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军队科技成果转化第三方运营模式运行机理基础上,提出引入第三方运营模式应选择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闭环,"科技—产业—金融—政府"四位一体的路径并完善相关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创新实验室已经成为创新模式变革和经济转型的有力推手。识别创新实验室成功实施和运作的关键要素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国内外创新实验室构成关键要素的相关研究,借鉴国外创新实验室关键要素集成经验,基于研发链、产业链、市场链的全创新链提出了创新实验室构建关键要素分析框架和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关键是要依靠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研究从产业链视角讨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首先基于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明确了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政府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其次提出了可以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链、重组产业链和构建新产业链等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能够为贸易金融行业带来颠覆式创新.提出区块链驱动贸易金融"创新动力系统—创新能力系统—创新生态系统"三大要素协同的"三位一体"框架.通过对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分析,明确了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贸易金融平台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以及增强贸易金融平台治理及监管能力,并提出区块链进一...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21,30(5)
正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推动区域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引培+平台构建+应用场景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战略措施的实施,以强大的政策红利引领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形成了人工智能"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四链融合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型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在管理制度、产业链衔接、基础设施、技术人才、融资渠道、电商销售及监管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随之凸显.为了促进"互联网+"农业新型业态良性有序的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协同发展、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复合型技术人才素质、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拓宽现代农业融资渠道、创新现代农业销售模式与监管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和科技扶贫的主力军,其扶贫成效与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其参与科技扶贫的动力机制,模式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扶贫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定点全产业链、信息技术供给、人员评价与激励等4个方面提出科技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12,(10):17
位于杭州市西郊的临安市,风景秀丽。在临安市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高举"两面大旗",即"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临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在战略层面得到了确立。三年来,临安市把科技创新作为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的基本支撑点,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宝贵的经验,这也更加坚定了临安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条必由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某省属企业集团科技创新在全产业链的布局情况,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全产业链视角下,科创赋能应强化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整体布局,注重从构建矩阵式联动组织架构、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创新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采购、推行“成果知本券”制度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刚性约束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企业集团走好科创赋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协同创新能力对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策略。通过梳理知识链、产业链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分析陕西省自身优势以及知识链、产业链现状,提出基于知识链、产业链的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有效推进陕西省产业之间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转化,加快实现科技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在产业链上的流动性,注重流动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新的创意、新的业态、新经济,从而实现知识链与产业链融合,并在知识链与产业链融合过程中产生创新和创业,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完成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计算机相关技术产业是国家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相关技术也深刻影响其他行业的产品升级和发展模式变革。紧密结合辽宁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知识链”协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课程群建立知识链对接产业链,采用产教一体协同育人,落实产业链进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实现了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角度来契合计算机行业产业链的分化整合,从而使人才培养更深度地进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以及价值创造过程,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如何兴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主要方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产业增值"是产业兴旺的核心,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到形成新型产业链,做深也好、延长也罢,最终是为了形成价值链,然后才有利益链。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这"三链"的提出非常有新意、  相似文献   

13.
王强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5):72-73,132
生态产业链的结构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生态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探讨了生态共生链网的平衡、稳定与发展,并提出了对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事业并举,努力将中医药打造成支撑甘肃绿色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本文立足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不对称、不平衡、中药制造业相对比较薄弱、中医药文化融合度不高,中医药国际合作空间很大等现状,提出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延链、强链、补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互联互通蓝图下,基础设施、资金、政策和人才的互联互通,使区域合作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形成的资源依赖型、设备精良型、集聚效应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 4种农业模式,及存在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和农业供给之间、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农产品市场融合度与农业竞争力之间以及农业结构优化与农民持续增收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农业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过程中,我国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最终构建市场调节引导、国家综合调控、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创新发展和农民优质参与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并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产业链正迈入创新突破的关键阶段,"链长制"应运而生。"链长制"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实现内外部资源的统筹管理,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链长制"作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已成为当前产业优化发展、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以其高度的融合性与互通性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制定推动"互联网+"三大产业的省级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协同式"产业创新模式和打造"互联网+"资源整合优化平台,推动社会对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性利用应成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常态化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内涵、构建和完善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六种产业链视角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围绕创新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相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功能,成为打造创新链和创业链中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公共性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2020,(1):36-37
浙江省以打造区块链产业创新、应用和人才高地,构筑区块链优越生态的"三高地一生态"为目标,多措并举,呈现产业链布局态势浙江省是区块链产业先发区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增强责任担当、坚定信心决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打造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