作用开始逐步减弱, 取而代之的是丝状藻体更紧密和高强度的机械束缚作用以及藻体胞外分泌物对沙粒的黏结作用, 对维持藻结皮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藻结皮强度提高的主要贡献者. 随着丝状藻类的生长, 脱落的胶质鞘仍能够将更加细小的颗粒黏结在周围, 起到一定的固定沙粒的作用. 这为人工合成胶质鞘类似化合物用以固定沙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正三 《科学通报》1960,5(2):57-57
固定和利用沙漠,有赖种草、造林。沙漠地区一般都很缺水,如果草种得太密,林造得太多,开始即令成活,但到后来成长中途,亦有枯死的危险,中外都不乏此种例子。因此,研究沙漠地区的水分十分重要。现将在甘肃民勤治沙站所得初步结果报导如下。一、沙地的毛细管水地下水是沙漠地区的主要水源。为了探求地下水依靠毛细管作用向上移动的高度、速度和水量,我们首先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甘肃民勤一带的沙一般都属松细沙。经试验结  相似文献   

3.
松嫩沙地历史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取生 《科学通报》1990,35(11):854-854
松嫩沙地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图1),目前土地沙漠化发展很快,严重威胁着本区农牧业的发展。同时它又是东北西部、内蒙东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行对松嫩平  相似文献   

4.
陈金中  薛京伦 《科学通报》2009,54(18):2766-2770
血友病B为一种严格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由于其单纯的分子遗传基础和明确的临床表现, 容易观察疾病治疗的效果; hFⅨ较小的基因规模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常用基因载体系统. 在多种细胞均可以获得有效的表达使得基因治疗时可以有广泛的细胞选择范围, 同时也为生物工程制备重组蛋白药物提供了便利. 而且, 血友病B有天然和基因操作形成的动物模型便于治疗的临床前实验研究. 基于上述理由, 血友病B一直是遗传病基因生物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的重要模型.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完成了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试验, 对推进我国的基因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简述我国在血友病B的生物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与发展方向, 希望为基因治疗和重组蛋白药物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地咸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文  李丙文  王晓静 《科学通报》2006,51(Z1):133-136
自1997年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针对沙地咸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制度和咸水灌溉后沙地土壤的水盐分布及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腹地利用地下咸水建立沙漠公路生物防沙体系时,可选用滴灌的方式给苗木灌水(地势平缓的地段也可采用沟灌);滴灌制度为在林带栽植当年的灌溉周期为20天,灌溉量为30 kg/m2次,但随着林龄的增加灌溉量可以适当增加,灌溉周期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6.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地成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针对沙地成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制度和咸水灌溉后沙地土壤的水盐分布及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腹地利用地下成水建立沙漠公路生物防沙体系时,可选用滴灌的方式给苗木灌水(地势平缓的地段也可采用沟灌);滴灌制度为在林带栽植当年的灌溉周期为20天,灌溉量为30 kg/m2次,但随着林龄的增加灌溉量可以适当增加,灌溉周期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空间辐射生物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涛  周光明 《科学通报》2019,64(36):3824-3829
<正>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天宫系列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再次引发航天潮.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等计划(NASA Strategic Plan 2014, www.NASA.gov),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也不甘落后,欧洲甚至提出移民火星.但是,外太空是个混合辐照场,空间辐射的能量高、富含高能带电(high atomic number and high energy,HZE)粒子,对航天员的健康威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存在,是任何空间探索任务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登陆火星和月球殖民等长周期深空探索任务而言,航天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空间辐射诱导的肿瘤发生、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纳米物质.自2003年Science发表文章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毒理学效应之后,各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对纳米生物效应的研究,并且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国家之一,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国际上少有的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在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活性关系的基础上,对更深层次的理化效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的多层次模型,发展了高灵敏、高分辨率的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保证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纪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大学植物学家施苏华正在探索一个崭新的领域:红树的进化。她认为这已超越了对人类基因的研究,对新领域的研究亟需国际间同行的相互合作。施苏华于2002年参加了由芝加哥基因进化学家吴仲义(Chung-I Wu)教授在昆明动物研究所开设的专题研讨班,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给予她很大的启发。随着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筹备建立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荒漠地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19.8%),其中沙漠和戈壁约109.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1.4%,可垦荒地约占全国荒地40%。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三十多年来,在内蒙河套地区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新建和扩建绿洲5000多平方公里,获得了大量粮食、棉花、瓜果、甜菜和肉类等多种农畜产品,  相似文献   

12.
陈学思 《科学通报》2021,66(18):2215-2216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命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早在古代时期,一些天然的材料如棉麻纤维、马鬃等即被用来作为缝合线缝合伤口,古代中国和古埃及的墓葬中就被发现有假牙、假鼻、假耳等.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合成化学、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年来,随着生...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人们不难理解,动物以及我们人的身体会受光、气温、气压等的影响,但很少有人知道,除此以外还处于地球电磁现象的支配之下。生物与太阳活动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具有液晶结构,还是一种半导体。因此人们认为生物的器官对电和磁的作用表现出复杂的反应。而在我们所处空间里,除了存在电视机、收音机接收的电波以及从  相似文献   

14.
●会飞的浮游生物桡足类,浮游生物中的一个小种,在偶然的情况下进入了大海,并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生存,这使它们易于成为下方饥饿鱼类的捕食目标。但这些微小的甲壳类生物具有一种令人惊叹的逃生方式,《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卷》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它们能够跳出水面,跃入空中以逃避捕食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使用了高速录影设备追踪桡足类生物,发现那些跳出水面逃生的桡足类相较在水下逃生的远出相当显桡足类生物  相似文献   

15.
瞿文吉 《科学通报》1989,34(20):1598-1598
生物铰是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特殊运动付,它是由两相对关节面间具有间隙和自生长能力的间接连结构成。其运动特征可通过一端骨骼固定,并对另一端的骨骼上两个埋设点C及D进行研究。其运动状况可进行如  相似文献   

16.
“生物画”并非以描绘生物为对象的图画的统称,生物画是生物科学特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绘画艺术中生物画是一个独立的画种,但按照习惯,并不划在艺术专业中,而是作为一门专门的技  相似文献   

17.
18.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有机统一”的观点早已为生物学界所公认。如何统一呢?生物学界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迄今未能给出完整的答案。多少年来,有关专家纷纷把精力集中于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如太阳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环境医学及别的专题方面的许多显赫  相似文献   

19.
《论生物与裂谷》一文的作者出席了1987年8月“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关于生物与地球上大裂谷之间的相关性,作者作了有趣的研究,他的论断也受到我国地质界和生物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生物系统以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表征,人类进入了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时代。但是和其它学科相比较,人们对包括人本身在内的生物界、生命现象认识还很不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更深入地探讨生命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反之,对生物系统的深入研究又必将促进其它学科的更大发展。因此,一个研究、探索生命科学,旨在认识和改造生物系统的科学研究新形势必将到来,正象有的科学家所予言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